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克清 卜華
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關系研究
尤克清卜華
本文以2011-2013年滬深兩市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并從審計需求和審計供給兩個方面具體考察審計師-客戶距離影響審計質量的內在機理。實證結果顯示,審計師與客戶距離越遠,審計質量越低,具體表現在審計師與客戶距離越遠,上市公司越傾向于選擇規模較小的會計師事務所,其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也越低。進一步研究發現,隨著關注上市公司分析師數量的增加,即上市公司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低,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的負向影響逐漸變弱。更進一步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強的上市公司更傾向選擇偏遠的低質量會計師事務所,而會計師事務所對偏遠客戶的審計收費溢價也越低,這表明“低質量”的審計需求和“低價競爭”的審計供給均是審計師-客戶距離影響審計質量的重要途徑。
審計師-客戶距離審計質量信息不對稱審計需求審計供給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審計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事務所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開始實施異地擴張的戰略,又加之財政部積極引導和推動事務所走規模發展道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掀起了大規模的合并擴張浪潮,遠距離審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關于審計師與被審單位距離遠近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開始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遠距離審計會減少當地政府的干預影響,而增強事務所獨立性,還是降低審計師對被審客戶了解程度,而降低審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已然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國外研究學者DeFond等(2011)關注過地方審計部門和SEC區域辦事處的距離對監管活動有效性的影響,Choi等(2012)研究發現審計師與被審客戶地域接近程度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至此首次有學者提供直接相關證據,證明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是有影響的。然而,以國外審計市場為研究背景的結論是否適合我國的市場尚未可知。國內關于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影響的相關文獻,研究重點多從當地政府對異地所/本地所政治影響力的角度考慮,如李奇鳳等(2007)發現本地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容易受到當地政府的干預,從而其抑制管理當局盈余管理的能力較低。劉文軍(2014)以較為嚴謹的數據處理證明了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負相關關系,但是缺乏后續的理論解釋研究。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審計師-客戶距離影響審計質量的作用機制,以及審計供給方和需求方在這種影響下對不同質量審計活動的動機選擇,將審計領域有關經濟主體之間地域接近程度的相關研究進一步向前推進。
(一)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影響研究
金融和經濟學領域很多研究“本地偏向”的學者(如Malloy,2005;Bodnaruk,2009等)從股票投資決策、證券分析盈利預測等角度證明,地域接近的經濟主體更容易獲得信息優勢。Choi(2012)、劉文軍(2014)等學者的研究都支持本地事務所更加具有“本土優勢”,具有較高的審計質量。第一,地域鄰近的審計師更熟悉被審客戶地域的法規、商業慣例和市場情況,與客戶管理層之間更方便進行溝通交流和實地考察(Johnson等,2002),可以使信息傳遞過程中損耗減少,其信息價值更加真實有效。第二,高質量的事務所不僅僅可以發現被審公司的問題,還要有能力要求被審單位予以調整,龔啟輝等(2011)認為,本地事務所往往壟斷了當地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即使出具非標意見也會降低被更換的概率,具有“地緣優勢”和較強的談判能力,增加與上市公司博弈過程中的砝碼。據此,提出研究假設1:
H1:審計師與被審單位距離越近,審計質量越高。
Ivkovic和Weisbenner(2005)、徐欣等(2010)證實,持續的證券分析師關注能夠促使公司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因此,本文用證券分析師關注度來衡量審計師與被審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研究其對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敏感性問題。如果被審單位得到較多的分析師關注,證券分析師挖掘的非公開信息有助于審計師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被審單位,及時發現管理層的誤報行為(Healy et al. 2001),能夠有效遏制管理層的盈余管理動機(Yu,2008;于忠泊等,2011),起到較強的監督作用。據此,提出研究假設2:
H2: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負相關關系越強。

