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黃喬東盧振和馮素琴劉雅針
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護理*
劉曉紅①黃喬東①盧振和①馮素琴①劉雅針①
目的:探討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護理方法與效果。方法: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中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30例。A組采用奧施康定和加巴噴丁等藥物治療,B組采用上述藥物+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并給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術后1、7、30、90、180 d VAS評分及奧施康定用量情況、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B組術后1、7、30、90、180 d VAS評分及奧施康定用量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A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是一種有效的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治療方法,此外,有效的護理是治療成功的保證。
脈沖射頻;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護理; DSA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60,China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一種難治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藥物、神經阻滯、理療等療效均不理想[1]。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新開展的一種微創技術,本院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存在急性帶狀皰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續疼痛時間在3個月以上;(2)皮損所在部位有劇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覺異常與神經過敏;(3)患者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6分。排除存在嚴重臟器疾病者、精神異常者、凝血功能異常者及不配合醫護人員工作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A組和B組,每組30例。A組患者年齡50~78歲,平均(60.6±5.3)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3.6±1.1)年;病變累及T10~L1水平。B組患者年齡52~79歲,平均(61.3±4.9)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3.8±1.2)年;病變累及T10~L1水平。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病變累及水平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加巴噴丁(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阿米替林(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奧施康定(萌蒂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等藥物,3 d后輔助檢查完畢。A組繼續上述藥物治療,加巴噴丁從300 mg,1 次/d,逐漸增加至300~600 mg,3 次/d;阿米替林從12.5 mg,1 次/d,逐漸增加至12.5~25 mg,3 次/d維持;根據疼痛程度,奧施康定從5~10 mg,2 次/d,逐漸增加劑量。B組在上述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
1.3射頻方法 使用R-2000B射頻儀(北京北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治療。患者俯臥,常規消毒鋪巾,行穿刺點局部麻醉(0.5%利多卡因約1.5 mL),在DSA引導下,以15 cm射頻針緩慢穿刺,針尖至相應節段胸、腰椎椎間孔處,回抽無血液無腦脊液,注入約0.5 mL造影劑,顯示神經根影,確認造影劑進入硬膜外腔且位置正確,同時無造影劑誤入血管或胸腔。進行電刺激測試,感覺測試:用頻率50 Hz,0.5 V以內能誘發原病變區域異感,出現相應節段感覺神經受刺激征象。運動測試:以2 Hz、2倍以上電壓刺激未誘發局部肌肉顫動,無運動神經刺激征。表明針尖位置準確到位,可進行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參數為:2 Hz、45 V、42 ℃、240 s。
1.4護理
1.4.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因為長期疼痛折磨,而且缺乏有效療法,患者多沮喪和焦慮。射頻脈沖治療作為一種新的療法,相關信息尚未普及,患者對此了解不多,護理人員需告訴患者:射頻脈沖治療具有療效好,微創等特點,并介紹手術過程及術中配合方法;同時讓患者與病區中其他術后患者交流,進行現身說法;另外,出版病區墻報及分發宣傳資料,介紹射頻脈沖治療的原理、設備、基本方法、步驟、安全性、優越性、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和注意事項。通過多種形式的思想疏導工作,消除患者顧慮,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手術。(2)術前準備:患者入手術室前先排空膀胱,術前開通靜脈通道,連接三通開關,予平衡液500 mL靜滴。備好射頻儀、心電監護儀、氧氣、簡易呼吸囊及急救藥品等各種用品。
1.4.2術中配合 患者取俯臥位,胸部墊一枕頭,頭頸自然放松;連接心電監護儀,以便術中連續監測患者心率、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觀察其動態變化;連接射頻儀電極板:電極負極板貼于肌肉處,不宜貼于骨頭或多毛皮膚[2];射頻儀的腳踏用透明薄膜套住,防止水進入引起損壞,射頻儀的電線及各接頭也應注意保持干燥;患者皮膚不能與手術床金屬接觸,以防電灼傷;調節合適的室間溫度,注意患者身體的保暖。此外,預先協助醫生擺好DSA機C臂,合理安排好機械臺、電腦操作臺的位置,調整手術床,然后打開無菌包,以方便醫生操作同時避免器械污染。長時間或超量的X線輻射可引起機體損害,術中操作者應穿鉛防護服,同時注意患者的防護,在滿足手術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X線的照射次數,尤其注意避免非手術部位的照射。術中配合醫生調整治療參數并做好記錄。
1.4.3術中并發癥的護理 傾聽患者主訴,不時詢問患者反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協助處理。術中并發癥包括:(1)血壓升高。術中患者清醒,精神高度緊張,加上穿刺疼痛會導致患者血壓增高;另外,部分患者原來有高血壓病,這些因素都容易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艾司洛爾15~20 mg緩慢靜推,將心率控制在100 次/min以下,控制血壓在160/100 mm Hg以下,避免發生冠心病、腦血管意外。(2)氣胸。胸椎操作時,因穿刺點靠近胸腔,容易誤傷胸膜發生氣胸。術中術后若患者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癥狀及血氧飽和度下降,應予鼻管吸氧和X線胸片檢查,必要時行胸腔閉式引流。(3)血胸。血壓高易導致血腫和出血,術中要注意高血壓的處理,動態監測患者血壓情況,緩解患者精神緊張,將血壓控制在適當的范圍。穿刺時注意回抽,發現有血,須退針重新穿刺。
