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皇
【摘 要】文章在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框架下,分析了中國大陸電視健康節目發展的萌芽期、發展期和全媒體時期場域內權威的演變。在政治場、經濟場、醫學場的多重影響下,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位置的力量展開資本的追逐,呈現出來差異化的媒介信息生產。文章試圖通過歷史的關照和現實的反思,廓清電視健康節目是如何獲得自律的平衡。
【關鍵詞】場域;電視健康節目;權威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53-01
根據布爾迪厄的理論,人是作為知識的存在個體而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伴隨著階級社會的產生,權力要素滲透到知識領域,在此基礎上,布爾迪厄提出了構成知識的權力理論。就電視傳播而言,電視制作者作為電視節目的生產部門,體現為制作上的權威性,其機構的內在屬性就為電視節目的生產者帶來了權力,權力也隨之對知識發生著特定的作用,形成各式各樣的權力性知識。在健康傳播類電視節目領域中,各個權威專家的話語權就體現為知識的權威,這些權威者對健康傳播進行著闡釋和全面的支配與操縱。
作為電視媒介,健康傳播類電視節目自身所形成的場域從本質上來說,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之中,專家、著名醫生及學者同電視制作者共同運用知識權力建構著場域的游戲規則。但伴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不斷發展與普及,更多的受眾群體有了重新建構場域游戲規則的空間,他們開始制定適合自己游戲規則的新場域空間,以獲取便于自身接受的健康知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視媒介的場域的發展呈現出由封閉到開放的狀態。
封閉或者開放的場域狀態,都不能一概而論地判斷孰優孰劣,都必須結合當下的經濟、社會、技術等大環境。萌芽期的中國大陸電視健康傳播場域是一個非常小的場域,相對封閉,同時又比較脆弱,受政治場影響巨大,受經濟場等其他場域影響甚微。“封閉”在歷史的視域中總是落后的代名詞,但是這一時期的封閉也帶來了熒屏的干凈清爽,沒有滿屏叫囂的各路“專家”、“達人”、“養生明星”和充斥五花八門的硬廣、軟廣的各類保健品、藥品。這些現象在發展期卻大行其道,借“養生”之名,行“養生意”之實;借頻道公共資源,騙取觀眾錢財,誤導百姓養生,這些發展期場域開放的副作用與場內健康知識產品的繁榮并駕齊驅。
全媒體時代,消費主義傾向侵入健康傳播,“《養生堂》節目推薦產品”、“央視《健康之路》指定保健品”等將電視健康節目延伸到了各類電商的線上產業鏈。前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在總結“張悟本事件”時,提到“這既說明群眾對健康咨詢的渴盼,也暴露了我們權威準確信息的發布還不夠”。的確,看病貴、看病難是社會問題、是百姓憂慮,再加上“新醫改”、老齡化、放開二胎等社會背景,所以對健康知識的強烈渴求,讓“養生大師們”走上神壇。然而,事實上,回溯中國大陸電視健康節目發展的萌芽期,我們也不難發現群眾對健康知識的渴求和呼吁并不比現在弱,電視臺的觀眾來信中對健康知識的期盼是穩定的反饋內容之一。
在布爾迪厄的社會實踐論中,從場域本身具體的結構來看,由于資本的不平等分配,所以場域作為位置空間的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永恒斗爭的場所。每個獲準進入場域的行動者必然會受到場域邏輯的壓力,也就是會認同場域的游戲規則,這就是所謂入場費。①各種參與的角色認同場內游戲規則,得以入場。基數龐大、個體弱勢的電視觀眾也要付出時間和注意力,觀看電視節目,付出最基本的入場費。
中國大陸電視健康節目發展的萌芽期,有著高額的入場費,國家主流電視臺之外的組織、個人等經濟、社會力量難以進入封閉的場域,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場的子場,配合國家建設大局和生產勞動需要;探索發展期受經濟場輻射嚴重,入場費大幅降低,各類藥企以節目贊助、購買時段等形式敲開電視臺的大門,經濟資本包裝下的“養生大師”登臺入室也獲得入場券,各類社會名人以其名人效應的社會資本也進入場內,變成文化資本轉化的發動機。低價的入場費帶來了更為復雜的結構關系和資本角逐,出現了“真健康”和“假養生”魚目混珠的混亂局面。可見,不同歷史時期的入場費,一直在不斷變化,它像一只無形的手操控著各種角色和資本的進場、出場,從而間接掌控著場內的結構和力量,以及與其他場之間的關系。
無論技術如何變化,資本的力量依然由政治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符號資本構成,場域的結構依然由相對位置和權利的對比來呈現,所有參與角色都必須服從場內游戲規則才得以入場,場域也才得以成立。從這個角度說,不論全媒體時代的電視健康節目將出現多少塊屏幕共享內容,虛擬現實技術將社會情境和物質情境剝離得有多么徹底,“把關人”在自媒體時代話語權是否喪失,只要有場域,就有入場費,就有游戲規則,而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依然是政府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的一紙決策依然能有效改變電視健康場域生態。而在權威的消解與重構中,從場域封閉和開放的轉換間,都需要相應的條件,這不僅包括社會背景、文化習俗、媒介發展形勢,還需要場域的控制者提供一定的路徑,使空間的入口開放而包容。
注釋:
①朱國華.場域與實踐:略論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