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鋒


摘 要:主要探討了TD-LTE(D+F)雙層組網的優化策略,簡要說明了組網的思路,并詳細闡述和系統分析了優化的過程,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雙層組網;優化策略;數據處理;參數調整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5.091
隨著網絡世界的不斷發展,LTE建設面臨著頻譜資源受限、全球頻譜資源碎片化和緊缺等嚴峻形勢。為了緩解目前的嚴峻形勢,需要靈活部署D/F頻段的網絡,采取有效的措施優化TD-LTE(D+F)雙層組網。基于此,本文簡要探討了TD-LTE(D+F)雙層組網的優化策略,相信會對有關方面的需要有所幫助。
1 組網思路
目前,TD-LTE網絡主要是由D頻和F頻共同覆蓋而成的。D頻負荷較低,有利于路上連續覆蓋;F頻繞射性較強,有利于室內深度覆蓋。組網通過天調和參數控制D頻起測、異頻切換帶,使得道路用戶盡量保持在D頻下,減小D/F頻的切換頻率,提升道路的下載速率。同時,可間接釋放更多的F頻資源,用于室內的深度覆蓋。
2 優化過程
2.1 數據處理
以近期掃頻數據為基底,結合ATU測試,保證測試滲透率,并按照固定路線和相同設備測試,以便完成指標對比。該測試要求正常數據業務下載與空閑態同時測。
掃頻數據主要是確定網格內D頻、F頻、E頻的分布情況和D頻大于-100 dBm的占比情況。利用掃頻數據生成的mapinfo圖層可以找出D頻不連續覆蓋的路段(注:E頻2.3 GHz為室內覆蓋專用)。
2.2 參數調整方案
2.2.1 D頻連續路段
為了保證在D連續覆蓋的情況下其不下沉到F頻,特對網格內D頻覆蓋連續小區執行方案1.
方案1:在D頻的連續狀態下,D頻大于等于-100 dBm,F/D頻和D/F頻偏均改為0,具體如表1所示。
2.2.2 D頻不連續路段
利用圖層找出D頻覆蓋不連續路段和D/F邊緣小區,排除故障、退服等客觀因素,如果是缺站導致D頻覆蓋不連續,則挑選出相應的D頻小區執行方案2,讓UE盡快從D頻信號切換或重選到F頻信號(F頻信號強度要好于D頻信號)。在F頻與D頻覆蓋重合的交界點,挑出F頻SS_RP小于等于-89 dBm的小區執行方案3.
方案2和方案3:在D頻不連續的狀態下,F/D和D/F頻偏都改為0,具體如表2所示。
2.2.3 E頻強信號覆蓋路段
通過圖層找出E頻信號煩人分布情況,優先解決E頻信號室分外泄煩人問題。如果是室分外拉覆蓋道路,則挑出相應的E頻小區執行A2啟測門限等于-95 dBm.
2.3 精細優化
2.3.1 修改參數以后D頻占比低
2.3.1.1 原因分析
F頻信號過強,大于A2,異頻未啟測。F頻信號低于A2啟測門限,異頻啟測,但是,對端F頻滿足A3,對端D頻滿足A4,此時概率性地切入D頻。
2.3.1.2 優化思路
在工作過程中,重點關注從D頻不連續路段占用到F頻未返回D頻的連續路段,先確認F頻未及時返回D頻的路段,利用路測數據將F頻所有采樣點做成圖層。掃頻數據同一個采樣點,將D頻最強信號大于-100 dBm的采樣點作為圖層。路測F頻采樣點和掃頻D頻大于-100 dBm的采樣點重合路段,即未及時返回D頻的問題路段。確認F頻返回D頻的D/F頻邊界小區參數設置,D/F頻邊界F頻小區掃頻信號大于-92 dBm,則A2設置為掃頻信號強度+1;D/F頻邊界F頻小區掃頻信號小于-92 dBm,則A2設置為-92 dBm,具體參考方案3.
2.3.2 D頻的平均SINR變差
在D頻不連續路段,切換F頻不及時,如果D頻不連續邊界小區確認正確,可以調整D頻A2啟測門限,提前啟測,最大不能超過-90 dBm。
D頻連續路段由于同頻干擾,模3干擾導致RS-SINR差,可采取工程優化、D3插花或者功率大小圈來解決這個問題。
2.4 優化效果
2.4.1 優化前后D/F頻分布情況
優化前后D/F頻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F頻●D頻●E頻),優化后道路占用F頻(藍色)明顯減少,用戶穩定駐留D頻獲得了穩定的下載速率。
2.4.2 優化前后SINR分布情況
優化前后SINR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優化后,SINR小于0的地方明顯減少,大大提高了網絡質量。
2.4.3 指標對比
相關指標對比情況如表3所示。
實施了網格全局方案后,局部D頻不連續路段回調DF切換A2,微調部分小區測量門限,綜合覆蓋率、SINR持平,速率、D頻占比有所提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LTE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4G用戶的不斷增加,無線環境的復雜化,優化TD-LTE(D+F)雙層組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優化工作,為我國的網絡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希.TD-LTE(D+F)雙層組網策略研究[J].移動通信.2015(21).
[2]周飛.3G/4G融合網絡關鍵策略研究[J].電信科學,2014(03).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