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榮鑫
【摘 要】威爾第作為偉大的作曲家,對意大利歌劇藝術的發展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本文試闡述威爾第對意大利歌劇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威爾第;意大利歌劇;發展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78-01
19世紀的歐洲,威爾第作為著名的歌劇家,將一生都用于歌劇創作,并獲得了輝煌的成就,推動了意大利歌劇登上世界的舞臺,那也是意大利歌劇最輝煌的時代。威爾第的創作是在傳統意大利歌劇的基礎上,吸納其他民族優秀的藝術元素而逐漸形成的獨特的創作風格。
一、劇情環境的平衡
傳統的意大利歌劇追求宏大的場面,熱衷于以華麗的裝飾粉飾外在,忽略了劇情結構的合理性和展開的有序性,甚至為了迎合觀眾的消遣,而特意添加與劇情毫無干系的滑稽元素,削弱了歌劇的連貫性和情節張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威爾第利用巧妙的方式,實現了歌劇環境的平衡。首先,威爾第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聲樂部分音樂的寫作,使表現“人聲”為主要載體的歌劇藝術能保持審美特性。因此,威爾第的歌劇作品中,都在滿足歌唱者表現欲的同時,還有效契合了音樂和劇情的走向,使觀眾能夠欣賞到歌劇的整體性美感和協調感;其次,威爾第在其創作后期極為重視樂器和聲織體寫作的搭配。19世紀40年代法國歌劇音樂所展現的恢弘氣勢和舞臺的細致表現手法,帶給威爾第獨特的感受。同時威爾第也從德國歌劇管弦樂的夸張表現手法中,體會到了管弦樂對歌劇劇情的推動作用,經過不懈的努力,威爾第終于將細膩的表現手法、恢弘的氣勢完美融入到自身的作品中,使其作品極具震撼效果。例如,在作品《奧賽羅》中,威爾第實現了聲樂部分的鮮明個性與管弦樂的戲劇性的完美結合。作品第五場中,威爾第以凝重的音樂伴奏,完美演繹出了奧賽羅中計后內心的痛苦情緒,使觀眾在刻意營造出的壓抑、苦悶中,清晰地體驗到如火山爆發般的情感[1]。
二、人物性格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威爾第歌劇的另一大特色,細致的人物形象促使威爾第歌劇進入了新的高度。首先,威爾第將世俗的因素融入到古老的宗教神話中,并對于嚴謹的歷史背景配以人文主義色彩,對于小人物的平凡人生也敢于在自身的歌劇作品中描述,可以說,威爾第的作品在那個時代敢于直面現實社會的黑暗及冷酷的一面,并在作品中多處體現出對飽受壓迫、摧殘的人們的深切同情;其次,威爾第的創作風格也有過一段較長的轉型期,其最初創作風格為“宣傳畫”式風格,后來逐漸演變成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創作手法。直到晚期,威爾第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成熟起來,威爾第才開始注重刻畫歌劇人物細致的心理,以及挖掘更深層次的藝術形象。威爾第晚期的幾部經典作品不僅能使觀眾欣賞到氣勢恢宏的戲劇場面,還將更加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刻畫展現在了觀眾面前。例如,在《弄臣》中,威爾第刻畫出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弄臣內心痛苦、卑俗的形象,少女吉爾達單純浪漫的形象,公爵輕佻的形象等。歌劇音樂的旋律線條具有鮮明的高低起伏,將戀愛中少女那份激動、欣喜、不安的心情生動地刻畫了出來[2]。
三、對歌劇聲樂部分的革新
19世紀初的意大利歌劇形勢岌岌可危,雖然在多位著名歌劇藝術家的努力下有好轉的趨勢,但長期的弊端并非短時間內就能擺脫。這些弊端存在越久,對當時劇院上座率的影響就越高,甚至最后被觀眾所厭惡,因此意大利歌劇必須進行革新。威爾第獨有的歌劇觀點是累積其他歌劇藝術家創作經驗,再加上本身的思索及觀察成果而逐漸形成的。威爾第意識到,舊有的創作風格和教條式的規定是阻礙意大利歌劇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革新的第一步必然為革舊。威爾第主張創作具有較高思想性的歌劇作品,極力摒棄各種形式主義,他特別強調歌劇演員不應只進行自我表現,更應將表演面向觀眾。
首先,他廢除了作曲家與歌唱家的從屬關系,使雙方恢復正常狀態,并在創作中,嚴格限制了歌唱家的演唱,要求作曲家盡量圍繞規范、詳細的主題,明確規劃歌唱家在各個部分的演唱。這樣一來,就能避免演唱脫離歌劇劇情,從而使歌劇劇情能以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進行;其次,由于觀眾的極力推崇,歌劇中詠嘆調的地位不斷提升,致使詠嘆調的唱段逐漸復雜化,各種弊端層出不窮。威爾第堅決堅持自身的藝術原則,堅持突出劇情發展,平衡演員的獨唱環節。同時,作為意大利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在聲樂部分的創作,充分繼承了意大利“美聲唱法”的優勢[3]。
四、結語
作為意大利最為著名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在傳統的意大利歌劇基礎上,不斷吸收世界優秀的藝術元素,逐漸形成既具有其他民族藝術元素又能保留自身民族優秀傳統元素的創作風格,極大地促進了意大利歌劇的發展,使意大利歌劇踏入了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楊志玲.威爾第歌劇的創作特征[J].大舞臺,2014,(05):161-162.
[2]黃品銘.巔峰歌劇,繞不開的威爾第[J].大眾文藝,2015,(08):156.
[3]劉錦,于海濤.論威爾第對意大利歌劇的革新[J].大舞臺,2011,(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