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龍
淺議企業如何加強應收款項的實務管理
劉小龍
應收款項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話題,在當今“現金為王”的社會里,及時收回應收款項尤為重要,有時甚至關乎企業的生存。本文通過結合企業日常應收款項的管理實踐,較為系統地分析了其實務管理的各項對策,保證企業資金安全,確保生產在經營良性循環中運作。
事前評級事中監控事后催收清欠計劃
應收款項是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預付合同款、外部及內部員工借款、應收投資回款等經濟活動與其他企業、個人形成的債權關系,主要包括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利息、應收股利、長期應收款、備用金等會計項目。
作為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應收款項的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的周轉和使用。加強往來賬款管理,可以規范企業收支核算,及時發現企業虛盈或潛虧,同時也盤活了流動資產,避免資產流失,切實保障經營成果兌現,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創造出良性的經營管理環境。
對應收款項的管理應本著強化“事前評級授信、事中風險監控、事后及時催收”原則進行全過程管理。
( 一) 重視應收款項事前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1.公司重視應收款項的管理,根據公司的應收款項管理制度及公司實際業務的變化,完善相關日常管理制度,通過制度、規范對日常管理予以硬性明確,在業務發生前做好事前風險防范及轉移。如加強客戶信用評定,核實應收款項額度,及時跟蹤客戶信用及信息變更;在應收款項管理中制定了有效的獎懲制度,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定期清理制度,專人負責制度和債權債務責任追究制度,規定定期對賬并檢查對賬結果,明確了崗位的工作職責,使應收款項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順暢。
公司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應收款項產生的諸多環節進行控制,制定應收款項的業務工作流程。在實際工作中,各崗位嚴格按照公司規章制度、內控制度及流程、風險控制點(關鍵控制點、一般控制點、法律風險控制點)開展業務,健全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了應收款項的管理,有效地防范了財務風險。隨著業務的變化,公司各崗位每年定期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內控測試,發現業務的變化與流程有差異時,會及時修訂內控流程及相關控制點,確保對各單位業務起到準確指導和及時促進的作用,不斷夯實管理基礎。
2.從基礎工作入手,規范往來賬款的核算,強化款項核對工作
往來賬款核算過程中,公司應重視從基礎工作入手,規范核算。公司往來款項的核算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單據齊全,入賬有可靠的單據,保證對賬有充足的依據;
(2)手續完備,簽字審批手續齊全,保證對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及時查找相關責任人;
(3)設置準確的往來科目(設置分賬齡、分單位、輔助核算便于業務查詢),使用準確的核算方法,保證對賬時發現問題能及時協調整改;
(4)往來單位添加正確,不隨意掛代收代付款項;
(5)每半年度對往來賬款進行核對簽認,建立完善的詢證函制度;
(6)日常工作中重視業務往來的核對,使用方便快捷和有效的對賬方法,發現差異能及時查找原因解決問題。
實務中發現:在就應收款項已發生的壞賬風險經核實與統計,暴露出個別客戶因自身資金鏈斷裂,發生一系列的壞賬,而這些壞賬的形成,往往與客戶本身資信評級密切相關,與具體業務關聯度并不大,因此也進一步要求我們重視事前應收款項管理,對不符信用的客戶減少借款,甚至禁止借款,切實從源頭控制好壞賬的發生。
(二)重視往來款項的事中控制,對往來款項進行風險監控
1.建立應收款項臺賬,詳細記錄每筆應收款項的情況。企業銷售部門應建立應收款項臺賬,及時記錄完整的欠款信息,制定詳細的回收計劃,包括欠款人名稱、欠款金額、欠款事由、賬齡、結算日期、欠款責任人、計劃回收日期、回收方式、應急措施等。對每筆欠款實施動態監控,對即將到期仍未收到的款項提前催討,對異常應收款項及時追索或采取有效保全措施,確保應收款項按時回籠。
2.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應收款項管理工作組織機構,由主管領導牽頭,清欠部門負責應收款項的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往來管理。對應收款項進行賬齡分析,對即將逾期的應收款項及時通知銷售部門催收。企業財務部門或清欠部門應每月對應收款項進行賬齡分析,掌控重點,對于逾期或賬齡較長的交責任部門催收。
4.及時進行往來簽證,保證訴訟時效的連續性。銷售部門業務人員參與簽證工作,由業務人員經手進行簽證可以讓業務員做到心中有數,并且清楚尚有哪些發票未達;對簽證不符的往來單位,財務部門負責查找原因,積極進行對賬,及時調整差異;各單位與債務人對賬簽認的頻率、幅度和范圍按照內控要求執行;對于發出函證后沒有收到回復的,應及時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對所有函證結果進行記錄;以年度為簽認期的,須連續簽認,不得隔年;簽認檔案應妥善保管。
