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鵬帆
【摘 要】本文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手機拍攝實踐,分別從手機攝影、表征方式、手機拍攝的意義闡釋等分析維度,討論日常生活中的手機拍攝現象,并由此引發對視覺影像的相關思考。
【關鍵詞】手機攝影;表征方式;意義闡釋
中圖分類號:J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32-01
照相誕生于19世紀上半葉,到現在不到200年歷史。照相是通過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主要設備包括傻瓜相機、數碼照相機、手機等。相比傳統照相技術,手機攝影優點在于簡單、方便、快速。傳統攝影通常會產生一種莊重的儀式感,手機攝影一定程度消減了儀式感,使得人們更樂意去使用。毋庸諱言,我們如今生活在視覺影像時代,日常生活本身已經被影像化。
一、手機攝影——一種新的表征方式
德波在《景觀社會》中斷言,“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spectacles)的龐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轉化為一個表象。”[1]身處景觀社會與信息社會之中,手機拍攝把日常生活的部分信息再呈現,成為我們在社會中生存的必備技能。
從視覺語言到文字語言,再從文字語言到視覺語言,這種認知常常被稱為人類交流的兩次飛躍。本文討論的使用手機將文字信息拍照屬于飛躍的第二個階段。在視覺影像統治的時代,作為早期主要表征方式的文字語言在現在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文字——一個表征方式,正在被圖片這種表征方式再表征,即通過使用手機將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文字信息拍攝下來進行新的表征。
互文是我國古詩文里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點說,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起來是分別說兩件事,實則是相互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其實就是一件事。文字語言和圖像語言作為我們表征世界、理解世界的兩種方式,在手機拍攝日常信息時,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我們理解生活的上下兩篇,撇開對信息理解的初衷,我們是在通過照片和文字這兩種媒介來記錄信息,看起來它們是分開的甚至充滿矛盾的,但是照片、文字都是對信息的記錄與理解,共同組成了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
二、手機攝影的意義闡釋
記錄的真實與真實的記錄。手機攝影通過復制的方式建構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并讓我們選擇“真實”來拍攝。照片與現實同形同構,照片成了現實的替代品,但它不等于現實本身,只是作為現實的影像存在。這是我們認清照片真實與現實真實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照片的真實是片面的真實,它可以記錄并保存真實。手機拍攝通過二維的平面來表現實體的存在,將在過去的某一瞬間的真實“定格”,這是區別于文字語言呈現的表達邏輯。文字是體現時間性的意象表征,是一種線性構成形態。而現代影像語言體現的是永遠的、現時的、空間性的事物。照片的文化邏輯是在建立一種空間意義上的聯系,在這種影像認知中,創造出了一種存在于現在,共時地并存于同一文化空間之中的表達,照片提供的短暫的時空存在為我們想要留住的時光提供了某種條件。
記錄的在場性顯現。照片作為一種文化陳述和傳播的承載媒介,是對文化陳述的語言表達的一種置換和擴展。與電影的表達方式不同,照片作為一種靜態影像,直接為我們提供了空間的直接性和時間的先在性,在拍攝的一瞬間我們可以自信地告訴別人我留住了想要的瞬間,同時在做完拍攝動作之后,我們再也不可能回到前一個瞬間,畫面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就已經形成了,是“曾經在那里的實在性。”照片為我們表現的似乎是關于“那時那地的過去進行或完成時態”。將我們平時有用的信息通過手機拍照存置下來,就是對無法留住的過去的一種記住。在短暫的瞬間,“照片能夠體現瞬間真實的場景,并使這種瞬間真實對應一種情感。”[2]筆者認為照片是賦予我們情感的,就是在“咔嚓”瞬間在我們滿懷驚喜與恐慌地按下按鈕,這一刻我們是激動、真誠的,我們感恩攝影為我們留住過去。
崇高性與視覺審美化。在康德看來,崇高通常是指個人和集體在面對難以超越對象和理解的可能性時所做的反應。我在這里所要討論的崇高是拍照帶給人們的崇高。世間萬物充滿了崇高,無論是我們遇見美的事物,還是我們碰到有用的生活信息,根據主觀判斷想要留住這一驚奇的事物時,我們便感覺到了崇高的存在。在拍攝實踐中,我們能夠時刻感受到崇高的存在。如果說能走進鏡框的一切事物都能稱之為對崇高的挽留,那么當我們使勁贊嘆所看到的信息可是又無法挽留的時刻,用手機拍下竟成了最好的“美”的交待,照片對文字信息的回應就是對崇高的欣賞。
三、結語
手機影像因為其自身的優勢具有強大的統治力。生活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已經被圖像包圍,圖像是圍城,也是打開圍城的門窗。視覺圖像不僅在向文字提出挑戰,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趨勢。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我們應該理性思考影像存在的價值,并提升視覺素養,做一個更清晰、準確、理性的現代人。
參考文獻:
[1]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王昭鳳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劉征.瞬間真實與他人的意義重組—從羅蘭·巴特最后兩次研討會分析其攝影觀[J].國際新聞界,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