(二)上市公司選擇遠距離審計師動因研究
Jensen等(2014)認為,上市公司選聘不同質量的審計師時存在機會主義動機。Elder(2004)發現高質量的審計能夠約束股權再融資過程中的盈余管理行為,如果公司增發前有盈余管理動機,那么公司更具有機會主義動機規避高質量審計,利用位置偏遠的審計師在信息方面的相對劣勢而主動聘任。Choi等(2012)發現公司經營不善時,會通過操縱會計信息隱瞞自己的真實經營狀況,欺騙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從而選擇距離偏遠的低質量事務所,購買有利的審計意見,抑制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據此,提出研究假設3:
H3:盈余管理程度強的上市公司更傾向于選擇距離偏遠的低質量事務所為其審計。
(三)遠距離審計師“低價競爭”行為研究
事務所為偏遠客戶進行審計時,一方面由于對被審客戶了解程度有限,信息不對稱程度高,審計質量偏低,具有較低的審計溢價;另一方面,張立民和管勁松(2004)發現,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審計市場上,事務所在本地范圍內通常具有地緣優勢,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和較強的議價能力,偏遠事務所為了突破當地審計市場的進入壁壘,提高議價能力,擴大市場份額,會采取“低價競爭”行為(Casterella等,2004),以價格優勢招攬偏遠地區客戶,開拓新的市場,所以對遠距離審計客戶制定較低的審計溢價。據此,提出研究假設4:
H4:事務所為距離偏遠的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時,審計溢價更低。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選取的樣本范圍來自2011-2013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樣本總量為5125。對初始數據進行了如下篩選:(1)剔除ST、PT類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類、保險類行業數據;(3)剔除IPO企業的數據;(4)剔除財務數據缺失、未披露審計意見、審計費用以及由境外審計機構審計的上市公司;(5)剔除無法通過中注協查詢系統獲知簽字審計師信息的上市公司。數據的處理使用Stata12.0軟件進行。

表1 變量定義

表2 審計質量模型的多元回歸結果
(二)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1. 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關系
為了檢驗H1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關系,擬構建如下Logistic回歸模型(1),并采用審計意見Opinion、事務所規模BIG10兩個指標衡量審計質量AuditQuality分別檢驗:

上述方程中,Dis為審計師與被審單位距離,通過中注協網站查詢為上市公司進行年報審計的簽字審計師所在事務所的具體位置,然后用百度地圖將其轉化為經緯度(,),再根據CCER數據庫披露的上市公司注冊地址用百度地圖將其轉化為經緯度(,),借鑒劉文軍(2014)中計算兩地距離的公式(2)計算審計師與被審單位的距離Dis,其中R為赤道半徑,取值為6371.393公里。

2. 審計信息不對稱對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敏感性
為了檢驗H2審計信息不對稱對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敏感性的影響,對模型(1)按照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高低,進行分組檢驗,同樣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高低用分析師關注度Coverage來衡量,通過CCER數據庫中獲取的分析師預測相關數據,整理出每家上市公司一年中對其進行收益預測的分析師人數NUM,取其自然對數進行數據處理,將整體樣本中的NUM按照均值劃分啞變量,如果分析師人數NUM大于或等于均值,信息不對稱程度低,Coverage=1,否則Coverage=0。
3.上市公司選擇遠距離審計師動因研究
為了檢驗H3不同特征上市公司對不同質量事務所的需求,運用Logistic回歸方法構建如下模型(3),檢驗是否盈余管理程度強的上市公司更傾向于選擇異地低質量事務所為其審計。

其中,Remote代表上市選擇事務所的類型,衡量上市公司選擇偏遠事務所的概率,借鑒Choi(2012)、劉文軍(2014)等人的研究,定義審計師-客戶距離Dis〉100km為偏遠客戶,Remote為1。AbsDA為可控性應計利潤絕對值,利用修正后的Jones模型分年分行業回歸得到操縱性應計利潤DA,再取其絕對值,衡量盈余管理程度。
4. 遠距離審計師“低價競爭”行為研究
為了檢驗H4事務所對不同距離審計客戶的風險判斷能力和對其行為特性的影響,構建如下OLS回歸模型(4):

