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庭福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即將面臨中考。學習緊張又刻苦,簡陋的教室外面,知了拼命地叫著夏天,把我們這群山野孩子的心也嚷得煩躁不安。漫長的學習時光,除了上課,就是考試,剩下的業余時間,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寫字。要知道,對我們農村孩子而言,當時家庭經濟比較困難,能買上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省吃儉用,我的書包里終于多了一本龐中華字帖。如今,三十年快要過去了,這本字帖依舊靜靜躺在書櫥里,翻過太多遍了,已經有些破舊發黃,每每睹之,百感交集。我常想:為什么如此執著于書法,是否與年少時的那段歲月有關。
1987年夏天,我有幸考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師范讀書。在這里,我能更輕松地與書為伴,課余的時間也顯得多了起來。我開始走上了系統學習書法的道路,從《玄秘塔碑》到《始平公造像》再到《穆玉榮墓志》,從教室到宿舍再到教室,先賢法帖一直伴我同行。
后來,我被分配到家鄉的一所小學。那時的農村用電很不正常,時常斷電,書法幫我度過了那些沒有電燈的夜晚。點上蠟燭,在黑白的世界里,我仿佛是指揮若定、縱橫捭闔的大將軍,筆鋒所指,萬字臣服。有沒有燈光,在那一刻,根本就不重要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習書法的決心越發強烈,因為我骨子里就流淌著固執的血液。萬籟俱寂的深夜,我洗凈沾有墨汁的手,內心一片豐盈。我不知道書法最終會給我帶來什么,但我堅信,有書法陪伴,人生就會變得有滋有味。
我學習書法的勁頭越來越足,在熟悉唐宋楷書名家書法風格的基礎上,又定下了從魏碑入手、深入研習的學習策略。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端坐在書桌前,展紙鋪豪,任手中的毛筆和宣紙一次次甜蜜地接觸。后來,我又喜歡上米芾、王鐸、王寵……靜靜徜徉在名家法帖之間,我忘記煩惱,忘記時間,恍惚間,那些光耀千古的大家們正穿越漫長的時光隧道,彈去歷史的灰塵,笑吟吟地向我走來。那一刻,我陶醉了,神交古人,物我兩忘,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隨著數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有幸認識了很多天南海北的書法愛好者,他們給了我許多指導和幫助,讓我的眼界不斷拓寬,也讓我對書法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著審美能力的提高,我的書法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時下的社會,人們追求物質財富本沒有錯,關鍵是把握分寸,調整心態。不浮躁,不空虛,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不但讀帖臨帖,還特別注重“字外功”的修煉,從而親近了傳統文化。研習書法,讓我氣定神閑,內心寧靜。
書法之路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