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周末的傍晚,卻無人關注窗外外灘的燈紅酒綠,而是窩在辦公室里,與計算機、睡袋和紅牛相伴。咖啡與紅牛,更重要的是創意的火花幫助這些極客們完成了48小時的黑客馬拉松比賽。黑客馬拉松這種活動形式對于開發者并不陌生,然而這些來自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等地的開發者此次卻為區塊鏈(Blockchain)而來。
區塊鏈,這個聽起來有點艱澀的名詞,簡單地說是一種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持續生長的數據庫。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用于維持信息共享來源的分布式計算機網絡(distributednetwork of computers),是支持比特幣流通、交易的基礎技術。網絡中的每個節點(node)便是一個用戶,通過保存一個完整的交易歷史數據庫的副本,參與并維護信息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通過加密(encryption)確保安全一—所有交易會以加密形式登陸,包括時間、日期、參與者等。交易一旦入賬,不可被刪除、撤銷或修改。
“區塊鏈這一顛覆性的技術作為當下多種熱門概念的交集,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深刻地影響金融業在內的多個行業。”德勤中國華東區主管合伙人曾順福說,“對區塊鏈的積極應對或是被動接受,也將導致各行業內部的重新洗牌。”
如今,這項基于比特幣而生的技術,正在金融、醫療、車輛信息、食品供應鏈等場景化的領域體現自身的應用可能。
改變
區塊鏈對于金融業的意義在于將重塑金融業的基礎設施,從而帶來應用的改變。它所構建的信任生態系統可以在信息不對稱、不確定的環境下所生存,而在這樣一個網絡之中每個人能夠將貨幣資產(實體或虛擬)精確地進行價值和信用轉移。
此前,巴克萊銀行、瑞士信貸集團、摩根大通等42家全球頂級銀行已加入一個由金融技術公司R3領導的組織,著手為區塊鏈在銀行業中的使用制定行業標準和協議;2015年12月30日,納斯達克完成了基于區塊鏈平臺的首個證券交易,也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去中心化有著里程碑的意義。2009年比特幣區塊鏈的上線,被視作價值互聯網正式誕生的元年。
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和互聯網公司的金融化是近年來兩者融合的主題。然而一個金融公司是否互聯網化并不是靠是否做電商或者使用社交媒體而決定的。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肖風認為,現有的傳統金融機構應該利用價值互聯網的工具來改善內生的很多業務流程,改善附著在金融體系上的應用場景,將其互聯網化,從而將自己變成互聯網公司。
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塊鏈是傳統金融公司借勢轉型為互聯網公司的最佳利器。利用區塊鏈改造傳統金融機構核心的生產系統,同時把整個金融企業架構在互聯網上,這是金融業的發展方向。
比特幣上線以來已經運行了7年,這個試驗系統在傳統金融行業之外運行,沒有出現宕機,而且運行在這個網絡上的所有比特幣賬戶也沒有被黑客破解過。這使得歐美主流金融機構都在建立自己的區塊鏈實驗室,也設立風投基金投資區塊鏈的創業公司。這意味著區塊鏈這項技術,具有用來改變傳統金融機構基礎架構的巨大潛力。據Magister Advisor分析,2017年,銀行在區塊鏈開發的經費將超過10億美元一一是所有企業軟件板塊發展速度最快的。
肖風覺得,“互聯網金融的終局是點對點、端對端、P2P的金融服務”。不過,他也指出,“迄今為止,這項技術還處于實驗階段,其成熟度相當于1995~1998年之間的互聯網技術。那時我們也不認為互聯網能夠像現在這樣改變我們的世界。”
落地
“與美國、愛爾蘭的黑客馬拉松相比,中國的開發者更為關注應用場景,這說明中國開發者的創新更為‘接地氣。”德勤亞太區投資管理行業領導合伙人秦誼如此總結中國區塊鏈黑客馬拉松。
基于區塊鏈的“貨物鏈”(CargoChain)在比賽拔得頭籌,它能夠讓國際貿易更為環保和省時;二等獎的項目“智慧財產”(SmartPropertv);三等獎的項目BitMEDI,基于區塊鏈保存醫療記錄以及食物鏈、隨機數生成器、信用記錄分享系統等,都體現了區塊鏈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不過,黑客馬拉松僅是一個開始,一項技術從演示到真正的商業化、產品化仍需很長的過程。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德勤也保持著對這項新興技術的高度關注,其全球加密電子貨幣從屬于德勤全球數字化團隊(Deloitte Digital),團隊人數超過100人,研究如何運用技術提高現有服務以及探索建立在區塊鏈上的解決方案,并與多家全球頂級工程技術類高校和全球區塊鏈不同類型的開發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德勤區塊鏈平臺Rubix已與多家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合作開發了多個基于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業務的應用實例。除金融行業運用外,Rubix團隊也擁有并幫助企業策劃了近30個應用模型,有些在幫助企業論證階段,有些已進入實際操作模型建立階段。
毫無疑問,在大數據以及機器學習等一系列應用已經得到充分重視的前提下,區塊鏈在構建未來的數據架構上的巨大潛力已經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