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①金文的“辨”字,左右部件都是“辛”,“辛”的字形好像裝在木柄上端的刺刀 ,表示有罪之人。所以“辨”字中的兩個“辛”,就表示涉及案件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中間的“人”指法官,表示升堂后原告、被告分立兩側,法官坐在中堂,聽取雙方的陳述,根據事實作出判斷。
②篆文“辨”承續了金文字形,但卻誤將中間的“人”寫成彎柄形的“刀”。 所以《說文解字》中這樣注解:“辨,判也。從刀辡(biàn)聲。”
③④隸書“辨”左右的“辛”出現了變化,左豎變成“撇”,似是跪著的人。楷書“辨”字,點畫更清晰了,現在表示“分析判斷”的意思。
“辨”是左中右結構的字,筆畫繁多,書寫時需注意字形緊湊,間架結構合理。瞧這個字,左右的“辛”好似被告、原告分立兩側,爭相對法官訴說自己的觀點、冤屈、理由,所以首先注意“頭部”挨近,左右對稱,筆畫相互呼應;中間的“點撇”好似法官坐在中堂,秉公斷案,所以應當居中、正直,略短。
你看,趙孟頫、米芾、王獻之三位大書法家在書寫“辨”字時,也都注意了中宮收緊,錯落有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