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東 盧日莎(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510260)
關于構建廣東省四維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的設想與思考
◎ 李小東 盧日莎(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510260)
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效率和效益,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
目前,廣東省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多一點,遠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40%的水平。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應用技術,并轉移到實體經濟,阻礙了生產效率和經濟速度的提高。這說明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銜接環節存在問題,因此有必要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
為了更好地推進和服務于知識產權運營,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應用,廣州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交易所”)積極構建廣東省四維技術與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以聚集科技金融資源,創新科技金融機制,完善科技金融服務,促進科技金融結合。重點開展基于平臺、面向全省的技術與知識產權金融化、資本化、證券化等業務。
1.1落實自主創新、為中小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全方位服務
作為服務平臺,主要為中小科技型企業、中介機構,以及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平臺建設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服務于企業的技術創新,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大學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支持企業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搭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
1.2促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我國知識產權市場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行政監督體系、法律保障體系、專利代理服務體系,但隨著經濟、科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當前知識市場的體系建設已經不能適應知識產權運營的要求。截至目前,尚無統一的指標體系和統一的運行規則,沒有建立功能齊全、采用全程化服務模式,沒有覆蓋范圍廣的知識產權市場信息、服務、運營網絡平臺系統,這遠跟不上當前形勢的發展,制約了企業對知識產權運營價值的深入挖掘。
1.3促進技術交易全過程服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成交效率
整合技術交易資源,降低交易成本;起到協調交易服務的功能,逐步實現對專利交易全過程的服務;加強對現有知識專利交易服務隊伍的培養,提高專利交易服務水平。全面整合技術交易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專利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勢在必行。因此,平臺的建設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1.4促進與其他要素市場的結合
政府很多文件中將技術市場作為要素市場予以重視,強調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工作,并要科學的、合理的配置資源。中國的技術市場已從二十年前的買方市場轉移到今天的賣方市場,交易也已從單一技術交易轉換到技術、資金、人才等想融合的綜合交易上來。所以,今天的技術市場可以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的有效結合。
以“信息共享、數據驅動、模塊服務、多層互聯”的發展思路,建設廣東省四維技術與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四維體系將構建集合平臺二維、層次三維、時間四維的全新服務模式,通過政府引導、平臺整合、市場配置、上下聯動、多方協同,轉化應用、環境優化的方式,圍繞創新型、高新型、雙軟型、創意型等科技型企業,針對科技成果、技術產權、知識產權、數據應用,提供技術、人才、資金、大數據服務,服務于政府、科研院所、大學高校、實體企業,服務于高新園區、經濟園區、專業(鎮)市場,服務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服務于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
2.1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二維服務平臺
發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優勢,開發建設“線上線下”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臺。
依托線上網絡平臺和線下實體平臺,后臺支持保障系統,成熟商業運作模式,豐富的技術轉移經驗,建設廣東省“線上線下“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形成省級技術市場區域中心,提供省域內一站式、專業化、標準化、模塊化服務,實現科技成果的全省范圍轉化和較高層次商業化、資本化、證券化運作。
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服務機構、技術轉移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組織、科研院所、大學高校、企業技術中心,建立圍繞省級技術市場區域中心的各分中心和網上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節點。
