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濤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村組織形式多樣化、人口流動頻繁化、社會治理復雜化,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就要始終把握基本規律,聚焦核心要素,堅持問題導向,系統集成推進,以要素的全面進步助推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過硬,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
擴大覆蓋面。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在農村執政的組織基礎,這個組織在各個領域和地域的覆蓋面,就是基層的基石。要針對不斷涌現的新組織、新業態,以及城鄉結合部等復雜領域,及時跟進覆蓋,實現應建盡建,消除空白地帶和盲點,做到“橫向拓展到邊”。要針對一些地方的組織架構不規范、不科學、不健全的問題,及時規范、調整、理順,擺正扎穩“四梁八柱”,做到“縱向貫通到底”。在有組織的地方,嚴肅開展黨的活動,落實黨的部署,完成黨的任務,進而實現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的協調統一,做到“工作不留遺漏”。
優化運行態。運行釋放活力,任何組織只有正常運行才有生命力。要嚴格落實制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組織管理、議事決策、民主監督、目標管理、考核評價等一系列制度,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要開展經常活動,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組織生活制度,嚴肅黨內組織生活。要夯實有力保障,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統籌整合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推動精兵強將充實基層、真金白銀投向基層、政策資源傾斜基層,保證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人干事、有場所議事。
發揮戰斗力。戰斗力體現在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凝聚人心的張力,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唱響引領群眾主旋律。要提升強村富民的實力,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導支持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合力創建美麗鄉村,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要提升服務群眾的活力,針對人民群眾和各類主體的多樣化需求,提供便捷、精準、貼心的服務,真正讓群眾“生產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
提升認同度。實踐證明,發展績效并不必然轉化為政治認同,基層黨建并不必然獲得群眾認可。必須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把站穩群眾立場作為出發點,想問題、作決策,多從群眾角度換位思考,著力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好事。把擴大群眾參與作為著力點,暢通和拓寬群眾參與基層黨組織活動的渠道,少一些“體內循環”,多一些互聯互動。把群眾得到實惠作為落腳點,牢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提升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不斷凝聚群眾、贏得群眾,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
建強責任網。責任是推進工作之綱,綱領舉,才能細目張。主體之責必須壓實,各級黨委要全面履行主體責任,通過清單化明責、項目化履責、序位化考責,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見效。主角之責必須堅守,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自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在統籌謀劃、示范推動、狠抓落實、兜底解難上下真功、出實招。主力之責必須強化,廣大黨員要當仁不讓投身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礎工程,在推動生產發展、組織動員群眾、為民辦事服務、促進社會治理等方面履行職責,做到一棵釘鉚牢一地、一盞燈照亮一片、一桿旗引領一方。
(作者系宜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