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萍向玉仙史俊芳趙娟
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
李素萍①向玉仙①史俊芳①趙娟①
目的:探討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在開放病房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4年7-12月入住本科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及試驗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實施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比較兩組患者住院前及出院1個月后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滿意度。結果:出院1個月后,兩組患者NOSIE量表、患者健康教育調查表、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有利于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和健康教育的知曉率,提升護理質量,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精神分裂癥; 護患共同參與模式; 康復; 護理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精神疾病,具有高復發、高致殘率的特點,多起并于青壯年[1-3],隨著病程遷延,如不積極治療,反復發作次數越來越多,許多患者會出現社會功能喪失,思維貧乏等精神功能衰退癥狀,加重家庭和社會擔負,并使恢復原來功能的機會極大越少[4-6]。研究表明,有效的康復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功能[7-11]。
共同參與型護患關系是一種雙向性的生物·醫學-社會·心理模式及以健康為中心的護患關系模式[12]。這種關系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能促進護患相互交流,使患者心理狀況達到最佳水平。為防止精神分裂癥復發和使患者在癥狀緩解后順利回歸社會,本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護患共同參與型康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采取便利取樣法選取2014年7-12月入住本科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均符合《國際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第十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自愿參與并且能夠配合此項研究的患者和家庭;(3)年齡≤50歲,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上;(4)住院時間2~3周;(5)能夠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測評。排除標準:(1)混合其他影響認知及精神狀態的器質性疾病;(2)有沖動、攻擊風險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5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實施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常規健康教育模式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由責任護士按照醫囑及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護理及宣教,在患者入院后前3 d將精神科疾病相關知識宣教給患者,教育的時間、 內容、步驟、方式不作統一規定,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再次進行出院指導。
1.2.2護患共同參與模式 試驗組實行護患共同參與模式,患者入院后,護士以同盟的身份與患者接觸,首先由責任護士詳細解釋康復模式的目的及詢問患者住院要達到的康復目標,以利護患雙方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其次簽定“知情同意書”。然后由責任護士根據當日患者病情按既定目標實施相應的康復指導,觀察病情,分析病情進展,在實施程中應隨時記錄患者對康復圖表中的內容、形式的建議,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能與護士主動溝通,并采納護士給予的合理化建議。
1.2.3人員培訓 對責任護士進行系統培訓。培訓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的相關知識,并以該模式的理念為護理服務指導,并讓其意識到她們是成效護理及實證護理中的重要角色,能將患者的病情與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確保康復模式的順利實施。內容包括以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入院宣教、用藥指導及常見不良反應,精神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各種精神科常見疾病的復發征兆等健康教育內容、日常生活指導及技能訓練要點等。
1.3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出院1個月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量表)評價患者病情,在出院1個月對患者健康教育及護士工作滿意度兩方面進行評價。(1)NOSIE量表:評定患者的行為改變、人際交往、日常生活、病室活動的能力改善等。量表共有30項,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分別為:①無;②有時是或有時有;③較常發生;④經常發生;⑤幾乎總是如此。病情總分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有30個條目,包括患者社會能力、激惹、遲緩、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抑郁、精神表現7個維度,其信度為0.746,效度為0.553[13];(2)發放本院自制患者健康教育調查表,內容包括: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對健康教育內容、方式、數量是否滿意的條目等;(3)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由本院護理部制定并由護理部每月考核,考核對象:即將出院患者,考核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錄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NOSIE評分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NOSI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1個月后,兩組患者NOSIE量表各維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2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調查及滿意度比較 出院1個月后通過回訪,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調查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基礎護理及患者滿意度兩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能夠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量表)評價患者在入院時及出院1個月的社會功能狀況,結果顯示在出院1個月時,兩組患者NOSIE量表的各維度及總積極分數、總消極分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展玉蘭[14]、鄭婉玲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采用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能夠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是患者產生主人翁意識,由“給我治病、給我護理”轉換為“我要接受治療、我需要這樣的護理”,使患者在接受治療、護理的過程中,患者始終參與,并給予護理工作提出建議及意見,一方面是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可,產生滿足感,能夠積極參與“醫院這個小社會的活動”,加大了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護士更清楚地明白患者的需求,更好地幫助患者,使之更好地恢復健康,回歸社會。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NOSIE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NOSIE評分比較(±s) 分
?
