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昊, 向 丹
(1.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湖北恩施 445000)
?
基于農戶需求角度的扶貧政策評價
——以武陵山區為例
劉昌昊1, 向 丹2
(1.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湖北恩施 445000)
以武陵山區農戶調查為例,基于農戶需求角度,探討新時期扶貧工作開展的狀況。首先建立農戶政策滿意度指標,對比分析各項扶貧政策實施效果及滿意度綜合排名;然后將農戶按收入水平分組,對農戶評價進行Probit回歸分析;再次基于分析得出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戶對扶貧政策需求評價不同的結論,提出一些調整并完善扶貧政策方案的對策與建議。
扶貧政策;需求;農戶;武陵山區
2011年5月,中共中央頒發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1],指出新階段扶貧開發將重點轉移到14個集中連片困難地區,其中就包括武陵山區,涉及湖北、湖南、重慶、貴州4省(市)交界地區的71個縣(市、區)[2]。此前,我國的扶貧開發主要以縣為主,隨后扶貧對象調整至貧困村,實行整村推進的項目式扶貧[3]。而新階段的扶貧開發相較以往的寬泛式扶貧,更強調進村入戶,將扶貧對象瞄準窮人,并進一步瞄準窮人的需求[4]。但是,現有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較少從農戶角度出發,政策實施效果無法達到預期。從而,新階段農戶對扶貧政策的滿意度是考核政策實施效果的重要指標,對政策需求的評價是扶貧政策方案進行有效調整的重要手段。筆者以武陵山區扶貧開發為例,分析評價農戶政策需求。
1.1調查說明《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1]中提出了包括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以工代賑、產業扶貧、就業促進、等專業扶貧和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公益事業、教育、醫療、基本社會保障等行業扶貧。以專業扶貧和行業扶貧為調查的主要內容,結合武陵山區貧困狀況和團隊知識結構,緊緊圍繞武陵山區貧困現狀、扶貧政策實施效果、農戶扶貧政策需求情況3個方面開展調查。
1.2數據說明課題組于2013年8月1~7日先后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座談,并深入到4個鄉(鎮)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發放問卷400份,其中有效問卷382份,問卷有效率為95.5%。調查樣本基本情況見表1。
從表1可看出,此次調查中,被調查者70.8%是男性,以41~50歲年齡段人數居多,占34.5%,26~60歲年齡段的占80.8%。被調查者受教育程度低,初中文化水平占45.7%、小學及以下的達31.2%。被調查者家庭規模以3~5人為主,占63.7%,家庭勞動力在2~4人,占77.6%,而其中85.5%的調查者從事農業生產。
該研究用農戶對政策的滿意度指標來衡量政策實施效果,利用SPSS軟件處理農戶對扶貧政策的評價結果,得到各項百分比,根據很滿意和滿意的百分比的和做綜合排名,來對比分析各項扶貧政策實施效果。各項扶貧政策實施效果見表2。
2.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新農合覆蓋率很高,調查地區的參合率達到99%,這一政策在各地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從農戶評價方面看,調查農戶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農戶比例達到69.2%,一般的達到25.7%,不滿意與很不滿意的僅占5.1%。在調查中,發現新農合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農戶報銷醫療費用時手續繁瑣、復雜;補償標準過低,患者負擔仍然較重等,滿意度綜合排名第1。
2.2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新農保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養老負擔,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做好了一定準備;同時新農保保障了農民的晚年生活,提高了農民晚年生活質量。從農戶評價方面來看,調查農戶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農戶比例達到63.6%,一般的達到21.6%,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僅占14.9%,滿意度綜合排名第5。
2.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政策實施效果看,農低保工作進展順利,覆蓋面比較齊全,在調查的村莊都有享受到了該政策。調查農戶有15.1%認為農低保對其提高收入有很大影響,農低保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保障其基本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農戶評價情況看,農戶對農低保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表示非常滿意與滿意的分別占11.5%和37.6%,同時非常不滿意和滿意度一般的分別占21%和26%,滿意度綜合排名第6。

表1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表2 農戶對扶貧政策實施效果評價
注:A、B、C、D、E分別表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
Note: A, B, C, D stands for very satisfied, satisfied, general, discontent,very discontent.
2.4農村危房改造從政策實施效果看,調查地區建立了危房改造工作督查通報制度,為危房改造工作鋪平了道路。同時實行專款專用,切實保障農戶危房改造資金的充足性,真正使農村危房戶得到改造、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從農戶評價情況看,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分別占5.3%和18.3%,而很不滿意的高達42.3%一般的占29.3%,這說明政府對于農村的危房改造力度不夠大,主要還是靠農戶們自己去改善居住條件,滿意度綜合排名第14。
2.5移民搬遷從政策效果實施看,移民搬遷戶的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交通更加方便;搬遷后就業機會增加,農戶收入得到了提高;搬遷后子女受教育的條件改善,搬遷戶子女的升學率大大提高。從農戶評價上分析,移民政策顯然沒有得到應該有的效果,調查農戶表示滿意或很滿意的只占19.6%,表示一般的占24.6%,表示很不滿意或不滿意的占55.9%,滿意度綜合排名第15。
2.6勞動力就業培訓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通過勞動力轉移培訓,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從農戶評價上來看,調查農戶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占24.3%,表示一般的占24.9%,表示很不滿意或不滿意的占54.1%。其中,調查農戶有48.2%表示沒有聽過勞動力就業培訓。被調查者反應最集中的問題是農戶沒時間或無學習能力,對勞動力就業培訓的滿意度綜合排名第13。
2.7小額信貸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小額信貸雖然有效支持了農戶農業生產以及副業經營,提供了部分資金,但由于農戶對政策缺乏了解,同時貸款門檻高,小額信貸扶貧政策實施效果不好。從農戶評價上,小額信貸沒有得到農戶所認同,調查農戶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僅占15.4%,表示一般的占24.9%,表示很不滿意或不滿意的達59.8%,滿意度綜合排名第22。
3.1變量定義參照《中國統計年鑒》中對于農戶人均年收人的劃分標準,將此次實地調查結果中農戶人均年總收人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3 000元以下為低收入組,3 001~4 000元為中低收入組,4 001~5 000元為中等收入組,5 001~10 000元為中高收入組,10 000元以上為高收入組。據調查數據可知家庭人均收入總水平主要處于中等及以下,占有效總數的74.34%。根據表3不同收入組對政策的滿意度情況,對變量進行定義見表4,在此基礎上用SPSS軟件進行Probit有序回歸分析。

