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 7月 15—18日,中國園藝學會、哈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哈密市農業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等承辦,新疆園藝學會等協辦的2016年“絲綢之路特色瓜果(哈密)高端論壇學術報告會”在哈密瓜之鄉新疆哈密市召開。開幕式由中國園藝學會副秘書長馬躍主持,出席大會的領導有哈密市農業局局長王志高、伊州區委副書記趙紅亮、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長杜永臣研究員、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劉君璞研究員、中國園藝學會副秘書長胡鴻等。趙紅亮副書記代表地方政府致歡迎辭,杜永臣研究員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此次論壇的舉辦是為了適應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配合園藝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同時展現了河南人民的援疆成就,標志園藝產業近年已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作為中國園藝學會的分支機構,西甜瓜專業委員會在組織全國學術交流活動方面做得很好。來自10余個省、市、自治區瓜果行業的科研與生產領域的50余位代表參加了論壇活動。
16日在與會代表考察哈密的瓜果產業基地前,哈密市伊州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阿克然木·玉努斯,副區長劉暉,伊州區委副書記楊冀東,區農業局局長張誼,區林業局局長王斌堂等當地主要領導專程看望與會代表,對參會瓜果專家表達了熱烈歡迎與感謝,希望專家們與哈密特色瓜果產業加強合作、交流。與會代表考察了天山鄉石城子村野山杏種植基地,花園鄉的貢瓜園基地,南湖鄉的哈密瓜原產地核心區栽培基地,五堡鎮哈密大棗原產地種植基地,現代農業園區的紅棗、葡萄標準化種植基地,哈密市測土配方專業配肥站。與會代表在考察中感受到:哈密獨特優越的光熱條件孕育了當地優質美味的瓜果,最著名的是以其地名命名的“哈密瓜”。本次“中國·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三屆哈密瓜節”,吸引了全國各地約8萬名游客,讓“哈密瓜”這一古老傳統品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中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輝。此次也是“中國·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三屆哈密瓜節”的主要組成部分。
17日論壇學術報告會:上午由中國園藝學會劉君璞副理事長主持,新疆林科院史彥江研究員、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朱更瑞研究員、浙江大學農學院楊景華教授、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張永兵博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王勇副研究員、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焦中高博士分別作了關于棗、桃、甜瓜、葡萄方面的產業發展及科研最新成果,下午由新疆園藝學會史彥江副理事長主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楊軍研究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趙榮華、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援疆干部高啟明博士分別作了新疆西瓜甜瓜、葡萄、棗的產業分析及研究進展。隨后與會代表開展了深入有效的學術研討與技術互動交流,哈密市當地從事哈密瓜、棗、葡萄、桃生產的科技人員深感這次全國性學術交流會的機會難得,在交流中受益匪淺;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則羨慕新疆的優越氣候條件及遼闊的生產空間,紛紛表達了與哈密當地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的強烈愿望。
作為“中國·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三屆哈密瓜節”系列活動之一,此次論壇通過學術報告與技術交流,使內地與新疆的科技聯系更緊密,相信本次論壇將促進先進的技術、理念及市場與哈密乃至全疆的優越光熱條件及富饒的土地資源相結合,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特色瓜果產業結出更璀璨的碩果。
優良美味西瓜甜瓜新品種的育成與推廣離不開本土的科研單位及優秀科學家,在此也特別介紹為新疆乃至全國西瓜甜瓜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2個代表性的農業科研單位。其一為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該中心主任伊鴻平研究員特別介紹了中心的光輝歷程:中心創始人——吳明珠院士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帶領科研團隊在西瓜甜瓜研究領域艱苦奮斗,于2008年成立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40余年風雨歷程,從最初的寥寥數人已發展到20余人研究團隊;擁有新疆吐魯番、喀什及海南三亞3個育種研發基地及功能實驗室,專職從事甜瓜及西瓜的育種、栽培及生物技術研究工作。培育并通過審定的西瓜甜瓜新品種近40個,鑒定科技成果6項。其中西瓜品種‘早佳’在新疆與南方產區40余載暢銷不衰,是國內西瓜育種的標桿品種。另一個為地處新疆鄯善縣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該所成立于1979年,也是吳明珠院士率領創建的以西瓜甜瓜和葡萄育種、栽培技術研究等為主的專業研究機構,在職員工60余人。該所與全國多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交流緊密,成果豐碩。所長廖新福研究員帶領全所員工在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奉獻青春,培育良種。如今市場風頭正勁、風靡全國的優質哈密瓜新品種‘西州密25號’即為該所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