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可以把這一切都歸結為上帝的旨意;同時作為一個華裔,也更應該清楚“盡人事、聽天命”的含義。這個世界本就不需要每個人都是超級英雄,不需要每個人都能一夜成名,成為全民偶像。對林書豪來說,能在NBA這樣一個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職業聯賽里打球,并成為固定輪換、首發、乃至偶爾能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人物,這些本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
上帝的旨意
上賽季在黃蜂,應該算得上是林書豪職業生涯最成功的賽季之一,甚至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之一。在史蒂夫·克利福德教練麾下,他主打替補,常規賽一共出戰78場,場均在26.3分鐘內交出11.7分、3.2個籃板外加3.0次助攻,其中首發的13場球,場均數據是17.5分、4.8次助攻。喬丹為他起立鼓掌的畫面至今讓人印象深刻,許多關鍵場次,林書豪都成了球隊救世主,特別是季后賽,面對熱火第四場單場砍下21分,這樣的表現更是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價值。面對大名鼎鼎的韋德和德拉季奇,他攻守有度、毫不手軟,所以當賽季結束當人們得知他同籃網簽下3年3600萬美元合同后,大家都不對數字感到驚訝,反而紛紛感慨:布魯克林人真是撿了大便宜!“這絕對是一次成功的打劫。”前湖人后衛肯德爾·馬紹爾說,“籃網在這份合同中一分錢都不虧,他們賺大了。”
3年3600萬,對林書豪來說,這是他職業生涯拿到過最大的合同,但對于這個休賽期來說,這卻幾乎是最廉價的合同之一。在西部,灰熊以5年1.53億天價續約主力控衛麥克·康利,這是NBA有史以來最大的合同,喬丹和科比都未曾拿過。然而,上個賽季28歲的康利常規賽只為灰熊出場56次,場均上場31.4分鐘得到15.3分、2.9個籃板、6.1次助攻,投籃命中率42.2%、三分球命中率36.3%,并因傷缺席季后賽。仔細對比數據,康利并不比林書豪漂亮,效率更是有所不如,可下賽季他的年薪是后者三倍。
莫提康利了,在此之前,灰熊還與錢德勒·帕森斯達成了4年9500萬美元頂薪合同的口頭協議。帕森斯是林書豪的前隊友,他什么水平?上賽季,帕帥代表小牛出場61次,場均上場29.5分鐘,貢獻13.7分、4.7個籃板、2.8次助攻,下賽季工資是林書豪的兩倍。現在的NBA已經是一個通貨膨脹、充滿泡沫的聯盟,拋開康利和帕森斯不提,諸如所羅門·希爾、肯特·貝茲摩爾之流都能拿到千萬年薪,林書豪這個合同,真心算得上價廉物美。
更何況,這3年3600萬,還完全是他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早年在尼克斯打出“林瘋狂”表現的時候,他就值這個價,之后毀掉一切的是火箭隊體系沖突加不信任,而讓其價值跌到谷底的是湖人隊擺爛計劃和糟糕的氛圍。可即便在生涯最低谷的時候,林也是個優秀的第六人與合格首發,只是先給帕特里克·貝弗利做替補,后給喬丹·克拉克森做替補,這些混亂往事白白浪費了三年大好時光。
正如基督教信仰中所體現的那樣:人生和球場起落沉浮是上帝的事情,無論是“林瘋狂”時期意氣風發,還是流落輾轉時無奈失望,那都是機遇和挑戰組成的命運,無論你如何努力,多么優秀,都得接受命運的安排。
