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
1最初汲取
其實,那個智者就是“紅衣主教”奧爾巴赫,而那個毛頭小子便是日后號稱“瘋狂科學家”的唐·尼爾森。奧爾巴赫的那句話說得很普通,語氣也和以往一樣,但只是因為這句話出自他的口中,便被賦予了非凡的意義,同時這種意義也意味著老尼爾森成了一種嶄新而刺激的籃球風格中的一份子。
那是在1965年,唐·尼爾森在經歷了進入聯盟前幾年的掙扎之后,剛剛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加盟了凱爾特人。老尼爾森是在1962年被芝加哥包裝工隊選中的,后來這支球隊更名為芝加哥西風隊。尼爾森在結束了新秀賽季后便被球隊裁掉了。緊接著湖人隊接手了他,尼爾森在洛杉磯效力了兩年。為湖人隊效力的第一年,老尼爾森獲得了一些機會,出戰80場,場均上場17.6分鐘,得到5.2分和4個籃板。不過第二個賽季他的場均出場時間就銳減到6.1分鐘,基本可有可無。離開湖人隊,還可以加盟凱爾特人讓老尼爾森十分興奮。一方面他可以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另一方面“紅衣主教”的執教方式也是他一直仰慕的。奧爾巴赫治下的綠衫軍是一支跑投結合的球隊,他們用這種全新的籃球風格贏下了很多冠軍。
“這就是快攻。”老尼爾森說道。
1960年代的NBA,是“大個子球員”統治的時代,“只要你看的是六十年代NBA的比賽,就基本意味著你會看到一位中鋒統治的比賽——無論是沃特·貝拉米的飛身暴扣還是張伯倫輕摘籃板,大個子球員控制著那個年代球場上的一切。”尼爾森說道,“但‘紅衣主教發起了一場革命。”
奧爾巴赫希望讓節奏加快,重新定義未來籃球的風格,在那個年代,誰才有這樣的雄才偉略,恐怕只有“紅衣主教”了。“他是這項運動里最偉大的建筑家,他以教練的身份拿下了九座總冠軍就是那段聯盟歷史上最佳執教經歷之一的鐵證。”
雖然是一位剛剛被綠衫軍接納的新人,但尼爾森卻明白奧爾巴赫所說的“快”代表了什么。即便他們已經擁有了有史以來最偉大中鋒之一的比爾·拉塞爾,但他們依然還要在場上跑起來。“如果我們可以在場上擊敗對手,我們就會那樣做。”尼爾森說,“如果你能回去看看我們在那時的比賽集錦就會發現,即便像比爾·拉塞爾這樣2.08米的大個子,也能像后衛一樣飛奔于場上,通過簡潔地傳遞完成得分。那真是一個超凡的場面。”
當然,這種籃球風格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形成的,球員和“主教”在球館這所籃球學校里花了數不盡的時間反復練習,而在訓練后,奧爾巴赫還要在總結時再花上幾分鐘幫球員開“腦洞”,不斷為他們灌輸快攻的重要性,重申這套體系的成功需要建立在怎樣的結構之上。籃板、快速轉移球以及最終的得分,這一切都至關重要。
2演練根深
訓練歸訓練,在奧爾巴赫的眼中,實戰演練是比任何訓練都更具教育意義的事情。時至今日,老尼爾森仍然記得彌漫著奧爾巴赫手中雪茄味道的球館里都發生過什么。主教練會大聲叫喊著球員們的名字:“比爾和大個子們去那邊,哈弗利切克和小個子球員去另一邊!”
比爾·拉塞爾一直都是大個陣營里的,在他們那個陣營里還有維恩·恩布里、薩奇·桑德斯、巴里·霍維爾和托比·金博爾。哈弗利切克則帶領著小個子陣容,在這個陣容里有像K.C.瓊斯、薩姆·瓊斯、湯姆·桑德斯這樣的老面孔,當然,還有尼爾森這樣的新面孔。大個子那邊總在研究著怎么打敗小個子們,但他們的戰略卻很簡單,就是在外圍傳導球然后伺機傳給內線。“從理論角度上出發,這種打法近乎無解,但我們擁有他們沒有的優勢。”尼爾森堅定地說,“速度!”
