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芳
(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三門峽 472143)
?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及預后的影響
周瑞芳
(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南 三門峽472143)
目的研究分析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和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情況和預后效果。結果兩組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腦梗死患者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綜合性護理干預;腦梗死;焦慮抑郁;預后
腦梗死患者通常因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偏癱以及四肢無力等臨床癥狀而產生抑郁、焦慮等,從而影響治療效果[1]。腦梗死患者通常因為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顯著下降,治療難度較高[2]。因此,需要給予患者有效護理措施,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本研究對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觀察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對照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44~79歲,平均(60.7±8.2)歲;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6~77歲,平均(60.1±8.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進行常規營養支持,病情巡視等;觀察組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讓患者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病情,保持情緒穩定。耐心講解腦梗死相關疾病知識、特點、治療手段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自身病情,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講解過程中應注意態度溫柔、語言清晰緩慢,面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應認真、耐心回答,從而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1.2.2用藥護理講解使用藥物的作用、使用劑量、使用方法、相關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同時告知患者藥物治療的必要性,應謹遵醫囑服用藥物,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藥物、停用藥物、改變藥物劑量或間斷性服用藥物等。
1.2.3飲食護理治療2~3 d后應指導患者食用流質食物,根據患者病情好轉程度逐漸使用半流質食物、軟食至普食,還應叮囑患者多食用低鹽、低脂肪、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戒煙戒酒;忌吃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限制熱量攝入。
1.2.4健康指導住院期間,每周進行1次腦梗死知識講座,還可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健康宣傳手冊,采用一對一、多對一的形式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體康復。
1.2.5運動指導大部分腦梗死患者會出現偏癱,對于語言障礙患者,可指導進行卷舌、左右運動等訓練,根據訓練效果逐漸過渡至音節發音、單詞、認人、認物等訓練;對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可進行認知功能康復訓練,30 min/次,1次/d,5次/周,共訓練4周,注意運動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
1.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以上;有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89%;無效: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任何減少甚至增加[3]。總有效=顯效+有效。
1.4觀察指標采用Zung氏焦慮量表(SAS)對患者焦慮情緒進行評價,共20項內容,將所有項目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數為標準分,分數越高則焦慮越嚴重;采用Zung氏抑郁量表(SDS)對患者抑郁情緒進行評價,含有20項內容,將所有項目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數為標準分,分數越高則抑郁越嚴重。

2.1SAS、SDS評分護理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較護理前明顯較低,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預后觀察組顯效24例,有效2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3%(46/48);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9.17%(38/48),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危重疾病,給患者身體以及精神上帶來極大影響,并且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大部分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部分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產生消極甚至抵觸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敏銳地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并且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4]。
本研究中,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護理后SAS和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與彭波[5]的研究結果相類似。這說明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腦梗死患者癥狀,消除抑郁、焦慮情緒,促進疾病恢復。其可能原因為綜合護理干預中的心理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和治療的積極性;而用藥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保證藥物治療的效果;飲食護理可顯著增加機體營養,提高免疫力;健康指導可有效增加患者對于腦梗死相關知識的掌握度;運動指導可促進患者治療后機體恢復,并且使器官功能退化減慢。出院后還需要做好相應的隨訪工作,掌握患者病情恢復情況。
綜上訴述,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腦梗死患者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1]欒照敏,高韌.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0):115-116.
[2]黃玉萍,劉素芝,楊麗華.腦梗死后繼發癲癇的不同護理干預方法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93-95,99.
[3]黃一秀.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及預后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8):1243-1244.
[4]葉素惠,池韻清,李燕.綜合性護理對出血性腦梗死患者金屬蛋白酶-9及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6):26-28.
[5]彭波.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6):89-90.
R 473.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8.142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