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翔
【摘 要】國家之間通過藝術上的交流不僅能夠達到弘揚藝術、推動藝術事業發展的作用,而且也能夠使雙邊在文化上互相認同,從而形成良好持久的國際關系。本文通過研究如何借助黑龍江地緣優勢促進對俄藝術交流,進一步分析其中的利害關系,希望對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地緣優勢;中俄;文化藝術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70-01
一、中俄藝術交流現狀及意義
俄羅斯自古以來便是與中國在地理上最近的國家之一,良好的地緣關系使得兩國交往頻繁,交往的歷史達到了四百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兩國從藝術等各個方面相互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交往傳統,兩國人民也在交往當中產生了濃厚的情誼。時至今日,我國政府繼續鼓勵增進對俄的交流,通過文化節、語言年等活動,利用藝術節目的輸出來加強對俄的影響力。而俄羅斯也積極派出藝術團體到中國來演出,進行良好的互動。
總體來說,中俄藝術交流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通過藝術上的交流能夠打開文化市場,提升雙方藝術水平,使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國際關系,防范沖突,維護雙邊和平。所以,中俄藝術交流工作是一項長遠的工作,不容忽視,并應繼續采取措施進行積極開展。
二、黑龍江對俄藝術交流之地緣優勢
憑借優越的地緣優勢,黑龍江作為中俄交流的一座橋梁,自古便與俄羅斯互相貿易往來。就地理方位而言,黑龍江東部與北部依傍著烏蘇里江以及黑龍江兩條界河與俄羅斯遙相對望,由于這一優勢,現今哈爾濱、牡丹江、虎林、東寧、黑河等城市都與俄羅斯建立了很好的貿易合作關系[1]。
近年來,為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黑龍江以省會哈爾濱為首的各大城市開始紛紛采取措施與俄羅斯進行藝術上的交流,通過交流雙邊不僅欣賞到了美好的藝術作品,也使雙邊發現了新的商機,實現了商業市場上的互利共贏。
三、黑龍江對俄藝術交流的不足及對策
盡管黑龍江各個城市積極應對中俄藝術交流,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交流渠道不夠多元,主要以官方為主,而民間藝術力量卻很少調動;品牌塑造缺少中國特色,缺少具有國際營銷力的藝術交流活動品牌;藝術交流的市場營銷機制不夠完善,缺少信息調查工作及后續工作的跟進等。這些因素都限制了黑龍江對俄藝術交流的影響作用,需要進行改進。若想做到這一點,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廣拓藝術交流的渠道與平臺,進一步打造黑龍江對俄藝術交流的活動品牌。依靠優惠政策的支持,發展民間藝術力量加入到對俄的藝術交流中去,通過官方與民間的結合,全力推進對俄羅斯的藝術輸送。同時,也可以通過雙邊官方人員的溝通,在俄羅斯設立專門的電視節目來播放我國的藝術節目,利用多重媒體的形式來弘揚中華藝術,進而打開俄羅斯的藝術文化市場。黑龍江地區要著重構建具有影響力的中俄藝術交流活動的品牌,通過品牌優勢發展國際旅游業,從而促進龍江地區的經濟發展[2]。
第二,應當大力培養兼具藝術、商業與俄語知識的人才。語言是中俄雙邊交流的重要工具。當前俄語人才雖多,但是兼具藝術、商業與俄語知識的綜合型人才卻不多。因此,應當在學校設立俄語課,鼓勵孩子們學習俄語,可以聘請俄羅斯教師作為外教來教授俄語課程。同時,藝術機構也應當聘請一些俄語人才作為骨干,以方便于同俄羅斯方面交涉,從而達成有效的溝通,實現藝術營銷的目的。
第三,旅游與藝術互動,促進彼此發展。由于地緣較近,黑龍江與俄羅斯雙邊在人文環境及藝術作品上都或多或少混入了對方的藝術風格,這也成為了當地一大特色,便利了旅游業的發展。例如,哈爾濱著名的圣索菲亞大教堂便是俄式建筑,以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觀賞。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便利于藝術的傳播,通過藝術家表演各式各樣的藝術節目,雙邊人民在旅游觀賞的同時也更加了解了兩國的藝術,起到了經濟與藝術雙重發展的作用。
第四,應當完善營銷模式,做好藝術與后續跟進工作的銜接。藝術與營銷工作的有效對接是拉動龍江經濟發展的利器。在藝術作品輸送之后,應當進行必要的信息調查工作,了解俄羅斯人民對中國藝術的看法,通過這些意見選擇更適合俄羅斯人民欣賞的中國節目,吸引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居民熱愛中國藝術,從而有針對性地在發展藝術的同時打開營銷市場,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結論
黑龍江省在與俄羅斯的藝術交流上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藝術的交流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不僅能夠提升雙邊藝術水平,也是拉動龍江地區發展的一大利器。所以,黑龍江應當繼續依靠這一優勢,通過藝術家不斷完善藝術作品,不斷輸送給俄羅斯,增進對俄藝術上的交流,此外,還要加大民間藝術力量的培養,形成民間與官方雙重藝術輸出的有力機制。同時,應當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通過藝術與營銷的結合,實現地區經濟的良性增長。
參考文獻:
[1]沈秋艷.關于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文化藝術交流的思考[J].藝術研究,2009,(02):22—23.
[2]李春艷,彭傳懷.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文化交流現狀、問題與對策[J].黑河學院學報,2013,(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