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為朱大可耗費二十多年時光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人類學、史學、符號學、神話學、語音學等工具,對中國上古文化的起源、尤其是神話的起源和流變,通過獨辟蹊徑的探索,得出與眾不同的結論。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征、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書中論證女媧、盤古、西王母等上古大神的“外來身份”,提出道家思想原型來自印度,墨家思想原型來自希伯來,秦帝國的制度原型來自波斯等,揭示中國先秦神話是“亞洲文化共同體”的結晶。
書名:《溫暖消逝》
關于臨終、死亡與喪親關懷
作者:邁克爾·雷明 喬治·迪金森
出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死亡,是每個人終將面臨的課題。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遇親人、朋友、愛人的離去,最終我們自己也將化作塵土。而我們的“死亡教育”則幾乎為空白。如何面對死亡?如何理解死亡?書中將“善終服務”“臨終關懷”“正視死亡”等理念穿插在故事中,并從心理學、歷史學、人類學、哲學等多種角度論證瀕死狀態、死亡與喪親關懷,意在幫助讀者消除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重塑死亡哲學。
書名:《權利的新生》
美國憲法中的人權
作者:邁克爾·佩里
出版: 商務印書館
本書上篇討論的是二戰以來,人權如何在全球范圍內發展為一種國際“道德”,下篇則從廣受大眾關注的現實議題入手,探討人的基本權利,涉及酷刑及死刑、同性婚姻、墮胎、宗教自由等。作者的第一本專著《憲法、法院和人權》出版于1982年,至今仍位列美國引用率最高的憲法學著作榜第2位。人權及諸多分支問題,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需要這樣不斷的“老生常談”,才能在現實層面推進細微改革。
書名:《中國社會經濟通史》
中國經濟史研究權威全漢昇課程
作者:全漢昇口述/葉龍整理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中國數千年間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大勢在當時是如何被講述的?全漢昇在導論中開宗明義,提出3個問題:什么是“經濟史”?為什么要研究經濟史?如何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現在,跟隨新亞書院的畢業生葉龍,讀者可以在隨后展開的篇章中探尋答案。
書名:《德里達眼中的藝術》
思想家眼中的藝術
作者:K.馬爾科姆·理查茲
出版:重慶大學出版社
本書從德里達的“解構”概念出發,以馬奈的《奧林匹亞》為例,引發出“延異”的意義:一件藝術品的意義,唯有通過時間才能產生出來。本書努力呈現的是德里達的思想與視覺藝術之間的相互關聯,通過德里達的思想讓人們看見跨越高等文化和低等文化固定關系的方法。
書名:《智商測試》
了解智商測試秘密,打破神秘和迷信
作者:斯蒂芬·默多克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與人類的智力相比,智商測試的年齡短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它今天卻實在地掌握著對人類智力與質量劃分等級的權力。從戰時的IQ測試,到標準化考試SAT、GRE和中國的高考,智商測試也許僅是一種武斷的評價體系。盲目地追崇高智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人們更應該去了解和反思智商測試的歷史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