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廉物美與工匠精神相悖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資深旅游家、攝影家、文化學者、文學評論家。
我們卻越來越懷念淳樸的年代,低效率的收工以及凝聚在其中的誠意。而歸根結底,絕大多數情況下,價廉物美是無法統一起來的,對商品質量的尊重是對人的價值尊重的延續和擴展。
朋友的兒子在澳洲定居,他去探親后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兒子的鄰居有一個小花園,旁邊有一小片泥濘,有一天主人想在泥濘處鋪磚,就請來了三位工人開始鋪磚。朋友本以為兩個小時就能干完。但這三個工人竟然用了一周的時間才鋪完,而主人也沒有抱怨他們磨洋工。
我現在居住的大學城,工地上都是“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標語,但剛鋪上沒多久的地磚,踩上去就有發空的跡象,甚至出現了“蹺蹺板地磚”。如遇雨天,行人踩在這些蹺蹺板地磚上,就會擠出一股泥水,十分準確地濺濕自己的褲子和鞋子。我現在知道,這些建筑技工鋪磚的效益是以每小時鋪多少平方米來計算的,所以踩出泥水與墻磚掉地的現象時有出現也就不稀奇了。
常常會看見“物美價廉”的廣告,這一度是一個非常具有誘惑力的詞語,大家兜里沒幾個錢但又懷著僥幸用較少的錢買到很好產品的心理。但細細一想,這是多么不靠譜的事情。專注的做工與材料考究才是質量的保證,才是物美的前提。物美而價廉,才是真正的“物美價廉”。而時下許多所謂的“價廉”,不過是將勞動貶值了或者偷工減料了。而且,廣告欺騙性地宣稱“物美”的時候,實則是把消費者的價值追求看低了:在效率第一的大前提下,物美就得讓道!
因此,我們無比懷念“工匠精神”。而所謂“工匠精神”不過就是將消費者的價值追求還原到應有高度的精神。
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會有這樣的要求:必須用稿簽紙一格一格地謄寫清楚再交上來,不要用打印稿。我的理由很簡單,文章是你們自己的心血,你們自己應該尊重自己的勞動,一筆一畫地寫,這是向自己思考的成果致敬,養成這樣的習慣才會養成尊重別人成果的習慣,這也是對老師的尊重——要讓老師知道,我的觀點也許不完美,但我是認真思考過的。
德國菲仕樂鍋具是名牌產品,與雙立人鍋一樣,每件售價幾千元人民幣,這對我們這些用慣了廉價鐵鍋和鋁鍋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這些名牌所灌注的質量精神是一口鍋用一百年!他們算賬的方式與我們不同:他們的鍋從“二戰”結束開始生產,目前已經銷售了一億口了,但現在世界人口已經達到80億了,還有79億人等著買他們的鍋。
讓我們回到開始的故事。我的朋友后來得知,那片磚地是按件計價的。這種計件方式,在國內,恐怕工人一個小時就會迅速收工,拿錢走人。但德國的工人愣是干了一個星期才結束。他后來仔細研究了那片磚地,發現鋪得確實一絲不茍,磚縫拼得如藝術品般精致整齊,不僅美觀,而且風雨后也無松動痕跡。
這個時代,人都很聰明,效率都非常高,不斷地創造奇跡。但我們卻越來越懷念淳樸的年代,低效率的做工以及凝聚在其中的誠意。而歸根結底,絕大多數情況下,價廉物美是無法統一起來的,對商品質量的尊重是對人的價值尊重的延續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