救世主和英雄能夠吸引全世界目光,能夠成為媒體和大眾一時的寵兒,讓整個城市為之瘋狂,這種劇情我們早已見過。鎂光燈、鮮花和掌聲,可以給人一個精彩的人生片段,但同時也要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從這一刻起,他們便不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廣大球迷的期望和幻想而活,球星也不再是球星自己,而是球迷心中虛構出來的超級英雄。可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如喬丹、科比、鄧肯那樣要么心智成熟,要么意志堅如鋼鐵,退一步講,即便是像他們這樣偉大的球員,也偶爾會被責任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不是么?成為大城市(尤其紐約)的偶像,絕不是件輕松的事情,這意味著你是這座城市的旗幟,需要背負它的一切,起碼做個布魯斯·韋恩。
當年,以一個落選秀身份在魚腩球隊勇士打替補的時候,或許才是林書豪真正快樂的時光。那時他無憂無慮,只是作為一個熱愛籃球的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拼搏,這種境況一直持續到他踏上紐約的土地,睡在蘭德里·菲爾茲家的沙發上。忽然一夜之間,尼爾斯后衛線無人可用,麥克·德安東尼把他推上了真正的舞臺,他開始飆分、絕殺、帶著“大蘋果軍團”一路向前。就是這段時間,他成了全聯盟交口稱贊的英雄,成了一球成名的逆襲主角,完全改變了人生軌跡。也正是由此開始,他的職業生涯開始向著那條風云激蕩、詭譎之路,一點點靠近。
他被火箭高薪買進,卻在那些糟糕的時刻擔負了太多本不該擔負的責任,一開始惺惺相惜、情投意合,最終演變成了猜忌和不信任。后來他費勁千辛萬苦,幾乎做到了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切,包括放棄控球權、坐上板凳席、練無球跑動、外圍遠投,仍未能獲得球隊管理層和教練組的認可,只得轉投風雨飄搖的末代湖人。然而彼時“紫金軍團”就是一盤散沙,固執的教練有著讓人費解的執念,他在這里,注定更不可能找回從前打球的快樂和滿足。
而這些,又都是上帝的旨意。
找回初心
來到夏洛特,雖然只拿著200萬薪水,但不得不說,林書豪這一年過得和當年在尼克斯時一樣快樂。在一個淳樸低調的小城市,和一群不出名不張揚的年輕兄弟一起,帶著熱血、激情、理想,去完成那些最純粹的,跟籃球有關的事情,“飛人”陛下的黃蜂隊,正是這樣一塊伊甸園。林書豪在這里,合同年選擇了簽一份廉價合同,反倒能拋下包袱,如魚得水。上賽季,他和杰里米·蘭姆從替補席上站起,是東部最難阻擋的后場二人組之一。在這里,他不用擔負太多責任,不用承受莫須有壓力;在這里,他即是票房保證,又能帶隊打出成績。在夏洛特這座小城市,完全釋放自己的才華、激情和智慧,打出屬于自己的比賽并帶走勝利。對了,季后賽他還以一個硬漢形象,站在了全世界球迷面前,贏了夏季各大球隊的青睞。就在籃網拋出橄欖枝前,據稱已經有近十支球隊對林書豪表現出了極大興趣。林這次能重返紐約肯定跟籃網新帥肯尼·阿特金斯有關,要知道,當年在尼克斯打球時,阿特金斯正是德安東尼麾下球員發展教練,兩人有著不錯的私交,阿特金斯一早就說他非常欣賞林書豪。

那些認為林書豪被高估的,往往都是一類人,他們往往也會說姚明被高估、諾維茨基被高估、吉諾比利被高估,總之除了黑人肌肉棒子外誰都瞧不起,不相信其他膚色球員也可以打出偉大表現。
但實際上,一個面對上賽季聯盟最強防守馬刺能砍下29分、7助攻帶隊獲勝,一個曾在托尼·帕克巔峰期面對他砍下38分、7助攻,今年季后賽對陣德拉季奇和韋德亦沒有太落下風的球員,如果說他被高估了,上帝也只得無奈搖頭。
林書豪從落選秀到在NBA打出名堂,這是一個與種族歧視抗爭的過程(絕不夸張,就是事實)。有球探說在林讀中學時就讀過跟他有關的報道,球風非常勇猛,熱衷于突破得分,球迷、觀眾、媒體對他卻很不友善。在哈佛讀書的時候,甚至客場有人還打出過侮辱性標語,沖他直吼:“喂!你眼睛睜得開嗎?”
