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瑩
?
中國品牌在海外
汪 瑩

那些曾經被我們無視的國貨,正在低調而迅速地搶占國外市場,在國外刮起一陣中國風
法國小伙杰羅姆在法語教學視頻中用“老干媽”辣醬蘸面包吃,好萊塢明星奧蘭多·布魯姆曾穿著中國“飛躍”牌球鞋亮相位于曼哈頓的“紐約,我愛你”片場,百雀羚成出訪伴手禮……近年來,當中國人在全球瘋狂“買買買”之時,一些國產商品也漂洋過海,走進外國人的日常生活。那些曾經被我們無視的國貨,正在低調而迅速地搶占國外市場,在國外刮起一陣中國風。
提起回力鞋,你可能更熟悉“臭球鞋”、“膠鞋”這些名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種白色的、有紅藍花紋、黃色牛筋底的球鞋,在街頭隨處可見。不過,恐怕沒有誰會想到,這款已淡出人們視線多年的廉價地攤貨,近年來卻成為歐美潮人爭相購買的“尖貨”。曾經售價二三十元人民幣的臭球鞋“丑小鴨”搖身一變,成為享受國際大牌待遇、身價50歐元的“白天鵝”。
無獨有偶,曾經國人眼中那土得掉渣的軍綠色“解放鞋”,如今又在國外時尚圈里做了一回弄潮兒。無論是在Prada的秀場上,還是在2016年1月Burberry的男裝秀上,男模們穿著的布面膠底、鞋頭用橡膠包裹的鞋子,怎么看都是改良自中國的“解放鞋”。其價格也隨之攀升,從過去不到20元人民幣,到美國市場售價75~87美元,身價堪比耐克。
除了鞋,一些平價國產護膚品在海外也表現不俗。“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這句廣告詞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售價不過20元人民幣的大寶SOD蜜雖然是很多中國人的居家必備品,但它卻很少被“重用”。對于重視護膚的人,尤其是女性來說,歐美大牌和日韓產品才是首選,“大寶”充其量只能當護手霜使用,難以擔當“護臉”重任。然而,到中國來的一些外國人卻會帶一堆廉價“大寶”回國。
入選高訪禮單套裝的百雀羚也被外國人搶買,與“大寶”并稱“護膚雙煞”,秒殺很多國外護膚品。此外,在中國名氣并不大的皇后牌片仔癀在日韓等亞太地區銷量相當好。雖然國內僅為30元,但歐洲專柜售價卻高達60歐元。
說起被外國人點贊的中國商品,萬萬不可遺漏的還有辣醬“老干媽”。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上,有一個由Simon Stahil創立的“老干媽”愛好者主頁。世界各地的“老干媽”粉絲交流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上哪兒能買到“老干媽”?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也有一大批“老干媽”忠實粉絲,一些令人震驚的“標配”吃法不斷出爐。
國外很多華人超市都有“老干媽”出售,在美國每瓶售價2~3美元,在歐洲則為2~3歐元,當地人普遍認為價廉物美。不過在“亞馬遜”網購“老干媽”,價格則為10 ~20美元不等,說是奢侈品并不為過。
解放鞋在國外推廣成功,有一個環節功不可沒,那就是改良。從設計,到使用原料,再到鞋墊,沃特森和“天狼制鞋”對解放鞋進行了幾十次改良,這才讓解放鞋從審美到舒適度都更加符合外國人的需求。今天火遍全世界的“老干媽”也經過了多年產品改良,否則它不可能讓口味差異如此巨大的中國人都接受并喜愛,更不用說全世界了。
產品改良之外,品牌塑造也不可或缺。在成功改造解放鞋之后,沃特森專門為其設立了品牌,叫“Ospop”,全稱為“One Small Point of Pride”,譯為“一丁點兒驕傲”,寓意不管工資多少或職位高低,人們都對自己的工作引以為傲。這個品牌名稱或多或少傳達著一些特立獨行的理念,更容易打動當下喜歡標新立異、彰顯個性的年輕人。

好萊塢明星奧蘭多·布魯姆曾穿著中國“飛躍”牌球鞋亮相位于曼哈頓片場

“老干媽”辣醬在國外超市
對待本土商品,國人應該多一些自信。中國的發展起步晚于西方發達國家,過去我們習慣把國外商品稱為“洋貨”。對應外國商品的“洋”,國產商品隱含著“土”。這種潛在對比,反映出了中國人對國貨的刻板印象
同樣,以3年時間在海外華麗轉身的回力鞋也進行過重新包裝,其套系命名大多來自中國武術,比如經典款叫“少林精神”和“螳螂”、“龍塵”、“猴爪”等,還有高幫的“少林”系列。這無疑是抓住了中國武術深受外國人喜愛所進行的痛點營銷。
更多優質的中國商品要走出去,除了講究策略,心態也很重要。對待本土商品,國人應該多一些自信。中國的發展起步晚于西方發達國家,過去我們習慣把國外商品稱為“洋貨”。對應外國商品的“洋”,國產商品隱含著“土”。這種潛在對比,反映出了中國人對國貨的刻板印象。
伴隨著全球化浪潮,外來商品爭相搶占中國市場。同時外來文化的大肆入侵和宣傳策略的營銷影響,讓中國人對洋貨的追捧之勢愈盛。如今,國外中國人的瘋狂掃貨和國內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商表明,更多洋貨正在擠占國貨的生存空間。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國內遇冷的國貨“以牙還牙”,打入國外市場,一方面打開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也向國人證明了自身實力。百雀羚近年來反過來在國內熱銷,去年“雙11”時一度成為銷售額過億的唯一商家,實實在在是從國外市場殺回國內市場的“曲線救國”。
當然,國貨在國內遭遇信任危機,部分原因是國產商品曾出現過不少質量問題。對此,國內商家應該予以重視和反思,嚴于自律,莫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當商品被貼上“國貨”“洋貨”的標簽,一款劣質國貨就可能毀掉所有國貨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而品牌的樹立和口碑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遠非三五天就能形成。在呼吁消費者建立國貨自信的同時,國內企業也應該拿得出與之相匹配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