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4年北京車展展出比亞迪Fe新能源汽車至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歷經了一個輪回的蛻變,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路上越走越遠,步伐也越來越快。
電池大王造車
上世紀90年代,學化學出身的王傳福在其表哥呂向陽支持下,從事業單位副處級干部崗位投身商海,開始做電池生意。呂向陽正是王傳福背后的那個男人,他為王傳福提供了200多萬元的啟動資金。據了解,二者既是親戚,又是聯合創始人。一個叫比亞迪的電池品牌橫空出世。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比亞迪很快超越了跨國電池巨頭,成為全球鋰電池出貨量第一的企業。后來,比亞迪又成為多個品牌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的零部件供應商。
技術控的訴求
隨著企業實力的提升,很快,比亞迪進入資本市場。王傳福并不滿足于賺錢的層面,他是一個天生的“技術控”。對于技術迷來說,汽車是一個由很多零部件組成的物件,渾身都散發著一種技術的魔性和魅力。后經過跟股東們多方商議,王傳福最終決定進軍汽車市場。
從收購秦川工廠開始,比亞迪進入汽車界。那是2003年,比亞迪終于不再僅僅是一個世界馳名的電池品牌了。從早期的福萊爾,到后面的“模仿秀”產品F3、F6,比亞迪汽車跟其他創業企業一樣,走過了滿是荊棘的風雨歷程,最終在2004年,終于做嬌地秀了一次比亞迪的最新技術成果——Fe新能源車。該車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王傳福曾在比亞迪元的上市現場坦言,“我從不會忘記,當我們制造出第一臺新能源汽車時,人們鄙夷的目光。”
雖然人們把Fe新能源車視為“怪物”,但是,王傳福并不氣餒,繼續大步流星地行走在電動車的路上。
成熟的產業鏈
2005年,比亞迪推出F3DM車型,搭載比亞迪自主研發的1 OL雙模發動機。該車成為一款市場化運作的產品,從推出到退市,在深圳市場銷售了數干輛車,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早典范。
2014年,比亞迪推出“542”戰略。即:百公里加速小于5秒,全時電四驅,百公里油耗小于2升。該戰略宣告了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牛掰性能指標。唐成為該戰略下的首款車型。該車打破了新能源汽車動力弱、續航里程短的傳統劣勢,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佼佼者。百公里加速僅需5.9S,外形、性能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改變。爾后上市的唐,再上新臺階,百公里加速僅需4.9S。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實現汽車夢,比亞迪還推出了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即同一款車型既有傳統能源款型,也有新能源款型,以滿足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需要。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繁榮,比亞迪作為引領者,凸顯了自身的獨到優勢。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集電池、電機、電控、整車生產于一身,在某些地區,比亞迪還建立了充電樁服務以及光伏電站業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