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婷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對虛擬攝影、特效與數字動畫技術的再思考
王曉婷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摘 要】動畫經過了百年的發展,終于在今天為人們帶來了如夢如幻的逼真視覺體驗。但是在數字時代下,有些動畫創作者在應用數字技術時,過分地夸張了動畫的奇特性,在動畫創作和制作中片面地追求奇特、華麗的視覺效果,進而造成了細節上的缺失,并且在作品中缺乏對人類基本情感的體現。
【關鍵詞】虛擬攝影;特效;數字動畫技術;再思考
與傳統的動畫電影相比,數字技術下的動畫電影不管是在創作手段、制作工藝還是敘事風格、表現形式、創作觀念上都有著不同的藝術氣質。特效和虛擬攝影是數字技術中的主要特征,動畫藝術領域這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得益于以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發展,特別是如今的美國大部分影片中都應用了數字技術在創造讓人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觀。
(一)數字技術改變了動畫藝術的創作手段。數字技術一方面轉變了動畫藝術的生產工藝,同時也大大改變了動畫藝術的創作手段。和以往的動畫電影不同,數字技術讓動畫電影天馬行空的想象成為了可能,讓電影具備了寬廣的表現空間、豐富的視聽語言以及想象力。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動畫拍攝中的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都產生了較大的改變,數字動畫在工作程序和制作流程上和傳統的動畫藝術理念都截然不同。例如,美國制作的數字動畫《玩具總動員》,這個電影全部是用電腦合成制作的,片中的1561個鏡頭沒有一個用到了傳統的繪畫技術,同時也不包括對實體物體的拍攝,但是電影中的76個虛擬人物卻個個活靈活現、性格鮮明。在創作手段上,數字時代的八聲道立體聲相比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杜比立體聲也有著較大的優勢,觀眾可以在觀影中聽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輕微聲響,也可以領略到山崩地裂般的震撼音效[1]。
(二)數字技術提升了動畫鏡頭的層次感。通過數字技術設計的動畫對象不再是以往的單一鏡頭畫面方式,而是有機結合了電影的美術、攝影和敘事風格等多種設計元素,這提升了動畫鏡頭畫面的層次感、復雜性和豐富性,其制作過程符合從概念到意向,最后到影像的規律。數字動畫激發了觀賞者心中沉淀的審美意向,根據電影情節的敘事需要,建立了虛擬的影像空間,并且應用獨特的視覺手法,在影片中加入了信息、情感和概念,并在最后以視覺形象表現了出來。
(三)數字動畫技術充分發揮了創作者的主觀能動性。
在數字動畫中,創作者可以充分發揮其在電影創作中的表現形式、敘事風格和創作觀念等藝術元素。在數字動畫制作中,銀幕中的每一個像素代替了鏡頭成了電影制作中的最小單位。因此這種影響也叫做“完全人工化影像”,它是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創造出來的像素形象,并且具有極強的影像真實感,具有制作方面的靈活性和無限可能性,因此影像的制作能力有著較強的可控制性。比如《阿凡達》這部電影,導演應用臉部運動編碼系統,將人類面部的表情數字化和量化,通過拍攝演員的真實面部表情和表演來模擬真人的表情。在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從創作劇本到創新設備,從應用3D效果到虛擬攝影,數字技術替代了原來的技術性操作,體現了全新的創作方面的主觀能動性[2]。
(一)對動畫視覺效果和敘事關系的把握。在當前的數字動畫作品中,常常會看到動畫創作者極力夸大數字特效而忽視了故事的敘事本性,這會導致制作出的作品存在一些不足和遺憾。當前環境下,如果單一的把數字技術當作工具來使用是難以滿足人們對動畫電影作品的審美需求的。動畫創作者需要懂得如何使用數字技術來增強動畫的藝術美感。筆者認為忽視了敘述的動畫電影是沒有生命力可言的,在數字時代,動畫電影創作者仍然需要把敘述放到電影制作的首位。比如我國2010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就獲得了喜人的成績,這部電影并沒有太華麗的視聽語言,但是由于具有充滿童真和想象力的故事情節,所以取得了成功。
(二)對動畫人物情感的把握。在數字時代,許多動畫電影創作者產生了對數字技術手段的過度依賴,進而忽視了對人類情感的表現。人們在驚嘆逼真的虛擬效果的同時,也需要得到靈魂和心靈的升華和洗滌[3]。動畫創作者需要將故事人物的獨特情感融入到動畫作品中,進而彰顯出自己的獨特風格。比如2010年的《怪物史萊克》就是充滿了人性的一個作品,動畫創作者不僅在數字技術中挖掘美、在標準中塑造了人物個性,而且為動畫人物的心靈融入了藝術美感。故事內容不僅吸引了兒童群體,而且也打動了許多成年觀眾,讓他們也找到了情感的寄托。
縱觀動畫電影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一段藝術和技術互動的歷史。應用了數字技術的動畫電影,其影響表現層次和影響表現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影像風格和視聽語言都得到了較大的豐富,這不僅提升了動畫創作者的創作心理和作品表現形式,而且提升了觀眾的觀影體驗,展現出了人類世界的情感美。
參考文獻:
[1]劉克達.初探數字動畫與實拍結合技術[J].新聞窗,2014,(01):45-46.
[2]鄭迎艷.淺析數字動畫中色彩元素的應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3):69-70.
[3]王芳雷.道是無形卻有形——論數字動畫技術在當今社會文化傳播領域的獨特價值[J].大眾文藝,2012,(06):57-58.
中圖分類號:J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