每次隊內對抗,從“紅衣主教”吹響哨聲開始,小個子這邊就開始在場上“溜”大個子。拉塞爾那邊的大個子再多也產生不了太多威脅,利用速度,小個子那邊經常能獲勝。如果小個子那邊在外線面對的是一個大個子,就會直接加速過掉對方上籃得分。這些實戰演練讓所有球員都明白了,即便沒有驚人的身高也能統治比賽,小個子球員同樣能在被身高制霸的球場上掌握主動權。
小個子陣容在訓練中的統治力完全基于速度優勢的發揮,不過在實戰中則需要所有人將訓練中的內容發揮出來。有趣的是,在比賽里,綠衫軍的大個子也開始享受這種速度,雖然在訓練里他們被自己的后衛打敗了很多次,但在比賽里,他們卻能擔當將球放進籃筐的角色。所以,對于在比賽里奔跑起來這件事上,綠衫軍的大個子們更有積極性。
當所有人都處于同一節奏時,他們的比賽就和訓練一樣。只要對手錯失了投籃,拉塞爾或者桑德斯就會摘下籃板,并快速將球傳到后衛的手中,這時速度已經被加起來了,幾次傳球之后就能完成得分。整個聯盟都沒有見過綠衫軍施展的這種進攻套路,所以結果是毋庸置疑的。“我在凱爾特人效力了十一年,我們拿下了四座總冠軍獎杯,其中只有一個賽季輸掉了超過四十場比賽。”尼爾森回憶道,“我們的進攻都是由對手的投失或失誤發起的,然后再用輕松的得分擊敗他們。”
尼爾森說,“紅衣主教”所創造的球風一直在影響著他,從退役至今,一直如此。
3首次嘗試
因為執教,尼爾森才得以名滿天下,而他的執教風格,又有很多地方是受奧爾巴赫的影響。尼爾森的執教生涯并不是在波士頓開始的,而是在距離波士頓西邊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密爾沃基。退役后的第一個賽季,尼爾森擔任了雄鹿隊的助教,之后,原主帥拉里·科斯特洛在1977-78賽季中途辭職,尼爾森臨危受命坐上了主帥的位置。剛成為主帥時,尼爾森手足無措,他根本沒準備好去掌控一支球隊。“我記得自己頭一次帶隊訓練,我把球員聚在一處然后告訴他們,‘伙計們,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而一切卻恰恰是在這種啼笑皆非之中開始的。
尼爾森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想像自己依然在綠衫軍打球,同時加入一些他自己的理念。他清楚自己想打的是非傳統籃球,需要把速度當成優勢,但在實際操作起來時卻發現,這件事遠不像抄幾頁奧爾巴赫的戰術本那么簡單。那時的雄鹿隊并不是一支最具天賦的球隊,隊內沒有任何一個能像比爾·拉塞爾或者是哈弗利切克這樣的球員,不過這支球隊的斗志很旺盛,對尼爾森來說,這種斗志要遠比獲勝更有意義。而陣容薄弱的問題也沒有持續太久,很快,他們得到了鮑勃·蘭尼爾和保羅·普萊西,尼爾森意識到,他們要有得忙了。
蘭尼爾是個技術出色的大個子球員,只是在他來到雄鹿隊時年齡有點大了。尼爾森不得不對他們的球風做出一些調整以求蘭尼爾也能跟上他們的節奏。在雄鹿隊,蘭尼爾成了一臺籃板機器,他是隊里邊摘籃板最輕松的人,而普萊西則是個強勁的運動男孩。身高1.96米的普萊西,擁有絕佳的臂展和媲美聯盟最佳后衛們的控球技術,他就是個天生的優質前鋒。面對一個擁有如此強大雙手的家伙,尼爾森當然選擇由他來擔當球隊的控衛,或者說,尼爾森讓自己的控衛擁有了前鋒的身體。這對防守者而言,簡直就是與災難對位。“毫無疑問,他讓這支球隊變得更好了。”老尼爾森說,“有好幾個賽季他的場均助攻都超過7次,那時候沒有幾個前鋒能像普萊西那樣,既能得分,又能防守,還能送出助攻,他是個現象級的球員。”
時間在不斷流逝,但雄鹿隊也在不斷為自己補充青春的血液,而且,當初遠見的宏圖也已經初見規模了。“強調快攻的非傳統式籃球,那就是我的籃球風格的標志。”尼爾森說道。
4初嘗成果
