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江
聯合國秘書去面試都考寫啥
□ 小 江

“我的問題還沒回答完呢……”
“是……但如果可能,請簡短些。”
這段對話如果發生在普通的求職面試現場一點兒也不稀奇,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議大廳,通過話筒讓全世界都聽見這個小“爭執”,就有點兒意思了。
一向優雅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似乎不太樂意被打斷,向聯合國大會主席莫恩斯·呂克托夫特微微抱怨。
這是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公開“面試”的現場,作為聯合國成立七十多年來頭一次公開接受面試的秘書長候選人之一,博科娃不僅要提交簡歷,還要坐在“面試臺”上,回答聯合國會員國、觀察員國、區域組織以及民間組織的各種提問。整個過程每人限時兩小時,全程向世界直播。
三天九人的“面試”,博科娃不是唯一一個有時間問題的面試者,其他候選人和提問者也時常被聯大主席善意提醒,注意掌握時間。對此,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調侃道:“主席,您給我17分鐘回答19個問題,已經很慷慨了。”
一定程度上,這場轟轟烈烈的公開“面試”也是聯合國的一次精心策劃的形象公關。
面試場上提問的代表,立場各不相同:有的代表本國利益,如英國、美國這樣的政治大國;有的代表不同利益集團,如歐盟、77國集團、非洲區域集團、內陸最不發達國家等。馬爾代夫代表曾反復提問候選人:小島嶼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巨大,您將如何保證它們的發展?
在接受“拷問”的講臺上,候選人們既要照顧每個團體的訴求和關切,還需要意識到一些客觀事實,例如回答巴勒斯坦代表問題時切記,以色列代表也是臺下的聽眾之一。
另一項無法令人忽視的能力大抵是語言表達了。聯合國有六種官方語言——中文、英文、西文、阿文、法文、俄文。對于聯合國秘書長來說,能夠流利地使用一到兩種語言,并非過分的要求。
回顧候選人的表現,博科娃全程用英文、法文交替作答;葡萄牙前總理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用流利的英語陳述,作答時還會根據提問國家的語種,偶爾切換到法語或西語模式。
來自黑山的“小鮮肉”候選人伊戈爾·盧克希奇則在“面試”結束時,用中、西、俄、阿四種語言向聽眾致謝。那一句中文的“非常感謝”說得靦腆而真誠。
非政府組織“婦女之友”的代表發言時,對男、女候選人都提出了一個不那么尖銳的問題:如何增加聯合國高層管理人員中女性的比例?
作為男性候選人,盧克希奇和塞爾維亞前外長武克·耶雷米奇表示,如果當選,將選擇一位女性出任聯合國第二高官——常務副秘書長。摩爾多瓦前外長納塔利婭·蓋爾曼則直言不諱,稱如果當選,首要任務是任命有能力的女性擔任重要職位。
聯合國是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關于其最高職位“秘書長”,一直有個著名的文字游戲:究竟是“秘書”還是“長官”?對此,呂克托夫特打起了太極,稱“秘書長嘛,肯定兼備‘秘書’和‘長官’兩種職能……”
聯合國秘書長雖然名義上是級別最高的國際公務員,是聯合國的象征,但實際權力基本上也是象征性的,當然他們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
一般來說,聯合國秘書長享受著國家首腦的待遇。官方年薪約為23萬美元。如果再加上秘書長個人活動的辦公費及警衛費,一年拿到手的錢超過30萬美元。
和美國總統住在白宮、英國首相住在唐寧街10號一樣,聯合國秘書長也同樣有著自己的住處。它位于曼哈頓市郊,離聯合國總部很近,每天步行就可以上班。這是一座建有后花園的4層連體別墅,木質結構,總面積1300平方米。原先是為紐約金融家摩根的女兒建造的,1972年捐贈給了聯合國。除此之外,聯合國秘書長還享受著24小時的全天安全保護。據報道,在潘基文的第二個任期,韓國現代汽車公司還為他專門打造了一款防彈的雅科仕汽車。待遇這么好,三天的面試絕不是鬧著玩的,值得一眾人等為之奮斗和“努力”。
(摘自《青年文摘》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