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修勇 湖北省陽新縣規劃局 湖北陽新 435200
居住區公共綠地規劃管理中的公眾參與性研究
文/胡修勇 湖北省陽新縣規劃局 湖北陽新 435200
《雅典憲章》中確定居住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居住區綠地規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滿足居住區中人們對綠化的各式需求。居住在里面的居民對于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居住綠化環境以及如何完善,是最深有體會的。而現階段,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往往成為設計師們的專利,藝術風格、空間形體樣式往往是許多設計師一味追求的,對于居民真正需要的行為、心理缺乏思考。作者通過對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及綠地作用功能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公眾參與機制,提出如何能夠促進居民真正參與到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中來,以及適合公眾參與的決策方法。
居住區;公共綠地規劃設計;公眾參與性
當前,居民對于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的需求不再僅僅限于傳統功能物質的滿足,人們往往更愿意追求更環保、清潔、舒適、回歸自然的生活環境。而此時,居住區的公共綠地系統及其生態景觀效應,往往是居民首要關注的目標。居住在小區里的居民對于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居住綠化環境以及如何完善,是最深有體會的。因此,居住區綠地規劃的主要就是為解決居住區中居民對于綠化景觀的不同需求,體現居民的需求意愿。
居住區綠地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富生活情趣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衡量居住區環境質量好壞的直接方法。科學合理規劃的綠化景觀將對美化環境、改善小氣候、豐富社區業余生活、減災避災以及維護坡地穩定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居住區是城市居民最直接、最熟悉的棲身之所,居民往往對自身周邊環境改善的意愿是十分強烈的。通過收集居民的意愿來改善社區環境的質量,在國外“社區建筑”運動中已廣泛開展,其核心議題是,真正的社區規劃專家是居住并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居民將改變“被動接受”居住環境這一窘迫,變為“主動參與”社區的綠地規劃之中1。由此,包括居住區在內居民的公眾參與性對住區綠化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公眾參與本身也存在著利與弊,具體見表1。
表1 公眾參與的利弊
在現實公眾參與中,雖然積極參與能夠為居民獲得話語權,同時也可為設計師們提供新的想法與創作的思路。但公眾參與居住區綠地規劃,在實際操作中仍會存在許多問題。
3.1設計師們傾向自我主觀創作表現
設計師們傾向于自我主觀創作的表現是當前公眾參與到社區綠地規劃的一大障礙。設計師們往往未親身感受社區,缺乏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對居民的行為、心理需求缺乏考慮,而是一味的追求空間形態、景觀軸線等藝術風格,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居民使用的不舒適感及景觀質量的低劣。
3.2公眾參與意識的缺失
公眾參與意識的缺失,是由于居民們不相信自己的意見與想法能夠真正的進入專家的規劃之中,能夠真正的對社區的綠化建設起到作用,因此往往居民都對所謂的參與不夠重視。造成的結果就是當局者與公眾都把所謂的“公眾參與”當做一個過場,整個過程會因為得不到重視而顯得輕率和馬虎。
3.3居住區內部自然綠地風景的缺失
居住環境中自然風景的缺失,新建的商品住區往往以少量人工綠化種植為主,且輔以大面積的硬質鋪裝,大片的硬質鋪裝也導致了城市熱效應不斷加劇。城鎮居民越來越多的想從城市化的居住環境中逃離出來,向往純天然的自然環境。
3.4整個公眾參與過程花費大、效率低
公眾參與涉及到的人數多、涉及面廣,整個時間過程拉長,因此整個公眾參與的過程所需的時間與金錢花費較大,另一方面,作為規劃者所需要考慮的方面也相應增加,效率往往較低。
3.5可能影響到規劃設計的專業性
多數公眾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知識與學習,因此公眾所反饋的想法跟意見往往多而雜,較多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這就需要我們規劃者能夠快速從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建議,并通過一定的方法將這些信息整合,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就可能會影響到規劃設計的專業性及整體景觀質量的提高。
公眾參與到居住區綠地規劃中有利有弊,這種方式能夠準確的表達居民的想法跟意愿,能夠使居民有機會參與到改變社區環境。同時要使得公眾順利參與到住區綠地規劃之中而不起到反作用,應有合理的方式方法。
4.1轉化觀念、擴大公眾參與的范圍與環節
做好居住區綠地的規劃應該由兩方面共同努力。一是政府、開發商與設計師方面,應該為社區綠化提供政策上、專業性上、技術上和經濟上的支持;一是居住區內部的居民,應該擴大使用者參與的范圍與環節,使得他們能夠全程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包括規劃、實施與運行管理。兩個方面相互協作、相互溝通,相互借鑒,共同改善居住區綠化環境質量,達成新的合理的秩序。
4.2探索切實可行的公眾參與方法
現階段,居住區綠地規劃管理中公眾參與性之所以不高,除了居民對于公眾參與意識的缺失以外,就是并沒有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公眾參與的方法各式各樣,可包括組織民意問卷調查,成立居民代表小組、討論小組、評估小組和決議小組等,舉辦研討會、調查活動、公眾設計競賽等,但具體采取何種方式應結合當地社區實際情況來決定。
4.3保障公眾參與中居民的平等地位
公眾參與過程中各方面地位的平等性就決定了實施結果向哪邊傾斜,由于公眾往往與專業人員之間地位的不平等性,使得在參與過程中并沒有表現出更高的認可度,公眾參與中居民的意見往往作為一種參考、補充性的意見而很少受到重視。在整個過程中,政府、開發商與設計師往往處于強勢地位,而公眾處于弱勢群體。因此,保障居民在公眾參與中的平等地位也是改善居住區綠地規劃中公眾參與性的重要途徑。
研究公眾參與到居住區綠地規劃是為了是居民能夠真正成為社區建設的主人,全程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來。切實有效的公眾參與勢必將大大提升居民對自己社區的熱愛、建立鄰里感情、增強社區凝聚力,反過來也為規劃設計師與建設者提供一種新的視野與思路。也就是說,居住在小區里的居民對于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居住綠化環境以及如何完善,是最深有體會的。人們對于自己參與的居住區容易產生強烈認同感,并且更愿意使用它、愛護它,也能真正地體現出“以人為本、物為人用”的原則。這也是居住區公共綠地規劃管理中研究公眾參與性的意義所在。
[1] 王求是,高峰. 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M] .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0.
[2] 高鵬. 社區建設對城市規劃的啟示——關于住宅區規劃建設的幾個問題[J] . 城市規劃, 2001,(2).
[3] 高炳華.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原則與公眾參與性[J] . 長江建設, 2003,(04).
[4] 梁鶴年. 公眾參與北美的經驗與教訓[J] .城市規劃, 1999, 23(5).
[5] 遲旭輝. 城市規劃公眾參與探討[J] . 科技創新導報, 2008,(03).
[6] 王鵬. 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引入公眾參與的初步探討[J] .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6,(09).
[7] 楊靜怡. 居住小區綠化評價的公眾參與[J] . 中國林業, 2012,(07).
[8] 賀寶平. 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與公眾參與[J] . 山西建筑, 2009.
[9] 曲娟,米淑紅,付曉云,張前進. 論我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公眾參與[J] .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胡修勇,1975年2月,男,漢族 , 湖北省陽新縣規劃局,職稱:中級城市規劃工程師,國家注冊規劃師.
注釋:
1 楊靜怡. 居住小區綠化評價的公眾參與[J].中國林業,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