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
【摘 要】2015年12月5日晚,《中國之星》迎來了第三場比拼,歌手譚維維登上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的舞臺,與華陰老腔藝人們合作演繹原創混搭版的新式搖滾作品《給你一點顏色》,一開口就震撼全場,讓大家在朋友圈為之刷屏。那么,究竟何為“老腔”?究竟什么原因使瀕臨衰落的老腔重返舞臺?又是怎樣的觸動給了歌手譚維維靈感,使中國最早的搖滾“華陰老腔”與現代搖滾結合呢?諸多疑問或許至今仍縈繞于心,筆者撰寫本文,希望能為大家解除一些疑惑,也旨在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
【關鍵詞】華陰老腔;譚維維;新式搖滾
中圖分類號:J6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86-02
一、華陰老腔
(一)華陰老腔的源流及產生
華陰老腔,被稱為是“黃土地上最早的搖滾”“黃河岸邊最痛快的嘶吼”“這片土地上人們最心底的吶喊”。它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之一,從西漢濫觴,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位于黃河、渭河、洛河交匯處的華陰市雙泉村是它唯一的發祥地和傳承地。
據《前漢書》《華陰縣志》及雙泉村中聳立的碑石記載:京師倉又名華倉、京師庾倉,遺址一面依山,三面臨崖,地勢高敞,形勢險要,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倉城。2000多年前,在雙泉村這塊土山上曾堆放著成千上萬擔糧食,這些糧食就地加工,然后通過漕運送往京師,源遠流長的老腔和這漕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離雙泉村幾公里的地方是黃河、渭河和洛河的交匯處,水路的便捷使這里成為了漢代的水運碼頭。當年,糧倉的糧食就是通過這個碼頭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也就造就了附近百姓依賴碼頭為生、從事船工的生活。在逆水拉船的征途中,為了消除精神上的疲勞,釋放力量和情緒,船工們一邊勞作,一邊哼起附近雙泉村流行的民間說唱,還有人用槳在甲板或船舷上為他們拍打著節奏。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的聲律磨合,一種一人領唱、眾人幫腔的“拉坡調”應運而生,后來人們把這種“調”稱為“華陰老腔”。
(二)華陰老腔的特征
老腔唱腔的特征是以陜西省秦聲聲腔體系為基礎,其中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上述的“拉坡調”。所謂“拉坡”是一本戲在由主唱唱到最后兩句時便大吼一聲,隨之全臺所有的人都跟上相和,聲調激昂雄壯、氣氛熱烈,不僅增強了劇情,而且把演出情緒推向一個連續性的高潮。“眾人幫腔滿臺吼,驚木一擊泣鬼神”就是對這種唱腔最形象的描述。
二、中國歌手譚維維和《給你一點顏色》
(一)譚維維簡介及歌曲的創作靈感
譚維維,中國內地女歌手,1982年出生于四川自貢。2002年參加全國歌手大獎賽獲優秀獎,2005年參加維也納金色大廳中國新春音樂會,2006年參加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獲得成都賽區冠軍、全國總決賽亞軍,同年并發表首支個人單曲及首張個人專輯;2008年4月在北京首開個人演唱會,2009年榮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2011年獲得第11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2015年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并進入總決賽;同年11月,加盟東方衛視競唱節目《中國之星》,在第三期以一首原創曲目《給你一點顏色》獲得當期冠軍。
2015年12月5日晚,《中國之星》迎來了第三場比拼,中國歌手譚維維登上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的舞臺,與華陰老腔藝人們合作演繹原創混搭版搖滾作品《給你一點顏色》,一開口就震撼全場,也讓大家在朋友圈為之刷屏。當談及歌曲的創作靈感時,譚維維自述道:“我們當下聽到的很多搖滾樂都來自西方,我希望尋找中國民間傳統的或者更久遠的音樂元素;在尋找和思索中,就找到了2000多年前的“中國最早搖滾”華陰老腔;《給你一點顏色》這首歌曲就是我想做的東西方音樂的碰撞。①”對于民族樂與搖滾樂的混搭,將具有民族性元素的東西在音樂上放大,把中國傳統音樂以一種新式的方法進行演繹,或許正像譚維維所說的,這就是她想做的一種音樂,這就是她血液里的東西。
(二)歌曲《給你一點顏色》的表演形式
該曲在表演形式上大膽嘗試了與中國最早搖滾“華陰老腔”的糅合。有史料記載:最早華陰老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皮影戲,也就是我們過去稱的“傀儡戲”,“皮影表演,老腔伴唱”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華陰老腔。老腔用于演奏的樂器據說有二十幾種,一些已經失傳,現在仍在使用的有十幾種。譚維維在《中國之星》第三期演繹原創作品《給你一點顏色》時,邀請了陜西省華陰市的老腔藝術家伴奏,將現代搖滾樂與老腔表演結合起來,這種新式組合讓全場觀眾耳目一新。當晚,譚維維也邀請到“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健作為本場原創作品表演的推薦人,而崔健卻自嘲道:“看了彩排后,我覺得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我并不是推薦人,我是傾聽者。”話音剛落,鑼鼓聲、月琴聲、二胡聲、梆子聲、喇叭聲、鈴鐺聲、木頭敲擊板凳的聲音瞬間響了起來。