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杰
【摘 要】由大衛(wèi)·弗蘭科爾執(zhí)導的電影《觀鳥大年》選取鳥類作為自然風趣點,集結(jié)好萊塢老中青三代喜劇翹楚于一堂,創(chuàng)造性地將一部看似傳統(tǒng)的記錄影片塑造為融自然風景與人文內(nèi)涵于一體的溫情喜劇。影片題材新穎,借觀鳥為切入點,展示了三位追夢人因“鳥”而實現(xiàn)精彩人生的歷程。
【關(guān)鍵詞】《觀鳥大年》;追夢人;博弈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25-02
電影《觀鳥大年》改編自馬克·歐布馬克西(Mark Obmascik)的同名小說,由大衛(wèi)·弗蘭科爾執(zhí)導,史蒂夫·馬丁、杰克·布萊克、歐文·威爾遜主演。整部片子以美國文化為背景,三位觀鳥愛好者的切身境遇為主線,加以美式幽默貫穿整劇,講述了布拉德(布萊克飾演)、斯圖(馬丁飾演)和肯尼(威爾遜飾演)三人為了追逐夢想,奪得觀鳥桂冠,在一次鳥類來襲的大年里,相繼離開工作崗位和家人,走進自然,踏上尋鳥的冒險之旅。一場長達一年的觀鳥博弈在三人間拉開序幕,然而在觀鳥的過程中,三人卻做出了不同的取舍,引發(fā)了觀眾對于人生信念與追求的思考。
一、《觀鳥大年》之追夢者
影片塑造了三位主人公:悲催的程序員布拉德、某公司的CEO斯圖、衛(wèi)冕冠軍肯尼。片中,布拉德生活在社會底層,36歲的他窮困潦倒,百無聊賴,做著一份自己并不喜歡的低收入工作,沒能堅持念完研究生,婚姻失敗,父子關(guān)系僵持,但他卻對觀鳥情有獨鐘。憑借能夠分辨數(shù)百種鳥類聲音的天賦,他決意參加超凡脫俗的“大年”比賽,希望一舉成名,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與自我價值。相比之下,閱歷豐富的CEO斯圖擁有龐大的公司,家庭幸福,衣食無憂,可謂典型的高富帥。然而,花甲之年的他卻面臨著精神危機的困擾,掙扎在事業(yè)與退休之間。為了夢想,也為了心中的疑慮,他毅然離開公司,前往觀鳥。記錄保持者肯尼是位裝修承包商,中產(chǎn)階級的代表,在上一屆大賽中他以觀賞到732種鳥的成績打破了記錄。為了衛(wèi)冕冠軍,他又一次參加了大賽,整日為鳥奔波近乎瘋狂,最終以觀察到755種鳥的數(shù)量刷新了自己的記錄。不難看出,片中的三人代表著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尋夢之人,不分年齡、不論階層,人人都在為夢想而奮斗。縱觀追夢人的形態(tài),也不外乎三人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有對現(xiàn)狀不滿,離了婚,叛了逆,花光積蓄,只為心中夢想的布拉德;也有在外人看來應(yīng)有盡有,卻在完成未盡夢想的路上走出心靈困境的斯圖。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更像是肯尼,取得過卓越成績,卻總是在仰望更高的未來,哪怕要付出一切代價也在所不惜。
二、三者之間的博弈
博弈指弈棋,最初主要是研究棋手們采取何種策略能夠在象棋、橋牌、賭博中取勝的問題,現(xiàn)多指個人或團隊在一定條件下,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依據(jù)所掌握的信息,同時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中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從中取得相應(yīng)結(jié)果或收益的過程。因此,博弈是一種策略的對抗,博弈無處不在。
電影《觀鳥大年》中,三位追夢人之間進行的觀鳥比賽亦是博弈現(xiàn)象的體現(xiàn)。比賽的機制是觀鳥者借助自己的經(jīng)驗及媒介提供的資訊,在跨度一年的時間內(nèi)穿越美洲比拼觀鳥數(shù)量,他們唯一需要準備的就是一年所需的財力。至于觀鳥的規(guī)則完全憑借良心,依靠個人的誠信,看見了鳥兒,哪怕沒有照片,只要能說出來都算。這種比賽方式的確令人難以置信,美國的誠信體系真能如此嗎?片中的情節(jié)或許會讓我們有所思:比如斯圖刻意隱瞞自己參加“大年”的事實,使志同道合的好友布拉德不滿到幾乎與之為敵;肯尼在找尋Flammer這種鳥時,并沒有僅僅因為聽到聲音就計數(shù)看到了一種鳥,因為他質(zhì)疑聽到的聲音有可能是其他人模仿的鳥叫聲,所以本著誠信,他執(zhí)意一定要親自看到鳥才算。