在雄鹿執教了十一個賽季之后,尼爾森離開了密爾沃基來到了金州,成為了勇士隊的主帥,而此時,他依然沒有停止調整戰術體系。到了1989-90賽季,也就是尼爾森擔任勇士主帥的第二個賽季,他的籃球理念成為了現實。“我想要執教一支由前鋒引領快攻的球隊,但其實我最想要的是讓隊里所有最好的球員都能同時上場且無視各自的位置。”
“那才是對我而言最具意義的所在。我不怎么關心位置分工。人們曾問過我為什么要堅持打小球,而我總是用相同的答案回應,‘你得做能讓你贏球的事,所以你得把最好的球員全都放在場上。”
當時的勇士隊擁有三位全明星水準的球員:蒂姆·哈達威、克里斯·穆林和米奇·里奇蒙,尼爾森理所當然地要求他們三個要同時在場。他清楚自己要派出的是一個小個陣容,所以速度是他們必須強調的。“我希望我們能在金州打出和當年在波士頓以及我執教時那支雄鹿隊打出的比賽。”尼爾森說,“我想要加快節奏。”很快,他們就在得分方面領先了整個聯盟,Run-TMC組合橫空出世。每場比賽,他們上場的目標都是先把比分達到100,而他們的比賽也確實多數都能過百。哈達威推動進攻,穆林和里奇蒙在兩翼齊飛,“防守方只剩下祈求我們能仁慈一點的份了。”
不過,在他們祭出小個陣容時,對手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的內線攪翻。為此,尼爾森調整了戰術,不去和對手的大個子硬碰硬,而是智取。他會讓前鋒負責控球,就像在雄鹿時讓普萊西做的那樣。隊內穆林和里奇蒙都是可以控球的技術型得分手,而且,他們隊里還有另一名前鋒,湯姆·托爾伯特,盡管他的能力在那時還未得到人們的賞識。
托爾伯特雖然遠沒達到TMC組合的等級,不過身高2.03米的他卻是隊內最具天賦的大個子。他可以面對中鋒形成錯位,在正面摧毀對手,靈巧的身形讓他足以在外線造成殺傷。
老尼爾森說,他作為教練所獲得的所有成就都會和他的助教們、訓練師們以及球員們分享,不過,如果沒有“紅衣主教”教給他的那些跑快攻的理念,這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后來被稱為“尼利籃球”的獨有風格,不僅取得了成功,也成為了現代籃球節奏如此之快的起源。尼爾森認為,這所有一切的榮耀都該歸功于“紅衣主教”奧爾巴赫。
“在如今的NBA里,你會發現小個子球員更具統治力。隨著外線貼身防守的廢止,后衛們可以更加自由地運球和投射,場上的空間也被拉得更開、更大。他們還能將速度轉化成優勢,讓比賽對其他隊友而言變得更加輕松。”尼爾森說,“如果沒有‘紅衣主教在一開始的創意,這種風格的籃球比賽永遠都不會出現。”
在尼爾森看來,現在能把這些事情做得最好也最讓他享受觀看比賽的球隊就是金州勇士隊。“科爾教練和他的球隊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尤其是斯蒂芬·庫里。科爾在場上運用斯蒂芬能力的方式讓我想起了當年我在達拉斯是如何運用史蒂夫·納什的。納什如何閱讀掩護并在防守不那么嚴密的情況下出手投籃的方式和現在庫里的球風非常類似。顯然,科爾教練和庫里此前做過功課。”
無論在哪個年代打球或者是執教,都可以去嘗試掌握一些新的技術。尼爾森在嘗試將自己的理念傳達給球員時就總是重復一句話,“在籃球這項運動上,你是可以去抄襲的。”
老尼爾森說,借鑒行之有效的方法沒有任何錯,研究錄像或是嘗試重現戰術也沒有違反任何規則。所以,當看到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球隊和球員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受到了他們的偉大前輩們的啟發。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而我們,則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的。”尼爾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