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華廖集中陳紀凱黃儉林林林小龍黃瓊陳訪國 余祥榮房先宜楊凱烽萬普華 莫建新 劉細華
(1廣東省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2廣州市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
(3廣州粵建三和軟件有限公司;4廣東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
散裝水泥發展應用監管信息平臺研究與開發
袁慶華1廖集中2陳紀凱2黃儉3林林1林小龍2黃瓊1陳訪國4余祥榮1房先宜4楊凱烽2萬普華3莫建新3劉細華1
(1廣東省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2廣州市散裝水泥管理辦公室)
(3廣州粵建三和軟件有限公司;4廣東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
散裝水泥行業是建設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為建設工程擔負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重大責任。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3〕1號有關要求,推廣發展應用散裝水泥,是利國利民、長期發展的方針。
按國家通用標準計算,每推廣使用1萬t散裝水泥可節約:優質木材330m3,標煤229.76t,電7.2萬千瓦時,燒堿22t,拆包人工費5萬元,減少水泥損失500t,減少粉塵排放量 100.5t,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7.38t,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53t,折合經濟效益60萬元以上,并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和混凝土預制構件,是發展散裝水泥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水泥散裝率的必要措施。近三十年來,散裝水泥的發展和應用從無到有,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整體發展方式粗放和分散,這對我們管理服務行業的水平和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限于人力物力和監管手段,已無法滿足行業發展和新的形勢要求,亟需通過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技術手段,通過有限的人力掌握整體信息、實施有效監管,確保散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進行散裝水泥生產和應用系統的研究,準確掌握行業信息資料,在此基礎上聯合開發適合散裝水泥發展應用行業的“散裝水泥發展應用監管信息平臺”,通過培訓、宣傳推廣應用,使用這一技術手段,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監管工作躍上新的臺階,為我國散裝水泥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⑴項目所屬科學技術領域
本課題來源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2年度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2-K8-2。課題進行散裝水泥生產和應用環節的系統研究、掌握系統信息資料,在此基礎上聯合開發適合廣東省實際的“散裝水泥發展應用監管信息平臺”,面向的用戶包括全省的水泥生產、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及制品、設備租賃、散裝水泥中轉、運輸企業、各級散裝水泥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信息系統。授權的用戶通過網絡登錄到平臺,開展組織的業務活動或監督管理。屬于電子信息、軟件科學技術領域。
⑵主要內容及研究重點
該項目實現了對散裝水泥行業企業的資料統計、信息共享,提高了散裝水泥信息化動態監管能力;建立的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制度,提出的“一站式”系統管理服務模式,促進了散裝水泥管理創新;實現了生產項目的在線審批和企業數據的采集、監測,解決了散裝水泥相關企業的布點可視化,具有創新性;為各級散裝水泥主管機構全面把握行業動態、實施行業監督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為企業提供了資信、辦事、咨詢、服務平臺。
①建立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的生產、銷售、運輸以及相關設備租賃單位的數據庫參數標準,對全省散裝水泥生產的企業供散能力、運輸物流能力;預拌混凝土、砂漿企業分布、資質情況、人員隊伍、原材料使用、產品開發應用、裝備技術狀況;預制構件的企業分布、產能、工藝技術現狀等信息進行數據標準表格化模塊開發,并形成生產、使用、檢測、管理動態信息監管系統。
②根據有關政策對新建、改建、擴建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項目建設建立網上辦事渠道,構建聯接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散裝水泥主管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協同政務平臺。同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散裝水泥主管機構也可對行業相關企業規劃、建設和發展動態情況進行跟蹤。
③研究并制定基于備案監管信息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評價考核的內容主要為:企業生產基本條件、誠信建設、質量管理、生產設備管理、質量控制、企業文化和安全文明生產等六項。企業信用評價結果設AAA、AA、A三個等級。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將作為企業晉級和評優的參考依據之一。同時,建立企業信用檔案管理制度,建立企業信用檔案管理制度,針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實施差異化管理。
