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通過幾個月的駐村工作,使我深切的感受到,精準扶貧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這是我們在大通縣樺林鄉阿家溝村第一書記史建成的扶貧日志中看到的一段話。在阿家溝村的這一段時間內,史建成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村民們的認可,踏實的工作也讓他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深的眷戀。 阿家溝村是大通縣樺林鄉的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轄阿家溝、中莊、生地三個自然村,共144戶,534人。其中藏族354人,占全村總人口數的66.3%,勞動力312人,占全村總人口數的58%。地勢不平坦,交通不便、村民思想老舊等原因使得這里的生產生活環境數年如一日,脫貧之路舉步維艱。
第一書記史建成到任后,積極引領村民選擇合適的扶貧項目,但是資金卻成為了一個大問題。缺少發展資金就要引進發展項目,以項目增收,為此,在村兩委和第一書記的動員下,村民楊文基準備在阿家溝村發展農家樂生意,總投入 100萬元的農家樂于今年7月正式開張運營。農家樂帶動了不少貧困戶在這里打工就業,增加收入。作為幫扶對子的青海省總工會在幫扶初期就對這里的23戶貧困戶進行了走訪慰問,發放慰問金2.3萬元,為村委會配發了1萬元的圖書,配置了2萬元的電腦等辦公設備,這些幫扶措施的實施為第一書記順利開展精準識別和精準施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第一書記史建成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通過精準識別阿家溝村共有23戶67人被劃定為貧困戶,其中因病致貧的占多數,對于部分貧困戶實行了低保兜底,并依據當地實際,采取一戶一策或一戶多策的方法保證貧困戶日常生活,村民蘭平安就是一戶多策的受益者之一。
史建成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走訪蘭平安家時候的場景,去年冬天,史建成到村后時間不長就開始了精準識別工作,當他到蘭平安家后看到四五間農家小房子里面只有簡單的家具,患有心肺病的蘭平安有氣無力地躺在床上,甚至連跟他說話的力氣都沒有。蘭平安的家庭狀況和身體情況讓史建成非常揪心,其他貧困戶的冷暖他也牽掛在心上。他第一時間向所在單位反映情況,借助單位的有利平臺,給每個貧困戶安裝了總價值近15萬元的節能采暖爐,這樣既能解決貧困戶冬天燒煤取暖的生活費耗損,又能保證把扶貧的實事落到貧困戶的心里,而對于患肺心病的蘭平安來說,冬天是最難熬的日子,今年有了采暖爐,老人打心眼里感到高興。而在史建成看來,有了采暖爐還不夠,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他決定協調樺林鄉或者大通縣的有關部門,為蘭平安解決后顧之憂,幫他找一家合適的養老院進行養老。
然而在阿家溝村不僅僅有蘭平安這種因病致貧的,還有個別孤身一人無法自食其力的貧困戶,針對這些人,史建成上門走訪,鼓勵他們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勸導他們改變生活態度,爭取早日脫貧。
在阿家溝村實行一戶多策的目的就是保證貧困戶能在2018年前順利脫貧,而史建成積極為阿家溝村尋求長久、穩定發展的產業,改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讓村民看到真正的實惠。駐村工作的的這些日子里,阿家溝村村兩委大力支持第一書記的工作,而第一書記盡心盡力、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他們同樣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在村黨支部書記蘭存錄看來,第一書記史建成的工作做得細致且實在,每家每戶都是精心走訪,今年春耕前還幫農戶們調中藏藥的苗子、調化肥深入田間地頭、指導他們(農戶)幫助他們,隨時了解貧困戶有啥困難需要解決的就及時去解決,蘭書記說,通過史建成書記的工作切實體會到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群眾的關心。
史建成開始著力挖掘阿家溝村可發展的優勢資源,2900畝的草場就是眼下可以利用的資源,通過草場發展特色自助旅游和土雞養殖、利用阿家溝村的高山森林發展林下經濟,這些脫貧計劃的實施將會給阿家溝村的面貌帶來很多變化,村民的腰包也會慢慢鼓起來。在脫貧思路方面,史建成想著充分利用好、管理好連點幫扶單位青海省總工會注入的資金,發展特色自助旅游,擴大林下經濟作物種植,并帶動村民們進行土雞養殖,努力在增加農戶經濟收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對于2018年的脫貧任務史建成也表示自己有信心完成,我們也希望那時候相約一起去阿家溝村看看那里的土雞養殖、看看那兒的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更看看村民們開心的笑顏。
(作者系西寧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