2010年選秀落選,但在當年夏季聯賽中,林書豪打得非常好,其中一場對位狀元約翰·沃爾的比賽,他砍下17分、4次搶斷,還有一球是直接從沃爾手中斷球直奔前場一條龍暴扣。那時候有心人就發現了,這個年輕人比大家想像中強大太多。他也曾在勇士有一段時間能打上球,只是出場時間少,有人刻意查了下數據統計,卻發現一個驚人的亮點:林在效力勇士期間,場均出戰不到10分鐘,居然有1.1次搶斷!
至于“林瘋狂”時期,更不必多說——第一戰就驚艷全場,對湖人砍下38分,尤其一次面對“老魚”費舍爾,林書豪更是祭出了托尼·帕克的招牌動作,行進中旋轉大陀螺上籃得分。賽前科比說不知道他是誰,賽后再問,“飛俠”說:“拜托,老兄,他都砍了快40分了,你還問我他是誰?”對奇才,直面沃爾Crossover晃飛對手,突破單臂暴扣;對猛龍,一記三分絕殺,下巴還掛著創可貼,一蹦一跳慶祝勝利;對馬刺,38分7助攻,以至于吉諾比利都感嘆:“看這孩子打球,有一種見證奇跡發生的感覺。”
毋庸諱言,林書豪打球有缺點,由于早年養成不少壞習慣,他沒有像保羅、帕克那樣細膩嫻熟的控球,總是直著身子運球過半場,傳球或者突破前的動作也不夠流暢,容易無端停球,導致失誤率大增。但是他的身體天賦卻相當超群,坦白講,很少有黃種人后衛有像他那樣的速度、爆發力和體魄。
他更像早年的托尼·帕克,簡化強壯版“跑車”,擅長擋拆、擅長沖擊內線,投籃不穩定,運球和籃下終結能力遜色,身高和強壯程度卻好過法國人。他的行為有時和大腦不協調,在進攻選擇的時候,過于勇猛無畏,除了韋德、帕克、吉諾比利,他大概就是NBA中最能摔的后衛了。他這種膚色血統,在這個聯盟,注定不會得到太多哨子,但卻經常脖子一梗想也不想就拍馬殺進去,有時候能打成2+1,有時候能隔扣,但也有不少時候是被人摟著脖子用一記WWE的手法凌空砸在地板上,且一般不摔成這樣,裁判還不給罰球。這是林書豪打球最吃虧的地方,經常遭受侵犯卻無處喊冤。他是被低估,而不是被高估,這些年他的三分正趨于穩定,突破分球也更加理性,防守非常積極,身上有著團隊球員和攻堅得分手的氣質,已經是一名合格的首發控衛了。
迷霧重重
其實,站在林書豪的角度,可能現在金錢和商業價值已不是最重要的,更需要他的地方,或者說他更適合去的地方,是像馬刺和勇士這樣的球隊。他們都有著最好的團隊氛圍,最純粹的籃球文化。對馬刺來說,可以得到帕克和吉諾比利的替身,補充急需的沖擊力和組織擋拆進攻的能力;而對勇士來說,可以找到庫里的完美替補,補足球隊第二陣容日益不足的強行突破能力。兩支冠軍級別球隊,無論去到那里,林都將會完成職業生涯的又一次升華。只是,這次籃網先下手為強了。
下賽季,林書豪終于可以在布魯克林打首發了,因為籃網就是沖著尋找首發控衛的目的簽下的他。就在敲定這筆簽約前,他們剛剛裁掉了上賽季球隊的首發控衛賈瑞特·杰克,這被看作是為林的到來在預騰空間。上賽季杰克因傷一共只打了32場比賽,場均出場32.1分鐘,交出12.8分、4.3個籃板、7.4次助攻、1.1次搶斷的數據單。加之已經32歲,且右膝傷勢頻繁來襲,顯然已不在球隊的未來計劃之中。籃網總經理西恩·馬科斯拿下林書豪,也為主教練阿特金斯樹立了未來三年的進攻組織核心。
在ESPN八月份的最新一期新賽季預測系列中,第三受關注的球隊就是籃網,因為他們休賽期做出很大改變,包括引進新帥阿特金斯,更因為簽下林書豪。