⑶總體思路和應用推廣情況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根據國家和地方推進散裝水泥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開發研究適合散裝水泥發展應用實際的散裝水泥發展應用監管信息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進對散裝水泥行業生產、運輸、使用、設備租賃企業以及散裝水泥中轉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企業基本信息,企業人員、設施設備、生產數據等信息的備案管理,建立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散裝水泥主管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互動平臺,宣傳貫徹執行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的法規、規章和政策,協調解決推廣散裝水泥應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本課題采用先進的管理模型,研制針對散裝水泥行業規范的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軟件開發技術制定散裝水泥行業管理模式和實施方案,結合當前先進的ASP.N ET開發技術和B/S體系架構[5],散裝水泥行業管理提供基礎平臺。目標研發省級散裝水泥管理信息系統一套。包括:①企業基本信息數據庫: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的生產、銷售、運輸以及相關設備租賃單位的企業基本信息數據庫一套。②企業人員信息庫:建設企業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的信息庫一套。③企業設備信息庫:建設企業設備信息庫一套。
該項目研究成果已于2013年9月28日正式運行。目前已在廣東省內各地市、縣(區)散裝水泥管理部門、各行業管理協會、混凝土攪拌站、水泥廠、混凝土預制構件廠等單位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該監管信息平臺以散裝水泥行業管理為主線,開拓基于B/S體系結構的散裝水泥管理信息服務模式。該平臺提供的主要應用服務包括:企業登記備案管理服務、生產項目申報管理服務、企業信用評價管理服務、散裝水泥報表信息管理服務、專項資金管理服務、執法監管服務等。平臺面向的用戶包括水泥生產、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及制品、設備租賃、散裝水泥中轉、運輸企業和各級散裝水泥主管部門等。用戶通過運營門戶進行注冊,根據企業類型登記不同的信息,選擇所需的免費應用服務,并依據組織結構建立組織內部的用戶和角色,進行權限的分配。授權的用戶通過網絡登錄到平臺,開展組織的業務活動或監督管理。散裝水泥主管機構負責對企業用戶的信息進行審核,并根據建設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時更新服務,供行業用戶選擇使用。
為確保該系統能夠利用先進、穩健的計算機技術實現,我們對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策略是:選擇先進、主流、成熟而穩健的計算機技術。
⑴先進性:本系統遵循整體化設計的基本思想,強調整體規劃,保證業務與管理功能的協調統一,并且在系統統一的平臺上打消地域上的分隔。系統內部采用統一的編程規范,包括統一的語言規范、統一的數據結構、統一的數據表達方式、統一的數據訪問方式和統一的數據表現方式。在整體化設計模式下,采用模塊式的組織方式構造系統,在保證系統設計高度統一的基礎上,實現功能的最大分隔化。

⑵簡單易用性:本系統是一個使用率非常高的應用軟件,同時由于要求混凝土、預拌砂漿等生產企業備案企業詳細信息,因此應充分保證系統的簡單易用,設計應充分考慮人機界面和操控性,保證使用者的操作舒適。
⑶健壯性和安全性:本系統對散裝水泥行業企業形成統一單位編號管理機制,因此必須要充分保證系統有足夠的健壯性和安全性,能夠經受長時間、大操作量的使用,同時也能夠抵御來自網絡的入侵和破壞。
⑷開放性:系統的可擴充性,系統設計充分考慮系統的可擴充性,應用軟件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以便于隨著系統服務項目的增多和業務量的增加平滑地進行系統的擴充。系統高度透明,提供良好的接口和完善的技術文檔,能進行二次開發。系統的可管理性,提供對系統運行的監測、控制和管理功能,從而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⑸可擴展、流程化:考慮到本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擴充的過程,系統采用積木式結構,整體構架考慮與現有系統的連接,為今后的專項應用留有擴充余量,同時系統基于省市縣主管單位實際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方便監管為原則進行工作流程開發,各流程之間采用松散耦合和單元素耦合的方式,同時可以在不改動程序代碼的前提下使系統能夠適應工作流程的變動。