除了二胡外,所有的腔調與樂器都是那么的熱烈、奔放;藝人們或相互調侃,或賣力演奏,唱的人運足了底氣、鼓脹了血脈、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吼出來,奏的人更是有山崩地裂的氣概。現場演奏的五位老腔藝術家中,有一人使用棗木敲打條凳發出聲響,這一獨特的演奏方式也讓劉歡躍躍欲試,但他只敲了幾下就滿頭大汗;崔健大叔更是激動,非要說華陰老腔是教科書級別的搖滾樂。現場觀眾更是為之歡呼,掌聲不斷。據筆者所知,《給你一點顏色》原是崔健2005年發行的第五張個人專輯,共十一首作品,其中收錄有民族性的甘肅青海的醉八仙采樣《城市船夫》音樂作品等。此專輯分為紅、黃、藍三種顏色、三種主題,紅色象征心靈,藍色象征智慧,黃色象征愛情。專輯內有流行、搖滾、電子和Hip-Hop等音樂種類。專輯主題按顏色三原色“紅、黃、藍”分成三大類,從農民、民工到城市文化青年、網蟲都有所涉及,充滿了城市和農村現狀的比較。雖然同名,但此次譚維維版的《給你一點顏色》與崔健版的大相徑庭,譚維維大膽嘗試將顏色、老腔、搖滾多元素加以融合,再加上一種時代性共同的審美情感——對生態環境惡化的直接感受,這種“傳統與現代、老腔與新音、經典與時尚”等多元文化的和諧統一,堪稱完美。下面筆者斗膽就譚維維版的《給你一點顏色》做出以下簡要分析:
(三)《給你一點顏色》的歌詞淺析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譚維維、華陰老腔老藝人們時,很少有人會回過頭來思考這首歌的歌詞。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中有一章是對歌詞的研究,強調歌詞的語言有特殊的意義,以特殊的方式發揮著作用。②可見,譚維維版《給你一點顏色》能獲得如此巨大的反響,跟歌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該曲歌詞分兩段,采用的是一種近乎直白的詰問形式,原意是這樣的:(第一段)女媧補天帶給我們美好家園,可后來由于人類的貪欲使世界變了顏色,歌詞以連問的形式表達生態的逐漸惡化,“為什么天空變成灰色、大地沒有綠色、人心不是紅色、雪山變成了黑色、犀牛沒有了角、大象沒有了牙、鯊魚沒有了鰭、鳥兒沒有了翅膀;啊……”(第二段)“天空和大地做伴、鳥兒圍著那太陽轉、華山和黃河做了伴、田里的谷子笑彎腰”,前幾句回憶曾經一切的美好,而后畫風突變,又以連問的形式表達世界失去了顏色,“為什么沙漠沒有綠洲、星星不再閃爍、花兒不再開了、世界沒有了顏色”;最后感嘆并發出呼吁:“為什么我們知道結果,為什么我們還在揮霍?我們需要停下腳步,該還世界一點顏色。”
據說,這首“神曲”被習大大推崇,其原因不僅因為音樂風格的轉變及演繹形式新穎(與華陰老腔的“混搭美”),或許還因為這具有警示意味的歌詞吧!《給你一點顏色》藝術化地告誡人們要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將這種共同的審美情感——對生態環境惡化的直接感受,以作品詰問的形式宣泄出來,最后以聲嘶力竭的形式吼出:“為什么我們知道結果,為什么我們還在揮霍?”尤其是全曲最后一聲“啊......”,仿佛是在以主人翁的姿態懇請人們停下腳步,還世界一點顏色......
三、華陰老腔版新式搖滾的發展趨向
華陰老腔被稱為“中國戲曲的活化石”,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以其豪放粗獷、大氣磅礴、情感頃刻發泄的老腔曲調,近乎原始、蒼涼悲壯的藝術表現形式征服了廣大觀眾,被譽為中國大地上“最古老的搖滾樂”。
譚維維演繹的《給你一點顏色》讓人們感受到了音樂的生命張力和爆發力,這種“搖滾與民粹的完美融合”也讓人無比振奮,令人不禁感嘆:原來中國也有這么好的音樂!其實,原生態的音樂就應該像這樣不拘泥于形式,華陰老腔以最舒服的方式表達情感,以最隨性的方式進行演繹,沒有很多的花哨形式,只是將經典的老腔和搖滾完美結合,這首歌現場演繹的視覺沖擊使人感到無比震撼,堪稱“神曲”。
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譚維維的《給你一點顏色》混搭老腔出新調,讓我們感受到原來音樂可以這么玩,也可以這么有味道。現在該曲的網絡點擊率已超過百萬,更有網傳譚維維將有望攜“華陰老腔”登上2016年的春晚舞臺。由此可見,老腔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越來越多的人已深深地感受到老腔藝術的魅力所在,相信它會在發展中不斷獲得新的力量,在保留原生態的基礎上,被更多的人了解及喜愛,與更多的人產生藝術共鳴。對于“華陰老腔”這一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我們希望看到它在這個文化產業化來臨的時代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筆者在此呼吁:作曲家在創作時可以加入民族性的傳統音樂元素,我們渴望看到“新的混搭”,也期待著具有民族性的傳統“老腔”與新世紀的音樂元素能擦出更多火花。
四、總結
話說譚維維的《給你一點顏色》,還真是給全國人民長“顏色”了,它是原生態民族音樂“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音樂完美結合的經典典范,是教科書級別的典范。如果大家仔細觀看視頻的話,會看到老腔藝人劉西倉拿起板凳盡情敲打時,連譚維維旁邊的貝斯手都為之震驚,以至于歌曲唱完時,五位老藝術家都已經走到后臺了,劉歡仍然控制不住激動之情,把他們重新邀請到舞臺上來。加上崔健的觀前“引薦”和觀后感慨,足以證明這五位藝術家(張喜民、張拾民、張全四、劉西倉、員玉堤)的分量,也正如譚維維自己所說的,若沒有這五位藝術家的話,她的這首作品是無法或者說很難完成的。當筆者偶然看到這個視頻,就馬上奮筆而書,可想而知這首《給你一點顏色》演繹得是多么震撼人心了。
注釋:
①上海《法制晚報》專訪。
②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第十一章中對歌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