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南方
第一回去電影院,有點不安,環繞聲那么迫切,這讓我看慣了露天電影的耳朵受不了,身邊沒人拉家常也沒小孩兒哭著喊娘,或者半大小子在放映機前故意舉起手,光束映在屏幕上,接著有人呵斥……
去電影院的感覺是全新的,有點像給眼睛耳朵過生日,這讓人喜歡。有一陣兒,一個人去,像是有點孤單。有一陣兒,兩個人去,買桶爆米花,影院里好像有點甜味兒。有一陣兒,三個人去,有小孩兒啦。后來,孩子大了,有一次,我們仨到影院,坐在三個不同的放映廳,看了三場不同的電影,回家的路上相互劇透,樂不可支。
有些電影記得,有些卻忘了。
影院里看過印象最深的是《泰坦尼克號》,像是空氣里都是眼淚的咸味兒,蘇格蘭風笛好聽,抽泣好像也是配音。
可小時看過的露天電影卻歷歷在目,《花為媒》很特別,跟戰斗片不同,有大段的唱詞,我現在還記得:桃花艷,梨花濃,杏花茂盛,撲人面的楊花飛滿城……感覺特別美,還有,就是人說話拿腔拿調的,像是嘴里含個酸杏子。男主角王俊卿說,我愛表姐!讓我們模仿了很久,我們甚至還想著自家表姐來了,要當面說給她聽。
有些臺詞有意思,我們喜歡說,像《小兵張嘎》里的: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甭說吃你幾個破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館子都不交錢!像《紅日》里的:湯司令到!這些臺詞,我們總能找到機會用上,比如上自習課鬧哄哄的,忽然聽見老師的腳步聲,一個同學輕輕說,湯司令到!頓時鴉雀無聲。
有個伙伴把臺詞用得最為精妙,有一回被他媽打了一頓,他哭著唱《洪湖赤衛隊》韓英那一段:娘啊娘,兒死后,你把兒子埋在那高山上……他這一唱,著實把他娘嚇壞了,給他打了一碗荷包蛋,他吃了個美!
有部外國電影我兩年之中看過三次,名叫《奴里》,一個為愛人復仇的故事,里面還有一只忠勇的狗。至今還記得那一幕:伐木場老板巴希爾撲在奴里身上,然后是鏡頭定在手上,一只大手壓在一只小手上,小手掙扎向上,未果,然后無力地垂了下來。接著,就是奴里在雨里奔跑,后來跳進河……
第一次看時,不知道這一幕干什么。第二次看,感覺是在摔跤打架,我們打架時常常用這樣的動作,不至于去跳河自殺吧?第三次看,這一幕像是閃電,原來這樣的……這像是性啟蒙。我記住了一點歌詞:她好像村前流過的小河,她像潔白晶瑩的冰雪,她是山谷的神靈。
那時鄉下電影,翻來覆去好像就是那么幾部,但我們還是要去看,好多情節都記住了,以至于某個女特務一出場,我們集體會喊一聲:死不要臉的!偏偏這個不要臉的,讓人想入非非,比如找個老婆要像特務那樣的!
電影院一直都是戀愛的好地方,但不宜于熱戀,難得集中精力,等到戀情安穩,才是觀影的好時候。
露天電影場也有戀情,有一回,我看見一對男女遠遠地站在銀幕后面,他們看電影,我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