由此可見,誠信在西方文化中已成為人們普遍踐行的社會價值觀。三人都沒有作偽地去參加比賽,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用自己的方式獲得了想要的東西,這場比賽也由最初的觀鳥博弈回歸到了主人公內(nèi)心世界的博弈。在觀鳥比賽中,三人竭盡所能,追隨內(nèi)心的選擇,施展各自的策略和行動。肯尼使出渾身解數(shù),不理塵世紛擾,完全癡迷于鳥類世界。他從未錯過任何一次觀鳥機會,還雇用司機以節(jié)約時間,想方設(shè)法讓潛在的對手分心。不同于肯尼,布拉德和斯圖兼顧了理想和現(xiàn)實,雖然有時難以兩全。也許是因為性情相投,兩人在觀鳥過程中相識相知,成為了忘年交,為了至少有一人能戰(zhàn)勝肯尼,他們甚至在比賽接近尾聲時采取了合作博弈的模式,利用彼此的優(yōu)勢,互惠雙贏。
三、博弈中的得與失
歷經(jīng)一年的比賽終于落下了帷幕,肯尼第一,布拉德第二,斯圖第四。這場博弈,肯尼看似贏了,但布拉德卻在電話里對斯圖說:“我們贏了,肯尼雖然看到的鳥最多,但我們在別處收獲的更多。”誠然,肯尼成功地蟬聯(lián)了冠軍,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愛人的離去。為了所謂的NO.1,他忽視了需要關(guān)心呵護的患病妻子,甚至放棄進醫(yī)院看望術(shù)前妻子的機會,還謊稱是因為天氣原因無法趕回。這一切都只因那顆保持巔峰記錄的心無法平靜,注定他會執(zhí)著于夢想而放棄其他,最終孑然一身,獨自在異鄉(xiāng)品嘗“天下第一”的昂貴代價。相反,程序員布拉德和CEO斯圖不但成就了夢想,還收獲了幸福。因為觀鳥,布拉德結(jié)識了好友斯圖,遇到了真愛。也是因為觀鳥,布拉德與父親終于打開話匣,解開心結(jié)。父親起初強烈反對布拉德參加大年,雙方冷言相對。可是,在父親生病住院期間,布拉德與父親分享了他參加大年拍攝的照片,特別談到了他最喜歡的金斑鸻:“僅有9英寸長,外觀讓很多人不想多看一眼,但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一生要飛過數(shù)十萬英里,無需護照、無需保安、完全自由。這種灰褐色的小鳥見過很多世面,卻是被人低估的一種鳥。”這不正是布拉德人生現(xiàn)狀的真實寫照嗎?此時的父親隱約明白了兒子的心聲,試圖走進他的世界,帶病邀請兒子一起到森林里尋找貓頭鷹。然而,父親在森林里身體狀態(tài)不佳,為了不成為拖累,他讓布拉德自己先行去找貓頭鷹,布拉德著迷般地答應(yīng)了。可在癡迷于尋鳥的途中,布拉德猛然意識到自己的愚蠢行為,頓時醒悟:“我在做什么?竟然把他一個人留在那!”接著匆忙回頭去找父親,然后父子并肩默契地觀鳥。相信此刻除了觀鳥,父子之間久違的親情才是更重要的。同樣,因為觀鳥,斯圖坦然面對生活,不再糾結(jié)于到底是該繼續(xù)工作還是瀟灑地退休,而是能夠放下所有身外之物,感悟人生。其實他身后一直都有個充滿溫馨的“家”支撐著他去完成一個幼稚的夢想,如今夢想實現(xiàn)與否已無關(guān)緊要,他懂得安定下來,懂得親情的可貴,享受帶著孫子去看候鳥時無邪的笑容。一路走來,布拉德與斯圖都明白了與夢想同行的親情、愛情、友情意味著什么,雖然未能如愿得到第一名,但他們收獲了人生的真諦,懂得了珍惜、感恩、取舍,可謂真正的贏家。
四、結(jié)語
人生如同一場博弈,取舍之間必有得失。正如片中的三位追夢人,有人為了夢想放棄了一切,成就卓越,卻失去最多;有人為了夢想付出了所有,盡管他不是第一,但他收獲了親情、友情、愛情;有人為了夢想終于懂得取舍,找到了更多樂趣,人生從而更有意義。舍與得的博弈也許并不需要在意結(jié)果,有舍有得的人生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嵇小康.大衛(wèi)·弗蘭科爾《觀鳥大年》有愛的鳥人鳥事[J].普洱,2012,(6):110.
[2]葛楊.說說博弈[J].群眾,2014,(9):73-76.
[3]蘇廣偉.淺談博弈論[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8,(3):24.
[4]李靜宇,李鵬.博弈中的失與得[J].中國儲運,2011,(9):54-55.
[5]胡蘇.生活中的博弈論[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