吳安琪,馬曉媛(.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醫學護理系,陜西西安7063;.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陜西延安76000)
護理干預提高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觀察
吳安琪1,馬曉媛2(1.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醫學護理系,陜西西安710613;2.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陜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提出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內科住院存在睡眠問題老年患者30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觀測患者睡眠質量。對照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為(11.66±3.06)分,>7分108例(72.0%);觀察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為(11.43±3.42)分,>7分110例(73.3%)。兩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睡眠質量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治療1周后及出院時PSQI評分[分別為(8.23±1.59)、(7.09±2.08)分]、PSQI評分大于7分患者比例[分別為45.3%(68/150)、34.0%(51/15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別為(9.66±2.68)、(8.78±3.21)分、59.3%(89/150)、44.7%(67/1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護理干預治療一段時間后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極大改善。
護理工作;老年人;內科學;住院病人;睡眠
老年人睡眠障礙發生率遠高于青年人,因隨年齡增長,身體生理、病理均發生變化,進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內科住院患者多,且內科患者病程一般較長,對內科住院老年患者而言,由于環境、心理、病理因素等原因導致睡眠質量嚴重下降,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精神、體力恢復和疾病康復進程。對老年人而言,嚴重睡眠障礙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可能引發老年癡呆等不可逆性病癥的發生[1-3]。因此,研究針對內科住院老年患者優質、有效的護理方法已成為一項非常嚴峻的課題。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內科住院老年患者300例,其中男168例,女132例;年齡60~90歲。300例患者文化程度差異不大,對護理認知程度大致相當,均能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其中糖尿病患者90例,高血壓患者40例,腦血管病患者36例,消化性潰瘍患者40例,心律不齊及心功能不全患者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14例。將3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0例。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觀測患者睡眠質量。對照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為(11.66±3.06)分,>7分108例(72.0%);觀察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為(11.43±3.42)分,>7分110例(73.3%)。兩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1.2.1.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嚴格遵醫囑控制患者用藥時間、用藥量、藥物的配比等。統一按醫院安排的時間對患者進行每天的體格檢查。
1.2.1.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1)創造舒適的外部環境,入院伊始給患者介紹病房環境、同病房患者、主管醫師和護士等,以消除陌生感。(2)盡量減少病房噪聲,創造安靜的睡眠環境,避免在夜間進行體格檢查。對有特殊需要的患者設置單獨病房,以免患者之間相互影響。(3)病房每天通風換氣,保證足夠的陽光射入,保證室內環境整潔衛生,防止細菌感染。(4)了解患者的睡眠習慣,滿足其睡眠需求,如睡前看報、睡前需熱水泡腳等。(5)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安排與他人聊天、談心等。進行教育指導,悉心指導患者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6)及時了解患者睡眠狀況和身體各項檢測指標,及時幫助患者排除不良干擾因素。(7)根據患者病情和用藥規律制定個人化作息時間,調整睡眠周期[4-6]。
1.2.2睡眠障礙判定標準采用PSQI判定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PSQI由9道題組成,前4題為填空題,后5題為選擇題,其中第5題包含10道小題。總分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7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礙。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治療1周后及出院時PSQI評分、PSQI評分大于7分患者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睡眠障礙情況比較
從人體功能和運行機制分析,睡眠是人類大腦中連續變動且錯綜復雜的神經生理過程,人類記憶與睡眠息息相關,從日常生活經驗可知,如睡眠質量低下,記憶力會隨之降低[2]。老年人群睡眠障礙發生率很高,如長期得不到改善,記憶力必將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導致老年癡呆的發生。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許多醫務工作者開始針對老年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護理干預。
老年人睡眠特點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縮短、淺睡眠時期增多、深睡眠時期減少、覺醒次數增多、多夢、早醒、晝夜倒置等。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治療,嚴格遵醫囑控制患者用藥時間、用藥量和藥物的配比[7-8],統一按醫院安排時間對患者進行每天的體格檢查。這種常規的護理療法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睡眠質量。在給予常規護理同時主要從患者的病理生理、社會心理、外界環境因素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1)社會心理因素方面,內科住院患者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復中所發揮的作用大于其他科室患者,可能是由于病程較長,并發癥多,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進而導致患者內心焦慮,抑郁,無安全感。從老年人群方面考慮,當疾病到來時更易感到生命受到了威脅,害怕失去生命,這種擔心也造成了睡眠質量下降。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醫學知識,可消除患者的不安。剛入院時進入新環境容易不適應,通過給患者介紹病房環境、主管醫生及護士、同病房患者等,盡快消除陌生感融入新的環境中,使患者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從社會方面考慮,可能對過度的醫療費用而擔心,通過轉移注意力,主動與患者談心,消除其心理負擔。(2)外界環境因素方面,白天利用各種活動避免患者睡覺,如安排與他人聊天、看電視、陪同其外出散心、觀賞醫院內環境等。白天通風換氣保持室內充足光線,晚間準時熄燈,拉上窗簾,給患者晝夜交替的信號,便于其正常睡眠。了解患者的睡眠習慣,以保證滿足其睡眠要求。減少周圍環境噪聲可減少患者被動覺醒次數。(3)病理生理因素方面,由于疾病本身的作用,需特殊的診療操作,如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能需機械通氣幫助呼吸,腎病患者住院期間應用利尿劑減輕腎臟負擔,糖尿病患者存在多飲、多尿現象,行動不便患者生活自理存在困難等各種現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睡眠質量。鑒于此,通過給患者進行睡眠周期調整,制訂個人的作息時間,盡可能將醫療活動安排在患者覺醒時間內以減少被動覺醒次數。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多方面的護理干預后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得到了極大提高,護理干預具有積極意義。
睡眠是人體的一項重要功能,影響人體免疫功能和記憶水平。當人體睡眠存在障礙時身體各種功能下降,導致疾病的發生,當疾病發生后又會給患者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過程。因此,保證良好睡眠質量對身體健康尤為重要。針對內科住院老年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通過解決患者心理問題,消除陌生與不安感;根據病情制定個人化作息時間,調整睡眠周期;創造舒適溫馨有利于睡眠的外部環境,不僅提高了患者睡眠質量,且縮短了疾病康復時間。護理干預對改善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質量具有積極療效,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1]金湘輝,聶利民.護理干預改善老年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4,20(8):1389-391.
[2]張瑤芬.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礙發生原因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7):602-603.
[3]蔡萍,潘乃林.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上海護理,2011,11(4):12-14.
[4]孟玉平.護理干預對改善心內科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4,12(2):203-204.
[5]范文靜,楊靜,金雁,等.心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分析與護理干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20):3917-3920.
[6]趙艷.護理干預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3):129-130.
[7]于淑華.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J].哈爾濱醫藥,2014,34(5):322-323.
[8]賴文.心內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分析及針對性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1):79-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7.050
B
1009-5519(2016)17-2742-03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