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肖克波)今年以來,河池市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為出發點,全力推動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脫貧。
該市主要措施:一是以實名制登記為基礎,摸清農村勞動力家底。2015年底,全市實現11個縣(市、區)139個鄉鎮就業信息網絡全覆蓋,利用就業信息網絡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進行全面實名登記。目前,該市已實名登記124.33萬名農村勞動力,初步形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庫。
二是以大型招聘會為契機,擴大就業崗位供給。今年以來,全市共舉辦“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31場,提供就業崗位5.37萬個,引導跨地區有組織勞務輸出8.61萬人,為農民工等各類求職人員提供免費就業咨詢服務32.25萬人次。
三是以技能培訓為著力點,提升農村務工人員職業水平。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對農村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3476人次,組織開展技能大賽11場次,參賽選手1317人。
四是以平臺建設為依托,帶動當地農民工實現就業。現已獲得大化縣、環江縣、都安縣3個自治區示范性農民工創業園建設項目,每個項目獲自治區補助資金500萬元。目前,大化縣將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納入該縣生態民族新城規劃中的就業創業工程,農民工創業園建成后,可接納50家以上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置業創業,可安置返鄉農民工、異地扶貧搬遷農民、城鎮失業人員創業就業3萬人以上。
五是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實現創業帶動就業。聯合金融、林業、水產畜牧獸醫等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的通知》(河人社發〔2015〕201號),從源頭上為農民工創業貸款提供保障,積極支持引導有創業意愿的外出務工者回鄉創業,帶動經濟實體周邊農民轉移就業。2016年,該市將小額擔保貸款限額由5萬元/人提高到10萬元/人,同時由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作為擔保機構,全面實施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全力推動大眾創業。
六是以勞務合作為引導,暢通轉移就業渠道。加強與區內外省市的勞務合作交流,保持與廣東、浙江、福建、廣西南寧、北海等地常態化勞務合作,為本地農村勞動力提供優質就業崗位。同時,搭建交流平臺,創新開展“鄉企勞務合作雙百活動”,定期組織100家以上民營企業與100個以上鄉鎮進行勞務對接,實現用工需要與就業意愿互動雙選。今年以來,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5932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