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喬新生
懲治“蒼蠅”腐敗須標本兼治
文_喬新生

湖北省紀檢監察機關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蒼蠅”腐敗,一些基層官員在征地拆遷、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大肆進行權錢交易,套用專項資金,形成了“小官巨貪”的現象。無獨有偶,全國其他地方紀檢監察機關巡視過程中也發現類似的問題,一些基層官員權力不大,但是胃口很大,少數基層官員貪污受賄高達數千萬元。他們直接損害群眾的利益,嚴重敗壞黨的形象,讓群眾對于執政黨的公信力產生懷疑。那么,基層官員腐敗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級部門分配資源的任務需要基層官員層層落實。一些基層官員職位不高,但是權力來自四面八方,他們不僅擁有政府財政補貼分配權,而且擁有上報基層群眾信息的權力。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往往由于信息不對稱,給一些基層官員欺上瞞下、徇私舞弊提供了絕佳時機。一些群眾為了獲得應有的權利,不得不向基層官員行賄;而一些基層官員利用某些上級部門工作不扎實問題,大肆進行權錢交易。
不僅如此,一些基層政府官員為了減輕自己工作的負擔,把本來應該深入每一個鄉村農戶的工作交給村民委員會或者村黨支部負責人處理,一些村民委員會或者村黨支部的負責人利用個別政府官員私相授受的權力,在計劃生育、社區管理以及社會保險服務等方面層層加碼,大肆損害群眾的利益。
可以這樣說,由于信息不通暢,在資源分配過程中出現了“腸梗阻”,導致一些社區自治機構的負責人瘋狂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配置權力,隨意曲解黨的政策,嚴重背離國家規定,惡意損害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一些群眾憤怒不已,認為一些基層官員和村黨支部書記是“歪嘴和尚”,他們故意曲解黨和政府的政策,把造福于群眾的各項方針政策變成了聚斂錢財的工具,打著維護國家利益的幌子,不斷地損害群眾的利益。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步伐,解決我國行政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將黨和國家的政策直接通達群眾,防止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跑冒滴漏”現象。與此同時,加快基層社區建設,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逐步實行基層“政經分開”改革,減少直至取消村民委員會社區自治組織分配集體和村民財產的權利,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嚴格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保護農民自我經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權利,使國家各項政策能真正惠及群眾。
我國行政體制改革正在有序推進,但是,一些行業和系統管理體制仍未徹底理順。譬如,現在高等教育領域實行交叉管理,一些高等院校出現管理真空地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管理不到位,而地方紀檢監察機關投鼠忌器,不敢放手管理,結果導致部分高等院校腐敗現象非常嚴重。一些高等院校黨政負責人在人事管理、招生改革、評定職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假借集體決策的名義大肆弄權,少數高等學校烏煙瘴氣。
從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案件來看,一些高等院校負責人雖然職位不高,但是,他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出現了絕對腐敗現象。部分高等院校的黨委書記不僅任人唯親,導致高等院校機構膨脹,人浮于事,而且黨同伐異,排斥異己,高等院校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少數高等院校負責招生部門的負責人,大肆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招生權收受賄賂,有些高等院校研究生部門的負責人成為腐敗者。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我國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徹底消除反腐敗死角,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教育部已經要求所屬高等院校必須將財務經費、科研管理、出國進修、公務接待等事項全部公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項政策的實施還不到位,一些高等院校陽奉陰違,巧立名目損公肥私。部分高等院校設立合作辦學機構或者簽訂合作招生協議,大搞權錢交易。一些高等院校負責人及其親屬利用合作辦學的機會,以講課、出版、論文評審、學術交流、出國培訓名義套取資金,成為高等院校的特殊富豪。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所屬高等院校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強化教育信息公開制度,逐步理順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精簡教育行政管理機構。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設立了一系列行業中介組織。這些組織擔負著為市場主體提供服務的職能。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結果導致一些社會組織腐敗現象嚴重。譬如,許多行業中介組織負責人級別不高,但是,由于承擔著組織聯絡的任務,因而掌握的資源非常豐富。少數行業中介組織負責人不僅利用組織成員繳納的費用游山玩水,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而且利用溝通政府官員的渠道,扮演權力掮客的角色,介紹賄賂或者幫助官員索要賄賂。少數行業學會管理失控,學會普通工作人員上下其手,翻云覆雨,把這個行業搞得烏煙瘴氣。
少數行業協會的秘書處成員利用組建行業學會、調整學會領導班子機會公然索取賄賂;部分學會工作人員利用召開學術會議的名義,結交權貴,招搖撞騙;還有一些研究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利用吸收會員的機會,在學術界拉幫結派,大搞山頭主義。可以這樣說,當前我國一些社會組織已經出現了權力失控的現象,少數工作人員利用我國社會組織管理不規范的問題,打著行業協會領導人的旗號發號施令,不僅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而且破壞正常的公平競爭秩序。一些善于投機鉆營的科研工作者和一些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拉拉扯扯,不僅邀請后者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舉辦所謂的學術講座,而且邀請他們出入高檔娛樂場所消費,讓斯文掃地。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盡快研究制定社會組織管理法,督促所有社會組織公布自己的章程,并且嚴格依照章程辦事,防止社會組織成為藏污納垢之地。與此同時,紀檢監察機關應當盡快對社會組織全面開展巡視工作。針對一些社會組織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對一些社會組織嚴重腐敗案件,主管部門應當盡快提請司法機關加以審判,并且將案情公之于眾,以起到社會警示作用。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