表3 不同收入滿意度情況分布

表4 變量定義
3.2結果分析從Probit有序回歸分析結果看,5組模型的除高收入組外其他組的對數似然比統計量分別依次為-216.774 5、-84.673 1、-37.227 1、-21.507 1、-22.135 0。對數似然比檢驗的顯著性水平均近乎為0.000,表明整體回歸擬合效果較好,解釋變量作用方向和預期基本一致。
從分析結果整體評價看來,農產品是否賣給政府、對不強迫銷售產品評價、有無參加過技能培訓、受災時是否接受過政府救濟、是否從事農業生產、有無參加農產品基地等是影響農戶評價的相對重要因素,系數依次為-0.586 0、0.550 0、0.520 4、 0.419 8、0.403 2、0.387 1。從收入分組來看,不同組的影響其評價相對重要因素各不相同,但影響其評價的相對共同的關鍵因素為對不強迫銷售產品評價、有無參加過技能培訓、受災時是否接受過政府救濟。
對于低收入組而言,影響其評價的相對重要因素依次為是否接受過農業信息服務、是否獲得農業補貼、是否從事農業生產、對不干涉自主經營評價、是否是政府或事業單位人員、有無參加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是否賣給政府、是否接受過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等,其系數依次為1.034 2、0.977 7、0.860 8、 0.737 7、0.677 4、0.620 4、-0.587 3、-0.586 0。這符合低收入組多為農戶,家庭收入基本來自農業的基本情況,低收入組所關心的扶貧政策也集中在農業生產和農業補貼等方面。
從中低收入組來看,影響農戶對政策評價的相對重要因素除了和低收入組共同因素之外,相對較大影響因素依次為是否知道農業法、對不強迫購買農資條款評價、有無購買農業保險、家庭有效勞力人數,其系數依次為1.957 0、1.422 3、1.167 0、-0.735 3。說明中低收入組減少了單靠政府補貼救濟的無業人員,且多為從事農業生產收入較好的農戶,因此相較于低收入組,對政策評價的主要影響因素相對較多,增加了有無購買農業保險項,符合實際情況。
從中等收入組評價看,影響其評價的相對重要因素依次為是否知道農業法、對不強迫銷售產品評價、是否是政府或事業單位人員、有無參加專業合作組織、有無參加技能培訓、性別、對減免稅條款評價等,其系數依次為6.472 5、4.881 9、4.288 9、-2.958 0、-2.9004、2.436 9。中等收入組評價效果受是否是政府或事業單位人員影響較大,除此之外其評價還受知識、技術、權益性因素影響,說明中等收入組的收入不是全部來自于農業,更為符合實際。
中高收入組來看,影響其評價的主要因素為有無參加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是否賣給政府、受災時是否接受過政府救濟、有無參加過法律培訓等,其系數依次為5.808 8、-3.581 4、2.960 4、2.562 9。對于調查對象多為農戶來說,在中高收入組中的多是參加了某項合作組織等,其產品也和政府行為聯系緊密,據分析結果和預期作用效果較為一致。
綜合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近年來武陵山區的扶貧政策對于提高農戶政策滿意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增加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使農民享受社會保障、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政策設計不夠完善,經驗不夠充分、資源不夠充裕和管理執行方面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各類扶貧政策在實施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政策效用的充分發揮和農戶的需求評價。
據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加大對農業生產類政策的扶持力度,解放農業生產力;加大對公共服務類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適當提高專項扶貧政策標準,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擴大市場流通類政策的影響范圍,使這部分政策真正發揮扶貧作用;改進政府對于其他政策條款的管理機制,同時加強督導監管。
[1]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A].2011.
[2] 蘇維詞.武陵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式扶貧的途徑與對策[J].地理教育,2013(3):4-5.
[3] 余崇媛,莊天慧.新階段四川民族貧困地區農戶扶貧開發需求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4):99-102.
[4] 吳國寶,汪同三,李小云.中國式扶貧:戰略調整正當其時[J].人民論壇,2010(1):42-43.
[5] 余崇媛,莊天慧.四川民族貧困地區農戶扶貧開發需求分析[J].調研世界,2012(5):42-45.
[6] 葛珺沂.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脆弱性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3(8):163-170.
Eval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Demand—A Case Study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LIU Chang-hao1, XIANG Dan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2.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Enshi, Hubei 445000)
Taking peasant household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as example, based on peasants’ dem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new period was discussed. First,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on policy was establish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ach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ranking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farmer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income level, Pr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ded on farmers evalu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farmer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 had various demand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adjusting and perfecting policy alleviation policy were put forwar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Demand; Peasant household;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劉昌昊(1988- ),男,湖北宣恩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資源管理。
2016-05-23
S-9;F 127.8
A
0517-6611(2016)18-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