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輝
內部控制質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
——以紡織業上市公司為例
張朝輝
本文以2008-2014年紡織業上市公司為樣本,結合比較系數法和熵權法構建衡量內控質量的內控指數,研究內部控制質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內部控制無法有效抑制會計選擇盈余管理,但對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活動抑制作用明顯,尤其對操縱性生產活動和操縱性現金流量的抑制作用尤為顯著,但對操縱性酌量性費用的影響則不顯著。
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質量盈余管理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21世紀以來,由于內控監管體系的不完善,爆發了一系列財務丑聞,如有名的安然、世通財務造假事件、“銀廣廈陷阱”、 “三聚氰胺”事件等,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極大恐慌。為了改善市場秩序,使投資者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充實投資信息,美國國會和政府通過了《薩班斯法案》,我國監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許多內控法律規范。2001年,財政部出臺了我國第一個內部控制規范標準;2008年6月,財政部等五部委共同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4月,《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發布,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又融入國際先進經驗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形成。此后,內控工作一直是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
而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少納稅金、隱藏真實經營狀況或某些人為謀取個人利益等原因,往往會采取一些手段操控企業的盈余,使得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失真。這與內部控制要達成的目標是相悖的。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選取2008年至2014年紡織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目標導向構建內部控制指數,全面把握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各方面的作用,為檢驗內部控制現狀,改善盈余管理現狀提供參考。
薩班斯法案的頒布引起了很多國外學者的關注,Altamuro J.等(2006)、Depken等(2007)研究了SOX法案頒布前后,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是否發生變化,結果證明內部控制的加強使盈余質量有所提高。Doyle J.T.等(2007)的研究認為,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導致會計信息質量較低,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幫助企業對外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Foster B P等(2013)認為,內控有效的公司和具有重大內控缺陷的公司之間的異常應計項目沒有顯著的差異。
國內學者張國清(2008)首次探討了內部控制與盈余質量之間的關系。方紅星、金玉娜(2011)認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對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除操控性酌量費用以外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董望、陳漢文(2011)認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以提高財務信息質量。佟巖等(2013)的研究發現內部控制效率對盈余質量有顯著影響,而盈余質量對內部控制效率具有反作用。范經華等(2013)的研究證明,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的應計盈余,但對真實盈余管理行為的抑制不明顯,而審計師的工作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目前國外學者的研究多認為,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盈余質量,但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繼續對其進行研究。
(一)研究假設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當企業代理人的利益與委托人之間存在沖突時,代理人便有了操縱盈余的動機和條件。為消除信息不對稱對委托人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護投資者利益,監管機構要求管理層出具財務報告及其審計報告,現在更增加了對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披露。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為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高質量的內部控制一方面使委托方及時把握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控制活動限制代理人對財務報告信息的故意操縱,從而保證應計利潤的準確性,提高投資者所獲信息的質量。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內部控制質量越高,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的生產銷售、投資、籌資等各環節,通過內部控制和監督活動,尤其是對生產、采購活和銷售活動以及資金活動的控制監督,管理層操縱銷售、操控生產成本的機會大大降低;其次,內部控制的最終目標是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對于研發、廣告這些會影響企業未來發展格局的事項決策會更加慎重,管理層通過調整研發支出、員工培訓等酌量性費用操縱盈余的難度必然加大。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二)內控質量的度量模型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目標分為五類,參考已有文獻,本文選取以下指標評價各目標完成的情況,具體見表1。
利用比較系數法和熵權法對表1中的指標進行處理,構建內控綜合指數,具體步驟如下:
1.利用功效系數法對各定量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根據各指標對內控目標實現水平的衡量方式不同,將定量指標分為正指標、負指標和適度型指標。計算時規定企業的某項指標達到行業最高值的為100分,達到行業最低值的為10分,則去量納化并賦值的過程如下:
對于正指標:

對于負指標:

對于適度型指標:

而定性指標,則根據每個指標的性質對其進行個性化賦值。

3.計算第j個指標的熵

4.計算第j個指標的差異系數

5.計算第j個指標的客觀權重

6.計算第i個樣本公司的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指數

(三)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度量模型
選取學術界廣泛認可的修正的Jones模型計量操縱性應計利潤,如模型(1)所示:

(四)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度量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模型
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如果管理層在本會計期間出現了大規模非正常的打折、促銷、賒銷等行為,則實際經營現金流量與預期會出現較大差額,因此Roychowdhury(2006)提出“正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是當期銷售收入和當期銷售收入變化的線性函數”,得到模型(2):

2.生產成本模型
生產成本由存貨變動額與銷售的產品成本共同構成,因此Roychowdhury ( 2006) 通過銷售成本和存貨變動的期望模型推出生產成本估計模型:

3.酌量性費用模型
酌量性費用主要包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等,Roychowdhury根據二者與上個會計期間企業銷售收入存在的線性關系推導出酌量性費用估計模型:

4.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總體衡量模型
公司利用銷售和控制酌量性的方法操縱盈余時,實際經營現金流量低于期望值,反之,公司利用生產活動影響盈余時,實際生產成本高于期望值。因此,綜合考慮三種因素的作用方向,計算出公司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總額,如模型(5)所示:

(五)控制變量的選取
根據現有的盈余管理研究成果,本文選取表2中七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六)實證模型的構建
根據以上分析和本文提出的假設,構造如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檢驗內部控制質量對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影響: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2014年紡織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共得到251個研究樣本,其中2008年31個,2009年33個,2010 年36個,2011年37個,2012年至2014年各38個。各年財務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與內部控制有關的定性指標的數據通過查閱巨潮資訊網、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后手工統計、分析取得。
(二)描述性統計及分析
表3數據顯示|DA|的均值為0.060719,說明我國紡織業上市公司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會計選擇盈余管理行為,涉及的資金數量平均約占年初總資產的6%,極大值為0.322,說明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常用和有效手段。而DCFO等幾個反映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指標的極大值和極小值說明各企業之間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DREM,標準差較大,為0.2536217,而均值為負值,說明雖然存在企業實施了較大幅度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但大部分企業并不傾向于利用真實活動操控盈余管理或該操作幅度較小。
內控指數I C Q I極小值僅有23.7562,離基準值10很近,極大值為6 1.3 9 8 8,均值為40.926418,說明我國紡織業上市公司整體的內部控制質量水平較差。而且內部控制指數的標準差7.4377140較大,說明紡織業上市公司內控質量在整體水平欠佳的情況下,參差不齊的現象很嚴重。

表1 內控評價指標體系

表2 控制變量

表3 描述統計量
(三)多元回歸分析
1.內控質量對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影響
表4中模型(a)多元回歸的結果顯示,內控指數的回歸系數為負,但僅為-0.001,且相伴概率為0.24,說明內部控制與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兩者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并不顯著,即內部控制不能有效抑制利用會計政策變更等手段操縱盈余的行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1)紡織業上市公司整體內控質量水平不高,因而不能及時發現并阻止會計選擇盈余管理行為的發生;(2)會計選擇盈余管理進行的諸如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的行為是國家規定的強制性披露信息,必須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予以反映,一旦實施極易被投資者、審計部門和國家監管部門察覺,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傾向于放棄使用會計手段調節利潤,轉而更多地利用真實的經濟活動影響公司盈余水平,所以會計選擇盈余管理的程度不大,發生變化時比較細微,不易被察覺。
2.內控質量對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影響
由表5可知,ICQI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DREM)在1%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與本文的假設H2相符,即企業內控質量越高,越能夠有效抑制利用真實活動操控盈余的行為。ICQI與DCFO在1%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與DPROD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內部控制越有效,越能有效阻止管理者利用改變信用政策或者是生產產量控制利潤的行為。但ICQI與DDIDEXP之間的回歸系數不顯著,表明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不能有效抑制通過調整酌量性費用操縱利潤的行為。

表4 模型(a)回歸系數統計表

表5 內部控制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回歸分析系數統計表
通過實證分析,本文認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行為,但這種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方面。即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能夠規避企業實行寬松的信用政策擴大銷售的行為,同時也能夠有效阻止企業所進行的與其資產規模不符的擴大生產行為,從而達到抑制通過真實活動影響盈余水平的目的。但內部控制不能有效抑制對酌量性費用的操縱和濫用會計政策進行會計估計的行為。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如下建議:(1)加強公司治理,改善內控環境,提高管理層內控制度建設與執行意識。內控環境是貫徹執行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前提條件,對整個內控體系的完善和實施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良好的內部環境的支持,其他要素的設計即使再完善,都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2)探索符合企業自身規模和行業發展特點的內控制度,有效提高內控質量。不同企業在生產規模、發展戰略、所處環境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內控方案。(3)建立健全內外部監督機制。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紡織業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并不能有效阻止盈余管理行為的發生,說明公司的內部監督存在缺陷,需要采取措施保護監事會工作的獨立性。其次,監管部門和外部審計機構的職責也很重要。內部控制出現的問題需要借助法律予以彌補,而注冊會計師作為公司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審計機構,作用舉足輕重。
作者單位:陜西建工集團總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Altamuro J., Beatty A. Do Internal Control Reforms Improve Earnings Quality? [D]. Working pap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6.
2.Depken I.I. CA, Ouyang B. The Impact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Early Evidence from Earnings Management [J].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Letters, 2006, 2(6):347 -351.
3.Morris, John J.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11,3(1):129-157.
4.Foster B P, Shastri T.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ost-SOX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2013, 29(1).
5.張國清.內部控制與盈余質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經驗證據.經濟管理.2008(23)
6.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會計研究.2011(8)
7.陳漢文,董 望.內部控制、應計質量與盈余反應.審計研究.2011(4)
8.佟巖,徐峰.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效率與盈余質量的動態依存關系研究.中國軟科學.2013(2)
9.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會計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