1.4.4術后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呼吸、血壓、體溫、脈搏、意識等生命體征;叮囑患者術后2 d內射頻穿刺點及周圍皮膚保持干燥,以止感染;遵醫囑予抗炎抗感染治療;注意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如局部傷口有出血、滲出、腫脹,出現局部血腫應加壓止血;觀察是否胸悶氣急、心慌等情況,警惕氣胸和血胸的發生;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燒烤、油炸食物,可適當鍛煉。
1.5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1、7、30、90、180 d VAS疼痛評分、奧施康定用量、藥物副作用及治療并發癥情況。其中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是將疼痛感以數字0~10代表,0分為無痛;≤3分為輕微疼痛,可忍耐;4~6分為中度疼痛,可忍耐,但影響睡眠;7~10分為劇烈疼痛,且無法忍受。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
1.6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滿意度評分為百分制,90分為十分滿意,75~89分滿意,60~74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
1.7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比較 B組患者術后1、7、30、90、180 d VAS評分均低于A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術后1 d 術后7 d術后30 d術后90 d術后180 d A組(n=30) 6.3±1.8 4.1±1.4 3.2±1.5 3.1±1.2 2.6±1.1 B組(n=30) 4.5±1.6 3.0±1.2 2.1±1.1 1.8±0.9 1.5±0.9 t值 5.877 5.446 5.036 4.622 4.1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奧施康定藥物用量情況比較 B組患者術后1、7、30、90、180 d 奧施康定用量均低于A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奧施康定藥物用量情況比較(±s)mg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奧施康定藥物用量情況比較(±s)mg
組別 術后1 d 術后7 d 術后30 d 術后90 d術后180 d A組(n=30)35.6±8.542.3±8.9 38.6±4.3 10.7±2.4 8.1±1.6 B組(n=30)17.6±5.412.4±3.8 5.1±1.6 6.0±1.3 4.2±0.9 t值 6.221 6.058 5.254 5.101 4.597 P值 <0.01 <0.01 <0.01 <0.05 <0.05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A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2.7±2.8)分,低于B組的(93.1±3.6)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25,P<0.05)。
2.4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未發生發生嚴重并發癥。
帶狀皰疹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皮膚疾病,通常情況下,帶狀皰疹病毒都是潛伏在患者脊髓后跟神經節或者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內部,當患者的抵抗力出現下降的現象,該病毒便會被激活,進而促使患者發病[3]。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指的是在由于皰疹所造成的皮損消退了之后,受累的皮膚會存在有持續性疼痛的現象。通常情況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會十分疼痛,并且疼痛持續時間較長,該疾病主要見于免疫功能受到損傷者和老年人[4]。患者通常會在原感染部位出現陣發性疼痛、表面灼痛及深部酸痛等癥狀[5]。現階段,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6-7]。以往臨床上主要采用消炎痛片以及維生素等藥物、神經阻滯、物理治療等對患者進行治療,消炎痛片能夠對炎癥組織和炎癥反應的感覺神經產生的沖動進行有效抑制,進而進行有效止痛,維生素B1則對受損的神經能夠起到有效修復與營養的效果,但治療效果不能令人滿意,需長期服用大量鎮痛藥物,副作用大,心理壓力及經濟負擔重[8-9]。故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以造福患者[10-12]。
脈沖射頻鎮痛機理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脈沖射頻治療是通過射頻儀發出高頻射電流,使靶點組織內離子運動摩擦產生熱量,改變神經細胞的功能,42~50 ℃的溫度產生可逆性損害,而不導致結構上永久損傷[13-15]。高選擇干擾痛覺神經纖維傳導支,破壞疼痛傳導通路,阻斷疼痛信號傳入大腦,不能產生疼痛感覺[16-17]。背根節是感覺傳入的第一級神經元,在發生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時,背根節出現脫水、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及慢性炎性細胞浸潤。Kim等[18]應用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發現從第4周開始患者疼痛減輕50%以上,隨訪12周仍可維持相同效果,顯示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具有良好療效。由于背根節射頻緊臨胸膜或大血管,如操作不慎,易導致氣胸和血胸等并發癥,因此筆者選擇在DSA引導下進行,藥物聯合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在國內相關領域尚未見明確報道[19-21]。本研究結果表明:藥物治療基礎上,在DSA引導下行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患者于術后第1天疼痛就能顯著減輕,鎮痛藥服用量大大減少,術后6個月隨訪仍保持滿意療效,患者情緒穩定,睡眠質量明顯改善,表明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有效和微創的治療方法。此外,護士應充分了解脈沖射頻治療術相關知識,術前加強對患者的宣教,告知該治療優點,增加患者信心;術中護士的熟練配合和相應的術后護理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提高患者滿意度必不可少的。
參考方獻
[1]黃喬東,宮慶娟,薄存菊,等. DSA引導下背根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療效及安全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3):2187-2190.
[2]左燕,景肖玲.C臂機引導下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4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61-63.