其中,審計費用溢價AAF是由如下OLS回歸模型(5),在控制了事務所特征、上市公司特征、年份、行業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排除了內生性選擇問題,取模型(5)中的殘差項 作為審計費用溢價AAF,以此來檢驗審計溢價與審計師-客戶距離的關系。

上述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變量類型及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

表3 信息不對稱模型的多元回歸結果(基于Opinion檢驗)

表4 信息不對稱模型的多元回歸結果(基于BIG10檢驗)
(一)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影響研究
1. 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關系
模型(1)的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在控制了行業和年份的虛擬變量之后,無論是用審計師-客戶距離的連續變量(如(1)、(3)列所示)還是啞變量(如(2)、(4)列所示)進行檢驗,其回歸系數均顯著為負,說明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是有顯著影響的,具體表現在審計師與被審單位距離越近,出具非標意見的概率越大,由國內十大事務所審計的概率越大,審計質量越高,支持假設H1。
2.審計信息不對稱對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敏感性
在模型(1)的基礎上,按照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高低分組檢驗,分析審計信息不對稱程度對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敏感性,其回歸結果如表3、表4所示。基于審計意見Opinion和事務所規模BIG10的兩組檢驗結果均表明,在 Coverage_ D=0,即分析師關注度低、信息不對稱程度高的樣本組中,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而 Coverage_D=1的樣本組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由于審計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強了審計質量對審計師-客戶距離的敏感度。當被審單位信息透明化程度較高,審計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增強對被審單位的了解,從而減弱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影響的敏感性;若被審單位很少有證券分析師對其進行盈利預測、分析時,其信息透明化、公開化程度有所降低,審計師與被審單位雙方所獲得的信息量存在很大差異,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從而審計質量對審計師-客戶距離的變化更為敏感。以上的回歸結果分析支持假設H2。