2.2建立廣東省域內多層次技術市場三維網絡體系
推動建立依據行政區劃的多層次技術市場體系。運用行政化、市場化的手段,引導各自區域內相關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運用信息化、網絡化的手段,形成與全廣東省范圍科技資源的聯動。
按照經濟聚集區的范疇,形成跨區域、跨行業、跨產業鏈的多層次技術市場體系。重點是已有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各專業市場等。
按照研發聚集區的范疇,形成跨院校、跨學科、跨專業的多層次技術市場體系。重點是大學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技術中心等。
2.3橫向縱向整合科技成果要素資源
按照交易所模式,采取會員制、經紀(代理)方式,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整合科技成果形成和轉化的要素資源,集中到“線上線下”平臺,形成合力,形成模式,提高實操性、針對性,增強時效性、資源可利用性。
2.4打造標準化、模式化服務模塊
運用互聯網思維,把可流程化的服務標準化,可系統化的服務模塊化。
標準化,即統一全省技術信息、需求信息發布標準;統一全省技術交易環節的清單標準、收費標準、交易規則、交易方式;統一全省科技項目商業計劃書基本格式;統一全省技術評估方法、流程、收費標準;統一全省知識產權價值認定辦法;統一全省技術入股工商登記辦法等。
模塊化分為數據模塊和服務模塊。數據庫模塊即,包括專家數據庫、科研院所(高校)數據庫、人才數據庫、知識產權數據庫、重點實驗室、大型試驗設備數據庫、金融非金融機構數據庫、產業企業、中介機構數據庫等模塊。服務模塊即,包括技術合同登記、項目策劃、運作、實施、管理模塊,知識產權與專有技術托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維權模塊,知識產權規劃、挖掘、維護模塊,技術產權查新、知識產權申請、知識產權展示交易、技術入股、技術股權轉讓退出模塊,政策性項目資金申請、科技類企業股權融資、科技類企業掛牌上市、技術嫁接、引進推廣、認證、科技產品檢驗檢測、科技成果鑒定、科技園區運作運營、專業市場建設、運營、提升等模塊。
2.5引入時間維度服務機制
研發上,提供實驗室、小試、中試、產品定型等階段的人才智力、資金扶持、實驗設備、檢驗檢測服務;
交易上,提供信息對接、技術評價、價值認定、洽談撮合、組織交易、交易見證、技術交付、結算支付全過程服務;
項目上,提供項目策劃、項目運作、項目實施、項目管理全流程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
資金上,遵循科技項目發展規律,前端提供政府資金杠桿、社會資本參與、風險資本進入撮合;中端提供戰略投資引進、機構資本跟進、債務資金借進服務;后端提供上市前、上市后資本安排。
3.1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
圍繞知識產權交易、知識產權運營,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二維平臺,建立廣東省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形成覆蓋全省各地區、各高新區、各開發區、各科技園區、各專業市場的三維立體網絡,橫向整合政策、人才、金融、數據資源,縱向集聚市場、產業、項目、企業資源,開發標準化、模式化服務模塊,提供前中后服務方式,力求最大限度調動一切資源,最大程度統籌一切能力,打造優勢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
3.2運用大數據技術解決知識產權價值分析評估難題
技術與專利在轉讓、許可、出資、托管、運營、質押融資及證券化、企業重組和并購等活動中都繞不開一個共性的環節,即需要對涉及的技術與專利進行科學合理的價值判斷。技術價值與知識產權價值認定一直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合理規范的辦法體系。兩者的認定長期以來是困擾科技界、知識產權界、金融界、評估界、投資界、產權交易界的普遍性難題。交易所在知識產權價值分析上不斷探索與實踐、摒棄傳統的成本法、市場法、現值法、因素法,借助期權定價模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知識產權價值分析辦法”并獨立自主開發了知識產權價值認定系統。
3.3創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型
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借助現階段金融創新成果,整合政府、銀行、保險、擔保、再保險、再擔保、產權平臺、基金資源,形成國內首創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型。整合科技銀行、科技擔保、科技保險、科技基金等多方金融工具。形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三種新模式:
①銀行+保證保險+產權交易(價值認定、托管、退出)+企業;
②銀行+融資擔保+產權交易(價值認定、托管、退出)+企業;
③銀行+補償基金+產權交易(價值認定、托管、退出)+企業。
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新模式,重點解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三大難題:知識產權價值認定,融資風險兜底,壞賬資產處置問題。
3.4形成基于知識產權價值分析認定的作價入股機制
通過對知識產權分級分類,定性定量評估,對專利評級打分、價值分析,尋找先進技術、優質專利、核心專利,實現知識產權的作價入股。
一是運用四維E網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通過項目路演、展示交易、科博會、科交會等方式對接天使資金、風投、PE、VC、戰略投資者、券商直投等股權投資機構資本和社會資本;
二是運用獨立開發的知識產權價值分析認定系統,出具知識產權價值分析認定報告書,作為技術與知識產權作價出資依據;
三是通過協商、撮合、對賭、遞延等方式設計技術產權作價入股、知識產權出資股權設置方案;
四是出具技術與知識產權作價入股工商注冊登記見證書。
3.5構建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實現需求企業直接和間接融資服務
通過基礎服務知識產權展示交易、知識產權登記托管、知識產權流通處置,增加知識產權的流動性,促成知識產權市場定價,為促進知識產權與資本對接奠定基礎;運用專利導航、專利預警、專利布局機制,推動專利分類分級;根據產業規劃,依托現有科技載體(高新區、經濟區、專業鎮、孵化器、加速器),采取轉移、嫁接、收儲等運營方式,引進轉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先進技術、優質專利、核心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