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光,朱 濤
(東阿縣水務局,山東 東阿 252200)
東阿縣趙牛新河治理淺析
蘇光,朱濤
(東阿縣水務局,山東東阿252200)
文章介紹了趙牛新河的現狀,論證了河道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分析了治理后的綜合效益。
河道工程;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趙牛新河為聊德邊界河道,起源于東阿縣魚山鄉大姜村北,流經東阿縣的魚山、銅城、新城、姚寨和高集5個鄉鎮(辦事處),茌平縣的韓集、樂平鋪和杜郎口3個鄉鎮,流域內現有人口30多萬人,耕地面積50余萬畝。自1971年以后未進行統一治理。目前河道存在淤積嚴重、堤防殘缺不全、建筑物不配套及老化失修等問題,致使河道行洪除澇能力降低50%以上。
目前,趙牛新河在東阿縣境內段淤積嚴重、堤防缺失、沿線建筑物老化等問題尤為突出,致使河道排澇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工程效益逐年下降,內澇加劇,嚴重制約了該流域內國民經濟的發展,亟待進行綜合治理。
1.1減少河道淤積,提高排水能力
由于地方財政困難,致使趙牛新河多年沒有得到根本治理,淤積十分嚴重。根據河道測量資料與設計斷面比較,趙牛新河43.4 km長度范圍內淤積土方146.01萬m3,平均淤深1.2~2.0 m,排澇能力降低50%左右。
1.2改善和提高建筑物的運行能力
據統計,趙牛新河現共有建筑物67座,其中橋梁48座,涵閘(管)13座,攔河閘3座,渡槽3座。趙牛新河兩岸的建筑物經過多年的運行,工程老化、退化嚴重,影響著防洪除澇功能的正常發揮。兩岸部分涵閘洞身開裂、護坡坍塌、護底沖刷、剝蝕損壞,也有部分涵閘存在閘門銹蝕、啟閉機缺失、機電設備及供電線路老化等問題。此外,部分主要支流入口無控制建筑物,部分交通路口低于設計洪水位,遇有較大洪水,將漫溢成災。具體情況詳見建筑物基本情況統計表1:

表1 建筑物基本情況統計表 座
1.3沿線缺少控制性建筑物
由于受投資所限,趙牛新河沿線建筑物布置不足,大部分支流入口缺少控制性建筑物,一方面造成支流水位無法控制,另一方面在河道主干上形成斷堤,影響交通。
1.4加固堤防,消除堤防存在的不安全隱患
趙牛新東阿縣境內全段堤防殘缺不全,尤其是老趙牛河入口——市界段約22.4 km兩岸基本無堤防,嚴重影響行洪安全。另外,部分堤段土質較差或堤身單薄,一旦遭遇較大洪水,將面臨嚴峻的考驗。支流入口多數無控制性建筑物,有些支流入口以上堤防由于無人管理,破壞嚴重,缺口密布,基本喪失防洪能力,一旦行洪,洪水將順口倒灌。
1.5防洪除澇工程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和財產的密度隨之增高,在相同的洪澇災害程度下,對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影響程度也越來越大。
針對趙牛新河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治理,以達到設計排澇防洪標準,應治理內容為:對趙牛新河大姜(0+000)至邊(市)界溝入口(43+ 400)43.4 km進行清淤疏浚、填筑堤防22.4 km、并配套沿線涵閘等建筑物。
2.1治理原則
河道治理工程以不影響沿線建筑物的使用和盡量減少新征占地為原則,盡量利用現有河道河槽及堤防,治理河道的中心線按現狀河道走向布置,不進行調整,以盡可能減少工程土方量,減少或避免新增土地的遷占為原則。
1)以現有排水工程為基礎,通過治理達到設計標準,盡量節省工程投資。
2)工程治理以滿足區域防洪除澇為主,統籌考慮區域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3)盡量減少新增占用耕地。
4)健全管理體制,完善工程管理設施,充分發揮工程效益,搞好水利基礎產業的建設。
2.2河道治理設計
1)縱橫斷面驗算。(1)比降。本次河道治理仍采用原比降,不進行調整。(2)邊坡系數。根據區域的土壤條件和地下水位情況,按照《灌溉與排水工程技術規范》的推薦值,并考慮盡量減少挖筑土方工程量和邊坡穩定,邊坡系數:大姜—顧官屯溝入口采用2.0;顧官屯溝入口—邊(市)界溝入口采用2.5。(3)渠床糙率的確定。參照《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以及現有河道的實際運行經驗,糙率采用0.025。(4)橫斷面驗算。采用明渠均勻流計算公式及C=1/nR1/6對治理河道進行驗算。其中:Q為流量;A為過水斷面面積;C為謝才系數;R為水力半徑;I為比降取1/12 000;n為糙率取0.025。
經驗算,趙牛新河大姜—邊(市)界溝入口段河道原設計指標滿足排澇行洪過流要求。
2)堤防工程。根據 《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堤頂高程應按設計洪水位加堤頂超高確定,考慮區域河道實際情況,堤頂超高仍取1.5 m,堤頂寬由5 m。
3)管理道路建設。為滿足河道工程管理需要,加強堤防維護,結合河道堤防在右岸修筑一條22.4 km管理道路,為滿足不同車輛通行,路面鋪設采用瀝青混凝土,右岸堤頂盡量整平,路面寬均為4 m,按鄉村公路設計。
4)沿線控制性建筑物建設。趙牛新河治理河段內大部分涵閘由于年久失修,閘門、啟閉機、混凝土墩、擋土墻、上下游護坡等損壞、老化、坍塌、缺失嚴重,不能正常運用,需對其進行維修加固。另有55條排水溝入趙牛新河無控制建筑物,需新建涵閘。經統計,各類排水涵閘共68座,其中重建13座,新建55座。
3.1社會效益
1)工程實施后可以調蓄、攔蓄地表徑流,改善灌溉條件,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進社會穩定。
2)改善當地水資源緊缺的局面,及時補充地下水,實現水利對社會經濟的支撐、拉動作用,提升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通過對趙牛新河流域的綜合治理,可以增強區域內排澇能力,確保農業旱、澇保豐收。
3.2經濟效益
工程實施后,多年平均可減少受淹耕地面積2 000 hm2,其中糧食作物1 333.33 hm2,經濟作物666.67 hm2。根據項目區作物產量分析,糧食作物增產以每畝60 kg計,單價按2.0元/kg計,經濟作物單位面積增產效益每畝以100元計,則年治澇總增產效益為340萬元。
3.3生態效益
方案實施后,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增加了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當地的自然景觀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促使工程沿線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遲明春)
TV85
B
1009-6159(2016)-08-0033-02
2016-05-02
蘇光(1980—),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