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董茜 圖|魏徠
重慶新經濟發展“正在路上”
◇ 文|本刊記者董茜圖|魏徠

產品儲藏室里姐妹倆及時將客戶拍下的貨物打包送出 攝影/冉文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新經濟,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
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當下的重要課題。
新經濟為何?新經濟從何而來?在尋找屬于重慶的新經濟身影時,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科研組織處處長李敬進入我們的視野。
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近期發布了2016年15個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包括《重慶市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戰略研究》《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產業鏈延伸策略研究》《重慶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等。這些課題中濃縮的新經濟元素,為我們刻畫出重慶新經濟發展的圖譜。作為課題組織者,李敬用全新的經濟視角,為我們解讀關于重慶新經濟發展梗概。

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科研組織處處長李敬
今日重慶:按照你的理解,哪些算得上重慶的新經濟?
李敬:我認為新經濟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來源于傳統產業的升級,以及產業鏈的延伸。另一方面,原來沒有,現在出現了的新的經濟體。在這當中,到底哪些領域哪些行業能夠發展成為未來支撐重慶經濟發展的主導性產業,我們也在積極尋找和探索。
因此在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甄選之初,選題辦公室就與發改委、經信委、國土局、財政局等進行過多次磋商與立題。選題的過程,都要結合重慶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最后甄選出的選題上報市政府審批,最終才得以確定。所以說,選題過程在反映政府需求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尋找出可以代表重慶新經濟發展的產業領域,作為未來政府布局決策的依據。
今日重慶:就重慶而言,你覺得新經濟發展的重心應該在哪些方面?
李敬:首先是升級方面。重慶的“6+1”主導產業中,電子信息與汽車兩大產業占據了我市工業總產值的40%。這兩個產業如何保證繼續的成長優勢,這是我市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基礎。
再就是電子信息產業,近幾年產能釋放非常快。我市70%的出口貿易得力于電子信息產業。如何保證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繼續發揮,在確立選題中,我們就選定了“電子信息產業鏈延伸研究”這一方向。在拉長電子信息產業鏈方面,我市引入京東方項目,發力我市的液晶面板產業。京東方正是基于電子元件產業鏈的延伸,成為重慶“十三五”規劃中排名第一的電子核心零部件戰略新興產業。 當然,光靠京東方還不行,重慶如何在全球視野和“一帶一路”的視野下,進行戰略新興產業的升級,這是我們重點研究的方向。
在汽車方面。從重慶工業絕對產值來說,汽車產業排名第一,僅去年汽車產量就突破了300萬輛。汽車產業同樣也面臨一個問題,從全球市場來看,汽車產業在常規市場都出現萎縮。如果不轉型升級,不向高端升級,汽車產業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們將研究視線放在了新能源汽車上,提出了“關于電動汽車的市場發展研究”選題。在國內,整個電動車市場并沒有打開。目前重慶電動車市場,還處于低速電動車打主力的狀態。如何將低速電動車市場真正打開,我們在課題研究中考慮與物流結合起來。物流方面,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如果能與電動車結合起來,物流成本降低,兩個市場也將無縫對接。
另外電動車也要不斷進行產品升級,在續航能力上還要解決核心技術、充電等基礎設施問題,以及家庭汽車如何與新能源汽車進行置換。

新能源汽車 攝影/任君
今日重慶:除工業領域的發展外,新經濟還將在哪些領域發揮巨大潛力?
李敬:預計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占到我市經濟的25%。現代服務業也是我市的新興產業戰略方向,隨著我市人均GDP增長,產業結構從二產業轉為以第三產業為主。
目前重慶已經由制造業為主轉為以服務業為主。如何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戰略服務業布局。這個布局實際上是順應我市經濟發展階段性規律來的。從行業來說,三產業我們涉及的重大課題研究就是大健康產業,大健康列入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就是生物醫藥產業。發達國家多數都是以大健康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我們才剛剛起步。按照市里的規劃,到2020年我市的大健康產業,將會達到3000億元這樣一個產值目標,生物醫藥要達到1000億的產能。
重慶新經濟的發展從何而來?我認為,正在著力培育的十大戰略新興產業,都將有希望成為重慶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攝影/任君


今日重慶:現在,大家都在大力發展新經濟,從重慶自身而言,我們發展新經濟的基礎條件怎么樣?
李敬:提新經濟發展,就必須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為新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培育和發展土壤。我市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方面,鋼鐵、煤炭、造船雖然有一些產能過剩,但總體上壓力不大。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前,我們已經在著手煤炭去產能的工作,現在重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煤炭的改革目標,是將產能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煤礦數量減到70個以內。實際上,剛才我說的這些,并不是重慶的主導產業,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層面上,并不傷筋動骨。而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起來了,這些都有利于重慶新經濟發展輕裝上陣。
今日重慶:從個人角度,你怎樣看待和評價重慶的新經濟發展動力?
李敬:新經濟發展動力,應該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為新經濟發展提供著良好的內部動力。但發展新經濟,消費需求分析和結構變化,是我們必須要重視和做出對應調整的。
從我市來看,農村社零增長率近五年都高于城市。農民的收入增長速度較快,消費增長也跟上來了,說明農村的需求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隨著互聯網發展,電商進入農村市場,消費增長是可見的。我老家在農村,過年回家時,我發現家家戶戶原來是修房子,現在家家戶戶都買了車。我們這個村在云陽算比較貧困的,有洋房有汽車的家庭大約達到了70%。這些需求都是值得重視的。

密切關注消費動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品技術升級,營銷渠道的便捷與深入,都可將更好的產品帶入農村,進一步釋放農村的消費能力。農村的消費還不像城市那樣精細化,重慶經濟在轉型中,農村消費市場給予了很大的轉型空間。比如城市對汽車消費越來越要求高檔化,而農村對于價格較低又有運載能力的傳統款汽車需求量大。這樣為傳統產業的產品提供了市場,也給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時間條件。
在我市產品需求市場上,低端的也有需求,高端的也有需求。因此就內部動力而言,我市的消費市場能給予新經濟增長可觀的動力因素。因此要把農村和城市結合起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要關注城鄉的需求結構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的是供給,但面對的是需求,要根據需求來改,就必須分析這些需求。
農村的經濟發展,就應該以城市為需求。農村與城市的大批發市場、大超市相互連接,超市與批發市場正是城市需求數據的接入點。農村生產與這些載體連接,這就是城鄉一體化的新經濟。
從外部動力來看,去年力帆投資20億在俄羅斯建廠,這是我市去年最大的一筆民營資本投資項目,說明在國際貿易領域,重慶造大有可為。隨著“一帶一路”引入國際市場競爭,也為重慶鎖定了全球性的經濟發展坐標。放眼全球發展經濟,為重慶新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新空間,這就給我們的新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活力。
Chongqing New Economy Improvement“on th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