布魯克林軍團上季只收獲21勝,是自2009-10后最差一年。在連續三年闖進季后賽后,2014年分區半決賽輸給熱火起,情況就越來越不樂觀,直至再次跌入谷底。管理層意識到是時候再進行變革了,許多方面也都遺留下不少問題。關于這支全新的籃網,你很難預測它的未來,畢竟做出了太多改變,還有很多新面孔。但最好的描述會是:他們知道目標方向,并且已經獲得一些關鍵組成,只需要在接下來通過實踐尋求到最佳的整合方式。
當然,這一切發生的前提是:林書豪必須打首發。
他再不用擔心球權問題,可以把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他還需要和布魯克·洛佩茲搭檔,打出能成為致命進攻武器的擋拆,同時幫助二、三號位球員拉開空間。籃網球迷對于球隊新賽季究竟是好是壞眼下還存在很大分歧,可有一點他們是達成一致的,那就是:林書豪來了,球隊節奏勢必加快,打法也會更具觀賞性。
最重要的還在于林書豪,要讓這個體系凸顯實力,取決于他能否將阿特金斯的作戰計劃完美執行。他的個人能力將是這個復雜拼圖中最重要一環,只有他打得好,拿下更多分數或送出更多次助攻(搶斷),才能更好帶動起球隊。
“一切都像發生在一夜間。”加盟球隊的新聞發布會上,林書豪如是說道。”當(林瘋狂)一開始的時候,我不想說謊,那感覺很酷。但接著卻成為一個負擔了,我不知道把自己逐漸送入到了一個什么境地,更沒想到事情會變得這么大。但經過了一年、兩年、三年,每一年我都更能接納一些,每一年都更感恩一些,每一年都更喜愛它,這就是我現今的狀態。”
是的,“林瘋狂”過后,最近幾年,這個黃皮膚的大男孩已經接受自己成為一個楷模,但仍不希望被單純的以現象論之。如今重返成名地,簽下生涯最大合同,和老相識重聚,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美好,卻又迷霧重重。當被問及那種現象是否會在布魯克林重現時,他說:“我只會做現在的自己,真的不想再引起太多跟那個現象的比較。來到布魯克林,我只想繼續好好打球,到這里來,就是為了打自己的比賽,盡可能做到最好。至于大家如何稱呼,我真的無能為力。”
山遙路轉情況不同了,即便籃網不像尼克斯那般能吸引到眾多關注的目光,他們也是支紐約的球隊,而林書豪更將每晚在那些矚目中再度閃耀。雖然之前時間比較短,只有兩個月,但那種乍來的矚目跟鎂光燈也沒有使他感到困擾。惟一讓他感到困擾的,就只有教練沒來由的把自己拉上拉下。
以個別球員標準來說的話,如果林書豪總能清楚他會打的位置以及需要做的事,不是每晚都要猜今晚教練會要我做什么的話,他就能打得更好。從他之前的經歷我們亦可以知道,
只要他表現得更好,那么他所屬的球隊就一定會變得更好。
所以,這次重返紐約,或許真的是一個契機。綁著辮子頭,林書豪未見得立即就能幫籃網獲得成功,他卻有機會長期擔當更重要角色,成為球隊更重要的一部分。這是一次賭博,他押注在馬科斯、阿特金斯、布魯克·洛佩茲和自己身上。如果不是覺得曾在這里生活、成功過,他也就不會簽約了。這是個心理斗爭的過程,是種挑戰,或者更深入一點,是他相信這里有種神奇的力量,能讓自己再“瘋狂”一次。就像七月底,做客J.J.雷迪克主持的《TheVertical》節目時所說的那樣:
“我終究還是愛這座城市。雖然這次是落腳布魯克林,但閑暇時,還是會去曼哈頓轉轉。我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個很都市風的人,可曼哈頓的繁華,甚至那里擁堵街道上忙忙碌碌的人們,又確實都令我十分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