表5 事務所選擇模型的多元回歸結果

表6 審計溢價模型多元回歸結果
(二)上市公司選擇遠距離審計師動因研究
表5報告了模型(3)的回歸結果,由回歸系數和顯著性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程度AbsDA與選擇偏遠事務所的概率Remote正相關,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在證券市場上,高質量的公司可以通過聘用高質量事務所,向市場傳遞自身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吸引投資,而經營狀況較差的上市公司,其操縱盈余的動機越強,會更加傾向于選擇距離較遠的低質量事務所為其審計,減少出具非標意見的概率,隱藏真正的財務狀況,以上回歸結果支持假設H3。
(三)遠距離審計師“低價競爭”行為研究
根據前文構建的模型(4),檢驗假設H4由于審計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事務所審計質量下降對事務所行為特性的影響,其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其中(1)、(2)列分別用連續變量Dis和啞變量Dis_D進行檢,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溢價均呈現負相關關系,說明審計師為偏遠客戶進行審計時,由于對被審客戶了解程度有限,信息不對稱程度高,審計風險高,審計質量低,而且距離偏遠的事務所具有較低的議價能力,更傾向于以“低價競爭”策略擴大市場份額,所以事務所會降低偏遠客戶的審計溢價,支持假設H4。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上述研究結論的可靠性,論文進行了以下穩健性檢驗:(1)稀有事件偏差檢驗,由于審計意見Opinion的均值為0.0158049,說明Opinion=1發生的概率只有1.58%,頻率非常小,在有限樣本下存在“稀有事件偏差”。因此本文對基于Opinion回歸的模型(1)采用“稀有事件偏差”檢驗,對原回歸模型的估計系數進行修正,重新進行回歸;(2)重新定義變量衡量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操縱盈余主要運用的兩種方式是應計項目和線下項目(湯恒高,2013),而線下項目調節盈余可以重復發生,經常成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其中線下項目=(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補貼收入)/年末總資產,取其絕對值定義Below,作為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變量,重新進行回歸;(3)采用傾向得分配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來緩和公司對遠近審計師的選擇偏差造成的內生性問題,采用“最近鄰匹配方法”對審計師-客戶距離啞變量Dis_D進行配對,利用匹配后的樣本重新進行OLS回歸。穩健性檢驗結果顯示,除個別變量顯著性水平發生變化外,主要研究結論不變,說明本文的研究結論是比較穩健的。
本文在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不斷擴張、遠距離審計現象日益普遍的現實背景下,提出從經濟地理視角考察審計師-客戶距離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及其內在機理,結合我國審計市場的特殊制度背景,以2011-2013年滬深兩市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數據,利用Logistic回歸、OLS回歸、稀有事件偏差檢驗、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實證檢驗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并從審計需求和審計供給兩個方面具體考察審計師-客戶距離影響審計質量的內在機理。實證結果顯示,審計師與客戶距離越遠,審計質量越低,具體表現在審計師與客戶距離越遠,上市公司越傾向于選擇規模較小的會計師事務所,其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也越低。進一步研究發現,隨著關注上市公司分析師數量的增加,即上市公司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低,審計師-客戶距離對審計質量的負向影響逐漸變弱。更進一步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強的上市公司更傾向選擇偏遠的低質量會計師事務所為其審計,而會計師事務所對偏遠客戶的審計收費溢價也越低,這表明“低質量”的審計需求和“低價競爭”的審計供給均是審計師-客戶距離影響審計質量的重要途徑。
本研究從經濟地理視角的研究角度出發,拓展了現有文獻大多從法律與監管制度、地區市場化程度考察外部特征與審計質量關系的研究范疇,有關上市公司選擇遠距離審計師動因和遠距離審計師“低價競爭”行為的進一步分析,為審計質量相關問題研究提供一種分析思路,也為政府部門制定最低審計收費制度、遏制事務所“低價競爭”行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供決策依據。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Defond M.,J.R.Francis and X.Hu. The geography of SEC enforcement and auditor reporting for financially client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2011.
2.Jong-Hag Choi, Jeong-Bon Kim, Annie A.Qiu, et al. Geographic Proximity between Auditor and Client:How Does It Impact Audit Quality?[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2):43-72.
3.李奇鳳,宋琰紋.事務所地域與其對盈余管理的抑制能力.中國會計評論.2007(1)
4.劉文軍.審計師的地理位置是否影響審計質量?.審計研究.2014(01)
5.Malloy C. The geography of equity analyst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5, 60(2):719-755. 6.Bodnaruk A. Proximity always matters: Local bias when the set of local companies changes[J].Review of Finance,2009,13(4):629-656.
7.Johnson, V. E., I. K. Khurana, and J. K. Reynolds. Audit-firm tenure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2, 19 (4 ): 637-660.
8.龔啟輝,李琦,吳聯生.政府控制對審計質量的雙重影響.會計研究.2011(08)
9.Ivkovic, Z., Weisbenner, S. Local does as local is: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geography of individual investors'common stock investments[J]Journal of Finance, 2005, 60(1):267-306.
10.徐欣,唐清泉. 財務分析師跟蹤與企業R&D活動——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研究. 金融研究.2010 (12)
11.Healy. P., Palepu. K.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1-3):405-440.
12.YU F. Analyst coverag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 88(2): 245-271.
13.于忠泊,葉瓊燕,田高良. 外部監督與盈余管理——針對媒體關注、機構投資者與分析師的考察.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09)
14.Jensen K., Kim J. M., Yi H. The Geography of US Auditors: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Monitoring Costs by Local versus Non-Local Auditors[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14, forthcoming.
15.Zhou, J., Elder, R.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y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Firms[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11(1):95-120.
16.張立民,管勁松. 我國A股審計市場的結構研究——來自2002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數據.審計研究.2004(05)
17.Casterella J, Francis J, Lewis B, et al.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client bargaining power, and auditing pricing[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4, 23(1):123-141.
18.湯恒高. 制度環境和事務所的地區競爭優勢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湖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