[3]祁德翠,符建雅.CT定位卵圓孔穿刺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圍術期護理[J].醫藥前沿,2014,35(22):320.
[4]張蓉,張妍,王秀蓮,等.脈沖射頻聯合PECA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8(6):1450-1452.
[5] 張廣建,李仁淑,金文哲,等.背根神經節脈沖射頻治療帶狀皰疹后瘙癢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3,7(33):71-72.
[6]張廣建,梁哲龍,李仁淑,等.背根節脈沖射頻聯合神經阻滯有效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2(4):303-305.
[7]史宇,吳文.脈沖射頻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系統評價[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2(10):764-769.
[8]陳偉慶,朱育軍,顧米泉.阿米替林聯合卡馬西平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藥房,2015,26(33):4639-4641.
[9]鞠智卿,姜貴云,楊曉蓮.經骶尾關節奇神經節阻滯治療會陰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157-158.
[10]周忠群,王喜連,陳素昌,等.口服藥物聯合肋間神經脈沖射頻治療胸背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20(11):652-655.
[11]張華秀,魏建梅.硬膜外留置鎮痛泵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8):106.
[12]杜龍焰,張婷,吳雷.60例老年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脈沖射頻治療及術后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274-275.
[13]沙小偉,曲哲,姜玉珍.脊神經射頻熱凝術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的術中配合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7 (24):232-233.
[14]朱兆珍,董振航,李金玉.積極的護理干預對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2):2650-2653.
[15]蔡玲,何芳芳.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5):98-99.
[16]葉毓蓮,李建梅,劉雅靜,等.硬膜外自控鎮痛聯合藥物治療軀干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護理[J].海南醫學,2014,36 (12):1867-1869.
[17]安麗娟.淺談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護理[J].北方藥學,2012,9(9):120.
[18] Kim Y H,Lee C J, Lee S C, et al.Effect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8,52(8):1140-1143.
[19]徐業,田艷華,肖艷.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人性化護理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0):225.
[20]阮玲芬.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護理干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406.
[21]高巧云,張正標,趙陽,等.中醫綜合療法聯合特色護理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痛30例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22(1):162-163.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ost-herpes Zoster Neuralgia Treated by 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Therapy
LIU Xiao-hong,HUANG Qiao-dong,LU Zhen-he,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3):091-094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post zoster neuralgia.Method: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1,60 cases of elderly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and group B,each group had 30 cases.The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Oxycontin and Gabapentin,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above drugs plus 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VAS score and amount of Oxycontin in postoperative 1,7,30,90,180 d of two groups,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Result:Postoperative 1,7,30,90,180 d VA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in the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e group A,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DSA guided pulse radiofrequenc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with post herpes neuralgia,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is the guarantee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Pulse radiation frequency; Post zoster neuralgia; Nursing; DSA
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A2011271)
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廣東 廣州 510260
劉曉紅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3.026
2016-05-22) (本文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