5.制定詳細的往來賬款清理計劃,對三年以上確實無法支付的往來賬款制定切實可行的清理計劃。公司重視往來賬款的清理工作,每年定期對長期掛賬業務進行清理,為避免形成新的長期掛賬款項,公司在季度清欠工作通報中對各單位超過3 年的應付款項進行通報,從而督促各單位及時清理長期掛賬。各單位需要制定詳細的清理計劃,查閱整理賬務歷史資料,逐筆分析款項掛賬原因,并與相關經辦人員積極溝通協調,通過多種渠道清理掛賬款項。對于往來單位破產、注銷、變更、債務人死亡、資料難以核實等情況,應通過法律途徑或其他合乎法規的途徑予以解決。對于確實無法支付的超過3 年的長期掛賬,先由各單位上會討論通過后再報機關本部審核,經中介鑒定并由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討論通過后進行集中處理。
6.強化考核往來管理工作,“嚴考核,硬兌現”
公司堅持抓好應收、其他應收、預付賬款的分析,嚴格執行按月跟蹤考核,季度通報制度。將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資金占用額作為各單位的業績考核指標,要求各單位每月按時上報應收款項和預付運費情況分析表,對各單位月度、季度應收及預付款項的清收情況、控制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跟蹤監控,對超清欠指標、超額度占用資金或未按照公司制度規定開展業務的單位,提報公司業績考核辦公室,與每月的薪酬掛鉤考核兌現。同時,通過清欠通報制度,使各單位真正重視資金使用效果,積極催收貨款,加速資金回籠,不斷提高往來款項的管理水平。
公司重視年度清欠總結及清欠專項報表分析,對各單位年度往來業務變化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對各單位分解下達合理的清欠指標,為公司控制往來款項指標做好基礎工作。
(三)應收款項的事后控制
事后對應收款項進行及時催收。欠款催收方式一般包括電話傳真催收、書面信函告知、電子郵件確認、直接上門收款、多方聯合清欠、協議債務重組、資產打包出售等。
1.電話催收。簡便易行,速度快、回饋直接。
2.信函催收。包括向欠款人發出收款要求的信函、傳真、電報、電子郵件等形式。
3.上門催收。這種方式成本相對較高,但效果比較明顯。上門催收能夠明確得知客戶的還款意向,就還款方式進行有效的探討,同時借機了解客戶的經營狀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收賬方法,減少收賬風險。
4.聯合清欠。集團企業對通過持續清理難以收回的欠款,可通過聯合清欠方式催收欠款。聯合清欠是指在集團企業清欠辦公室的統一組織下,利用企業的整體資源優勢,相互配合,將清理債務人的拖欠款和債務人與企業的購銷業務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清欠措施。
各單位在銷售貨物時,如發現購貨單位同時又是其他兄弟單位的債務人,應停止銷貨或扣留債務人在本單位的預收款,并向集團企業清欠辦公室報告。各單位清理欠款時,發現債務人與其他兄弟單位發生購銷業務或者在其他兄弟單位存有預收款的,應及時向集團企業清欠辦公室申請聯合清欠。
5.債務重組。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無法以現金資產方式償還全部債務的情況下,各單位可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按照司法機關或仲裁機構的裁決作出讓步,通過債務重組方式清理欠款。
6.打包出售。即將企業的應收款項打包出售給專業的資產公司,由資產公司代為清欠,企業依據一定的比例收回部分欠款。
在實際催款時需注意:應收賬款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此,切忌時效過期,及時做好催收,并留好書面催款記錄等證據。

(四)應收款項的終結
對于拒不履行合同義務、又無法采取其他制約手段清收欠款的客戶,企業應及時采取法律手段清理欠款,維護企業利益。
各企業采取訴訟手段清理欠款的,應做好充分的訴前準備,取得合法完整的法律依據,確認債務人有足夠資產清償債務,并事先采取訴訟保全措施。債務人不執行法院判決的,應依法及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破產的,應依法及時申報債權,密切跟蹤破產案件進展情況,積極獲取清算結果。
企業擬作壞賬核銷處理的應收款項,應全額計提壞賬準備。欠款原因真實、充分,邏輯清晰合理,數據準確,實質上確已成為壞賬,按規定實施了必要的責任追究,同時具備相應情況下的核銷依據,方可確認為壞賬進行核銷,沖減計提的壞賬準備。
企業應規范設置“核銷壞賬備查簿”,分類記載欠款單位、欠款金額、欠款時間、欠款經辦人、責任人、核銷金額、核銷批準文號等內容。“核銷壞賬備查簿”應納入檔案管理部門長期保管。
對于已做壞賬核銷處理的應收款項,應當保守秘密,不得向本企業無關人員公開核銷情況,更不得向債務人泄露核銷信息,并保留對債權的追索權,指定專人負責,加強管理,繼續清理。已核銷的壞賬如果在以后年度收回,應及時依據會計制度要求入賬處理。
綜上所述,應收款項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中,最關鍵的是事前控制,只有事前控制到位,才能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減少壞賬的發生。企業應充分平衡好欠款和銷售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保證企業資金安全,使企業生產經營在良性循環中運作。
作者單位:上海祥騰投資有限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何乃飛. 后危機時代外貿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研究——立足于廣東省的調研. 會計之友(下旬刊). 2010 (6)
2.孫倩倩. 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應收賬款的現狀和管理探析.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