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促使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創新和發展。聲樂藝術作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缺乏聲樂理論的指導教學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聲樂藝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73-01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拓展,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需求,促使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創新和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家和各級政府紛紛采取多種措施支持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增加了相應投入,培養了專業人才,更好地促進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
聲樂藝術作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但是,當前我國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發展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未能全面考慮參與群眾的實際情況、缺乏聲樂理論方面的指導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對聲樂藝術的指導教學,因材施教,促進聲樂藝術的發展。
一、當前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全面考慮參與群眾實際情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促進了聲樂藝術的快速發展。但是,這些參與者構成十分復雜,聲樂水平參差不齊,參與者的年齡、學習能力的強弱等都存在不同,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未能全面考慮參與群眾實際情況,多數地區的群眾聲樂活動僅僅依靠文化館的幾名教師開展,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為了保證整體,常常選擇集中曲目,制約了聲樂藝術教學的效果。
(二)缺乏聲樂理論方面的指導教學。當前,我國部分文化館的聲樂教師雖然擁有較高的專業水準,有的甚至是當地著名的歌唱表演藝術家,具有豐富的聲樂知識,但是,他們在輔導群眾進行聲樂學習時,往往過于強調練習,對聲樂理論的學習有所忽視,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那些學員常常還不了解人體發聲器官的主要構成、發聲規律、呼吸等方面的知識,只單獨通過練習、演唱和表演,過于強調感覺訓練法,缺乏聲樂理論有針對性的教學,不利于學員聲樂演唱的進一步發展。
(三)忽視為群眾搭建展示自身的平臺。群眾參與聲樂藝術雖然是業余的,未能受到專業訓練,但是,他們普遍渴望能夠在聲樂學習中獲得激勵,想通過相關平臺展示自己,獲得別人肯定。然而,現階段群眾文化活動,對演出水平和演出效果都有一定的要求,很少能邀請群眾團隊登臺表演,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也往往是從業余選手中優中選優,這樣就容易挫傷群眾參與聲樂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長遠發展。
二、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向前發展的對策分析
正是因為當前我國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才會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促使人們積極思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讓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向前發展,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對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重視程度。群眾文化活動并非是群眾自發性的建設工作,往往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優秀藝術家的廣泛參與。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提高對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重視程度,加大投入力度,承擔起指導聲樂藝術發展的指導責任,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鼓勵文化館以及社會上的專業人士、藝術家們積極投身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去,為推動聲樂藝術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這些專業人士的參加可以有效提高群眾聲樂藝術水平,他們的指導更具有實用性和專業性,可以有效地促進聲樂藝術的發展。
(二)加大對聲樂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文化館對培養群眾文化活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承擔著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重要責任。但是,當前很多文化館開展的活動數量相對較少,人才培養不足,降低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制約了群眾文化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對群眾性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充分了解群眾需求,以更加專業的水平和責任心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培訓工作,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為我國聲樂藝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把聲樂藝術扎根于群眾文化活動。聲樂藝術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聲樂藝術扎根于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獲得向前發展的動力。文化館的專業技術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來促進聲樂藝術的發展。
三、結語
總之,當前群眾文化活動聲樂藝術存在著未能全面考慮參與群眾實際情況、缺乏聲樂理論方面的指導教學、忽視為群眾搭建展示自身的平臺等問題,我們要提高對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聲樂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把聲樂藝術扎根于群眾文化活動,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文獻:
[1]但永芳.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聲樂藝術的普及和發展[J].雪蓮,2015,(8):102-103.
[2]劉強.論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的再發展[J].北方音樂,2015,35(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