發展散裝水泥有利于節約資源,城市環境保護,與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提高建筑技術水平有著密切關系,其蘊涵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為可觀。因此把信息化的最新技術成果與散裝水泥行業的業務需求很好的融合起來,推進建設行業的健康、快速和跨越式發展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的總體趨勢。本項目產品順應了這一趨勢,市場推廣前景非常好。“散裝水泥應用監管信息平臺”的構建,為省市縣各級散裝水泥推廣應用職能部門實施行業監督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解決目前存在的人力、物力不足、難以監管到位的弊端,克服人為的影響因素,使日常監管工作納入數字化、信息化、規范化、常態化,全面提升監管水平和能力。本項目在國內散裝水泥行業信息化方面屬于首創,已于2014年1月11日通過建設部課題驗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⑴移動互聯技術——基于4G通訊和互聯網的散裝水泥行業一站式管理服務本系統利用4G通訊和互聯網技術,建立了全省散裝水泥主管機構“一站式”系統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了省市縣三級散裝水泥行業的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透明化管理,解決了制約行業管理發展的“信息孤島、標準不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⑵大數據技術——基于數據倉庫的散裝水泥行業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
一是基礎數據統計分析,本系統利用數據倉庫技術,建立包括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企業等多個動態的基礎數據庫,對全省范圍內的數據進行傳輸、統計、分析、匯總和開發利用,采用數據倉庫的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針對企業、人員、設備、產能數據進行監管,實現管理手段從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事前監督向過程中監管的轉變。
二是混凝土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數字綜合評估模型研究,研究并制定基于備案監管信息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針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實施差異化管理。
⑶物聯網技術——采集真實的混凝土生產配合比,杜絕偷工減料
在混凝土生產線的控制計算機上加裝數字監控裝置,實現數據采集、無線通信和在線監控三項主要功能。在混凝土生產線的生產過程中,該裝置在混凝土生產線上實時采集每槽、每車的真實生產配合比,并通過穩定、可靠的無線傳輸通道傳遞給系統。該裝置定時上報裝置工作狀況,一旦裝置被非正常關閉,系統將予以記載并報警,從而確保采集工作的正常開展。為混凝土企業誠信動態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該項目研究成果已于2013年9月正式運行。目前已在廣州等地市建成了示范應用基地,并在廣東省內各地市散裝水泥管理部門、各行業管理協會、混凝土攪拌站、水泥廠、混凝土預制構件廠等單位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截止目前,信息平臺機構用戶和企業用戶共計1598個。企業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備案企業全省共有865家散裝水泥相關企業完成在信息平臺的登記備案。其中預拌混凝土企業656家,預拌砂漿企業103家,其余為水泥生產、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和中轉、設備租賃等其它相關企業。在系統中備案的車船類及混凝土泵有12204輛,攪拌機有1716臺,流動罐和中轉庫有534個。登記備案的各類企業主要人員9734人,其中,中級職稱以上技術人員1211人,試驗室人員4076人,持檢測證試驗室人員3618人。數據類型包括屬性數據(企業基本信息、人員信息、設備信息、企業生產信息、企業規劃信息等)、圖片數據、文檔數據等。
目前,系統已實現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和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項目建設征求意見網上申報。至今全省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和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項目建設,通過網上申報征求主管部門意見的企業共有48家已完成建設申報審核。
散裝水泥應用信息報表實現網上數據錄入和管理、報表導出和上傳、統計信息發布等功能。系統實現了如下三個功能,一是鏈接到商務部全國散裝水泥“三位一體”網上智能直報系統,目前全省各市散辦用此系統進行數據上報,省散辦審核后上報商務部;二是散裝水泥統計信息查閱,省散辦按月發布最新的報表數據;三是各市統計報表上傳情況按月循環公示。
預拌混凝土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從企業申報,到專家現場評價、評價結果公示、評價結果核準和公告實現全程網上運行。目前已完成對廣東省十一批四十七家預拌混凝土企業信用評價工作,評價結果為AAA三十一家,AA十五家,A一家。綠色達標企業二十一家。
本項目在國內散裝水泥行業信息化方面屬于首創,已通過建設部課題驗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本平臺的建立,打破了建立了全省散裝水泥主管機構“一站式”系統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了省市縣三級散裝水泥行業的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透明化管理,解決了制約行業管理發展的“信息孤島、標準不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散裝水泥行業實現了生產項目的在線備案、企業動態數據的采集、統計、分析,解決了全省散裝水泥行業宏觀布局發展的科學化和可視化,微觀協調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構建了基于備案監管信息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立了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制度,實現了散裝水泥企業多層次、立體化、差異化的管理模式,促進了全省散裝水泥行業的健康、科學、穩定發展?!?/p>
*2015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