表3 兩組患者出院1個月NOSIE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出院1個月NOSIE評分比較(±s)
?
表4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調查及滿意度比較(±s) 分

表4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調查及滿意度比較(±s) 分
組別 患者健康教育 護士工作滿意度基礎護理 滿意度對照組(n=45) 63.73±6.56 79.22±4.60 63.73±6.56試驗組(n=45) 85.96±6.16 82.58±6.16 85.96±6.16 t值 -17.480 -3.170 -17.480 P值 0.000 0.003 0.000
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能夠明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及醫院工作的開展。在患者出院1個月評價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及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出院1個月時評價能反映患者對知識的真正掌握程度,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情況的真實性,結果顯示,采用護患共同參與模式使患者在接收護理服務的同時,一方面真正地發揮主觀積極性,自己去學習、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自我促進健康、恢復健康,使之在將來出院后面對紛繁的社會環境形成了一種好的學習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融洽護患關系,使患者感受到護理服務的內涵,同時也使護理工作的進行水到渠成、順利進行。在實行優質護理白熱化的今天,“一切為患者,一切服務于患者,以患者為中心”已不是口號,而是護理工作實實在在的行動,如何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始終是護理人員的目標,護患共同參與康復模式正是“以患者為中心”,一切活動將患者放在首位,符合當今護理服務的內涵。在將來的工作中應積極完善并推廣護患共同參與促進康復模式,與患者建立平等和諧的護患關系,帶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護患共同參與促進康復模式明顯優于常規的護理模式,常規模式無法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患者的主動參與意識差,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護患共同參與促進康復模式能夠引導患者的主觀積極性,讓患者主動參與疾病康復,改善患者的負性思維,提升患者在康復中自我康復的作用,促進患者的康復。
[1]張玲.精神分裂癥治療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7,7(5):404-407.
[2] Ayuso-Mateos J L.Global burden of schizophrenia in the year 2000:Version 1 estimates[R/OL].(2006-08-15)[2012-10-16]http://www/ive.who.int/health info/statistics/bod_schizophrenia.pdf.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精神衛生浮出水面不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EB/OL].(2010-09-29)[2012-10-15]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business/htmlfiles/mohltxgbj/ s10750/201109/53070.htm.
[4]劉育芳,宋長學,于秀梅,等.北京市懷柔區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1):23-26.
[5] Phillips M R,Yang G H,Li S,et al.Suicide and the unique prevalence pattem of schizophrcnia in mainland China:a retrospeclive observational study[J].Lancet,2004,364(9439):1062-1068.
[6]莫亞莉,夏泳,周彩萍,等.杭州市農村精神分裂癥患者照料者家庭負擔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0,30(5):331-333.
[7] 游秋萍,鄭偉,李雅文,等.系統康復護理訓練對穩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適應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5,10(9):1398-1400.
[8]鄭昌愛.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和康復潛能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9):1536-1537.
[9]陳遠嶺,溫亞平,劉家洪,等.康復工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潛能和社會功能改善的作用[J].中國醫師雜志,2015,17(2):274-276.
[10]裴建琴,蔣菊芳,梁仕蘭.院內綜合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8):881-883.
[11]徐文煒,姚建軍,吳越,等.認知康復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55-59.
[12]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74.
[13]王萍,呂鋒,王東,等.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2002,11(3):336.
[14]展玉蘭.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內康復訓練措施探究[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4,11(12):81-82.
[15]鄭婉玲,黃惠君,陳艷麗,等.兩種護患關系行為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10-13.
The Application of Nurse-patient Mutual Participation Rehabilitation Mode o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LI Su-ping,XIANG Yu-xian,SHI Jun-fang,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3):071-074
Objective:To discuss application results in open ward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 using nurse-patient mutual participation rehabilitation mode.Method: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4,9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5)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45),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implementation in rehabilitation nurse model.Before and after 1 month, nurses in hospital in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observation scale (NOSIE),the awareness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 month after discharge,NOSIE scale,the degree of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in rehabilitation nurse works to mobilize pati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Schizophrenia; Nurse participation mod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3.020
2013年度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醫技護理科研基金(YH1302)
①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趙娟
2015-12-16)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