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草+王春燕



【摘要】研究者運用《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子量表五“游戲與活動”,對H市9所省一級幼兒園27個班級的游戲活動質量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目前H市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處于中等偏良好水平。其中,材料與空間維度得分最高,游戲設計與指導次之,機會與時間最低;在九類游戲活動中,美術游戲活動質量最高,音樂/律動游戲活動質量最低。建議教師從提高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和可操作性、增強游戲時間分配的均衡性及提高游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有效性等方面著力,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活動;游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5-0014-04
游戲與兒童、童年是密不可分的,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價值。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不斷得到落實,幼兒園游戲活動不斷向縱深推進。本研究運用《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子量表五“游戲與活動”,對H市9所省一級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質量進行了測查與分析,試圖管中窺豹,了解當下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現狀,進而為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提供相關教育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1.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研究者以非參與式身份進入H市9所省一級幼兒園,隨機抽測了27個班級,小、中、大班各9個。研究者既使用量表進行測查,又對教師進行了相關訪談,還對所拍攝的13個游戲活動視頻資料進行了文字轉錄分析。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李克建等人(2013)研制的《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子量表五“游戲與活動”,對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進行測查。量表研制者報告“游戲與活動”子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9,可被單獨用于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的評定。
“游戲與活動”子量表共有10個項目、31個子項目(見表1),分為材料與空間、機會與時間、游戲設計與指導三個維度。其中的子項目作四級評分,分別為不適宜(1分)、最低要求(3分)、良好(5分)、優秀(7分)。項目得分則根據子項目得分換算而來,分值為1~7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總體情況
從材料與空間、機會與時間、游戲設計與指導三個維度得分情況看,H市9所省一級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質量整體處于中等偏良好水平,三個維度的均值在4.5~5.1分之間。其中,材料與空間維度得分最高(均值5.01),其次為游戲設計與指導維度(均值4.56),得分最低的是機會與時間維度(均值4.55)。
對27個班級樣本數據(除“音響設備和電腦”外的9個項目)進行的描述性統計發現,美術項目得分最高(均值5.40),音樂/律動項目得分最低(均值3.73)(見表2)。
從9所幼兒園三個年齡段的數據看,游戲活動質量均處于中等偏良好水平,均值在4.5~5分之間,且分布均勻。從均值看,大班的游戲活動質量(均值4.855)高于中班(均值4.68)和小班(均值4.57)。
2.樣本幼兒園游戲活動具體情況
(1)材料與空間
從表3看,美術、建構、精細操作、自然/科學、沙/水、角色/戲劇游戲的得分處于良好偏優秀水平,語言、數學游戲的得分處于中等水平,而音樂/律動游戲得分僅略高于最低要求。
(2)機會與時間
機會與時間維度總體得分普遍低于材料與空間維度。從表4看,達到良好水平的為語言、美術和建構游戲,而音樂/律動和沙/水游戲僅高于最低水平,其他游戲介于最低水平與良好水平之間。
(3)游戲設計與指導
游戲設計與指導維度總體處于中等偏良好水平(見表5)。其中,建構游戲的標準差比較大,說明不同幼兒園在這一游戲類型上的差異比較明顯。
(4)游戲設計與指導策略
研究者將游戲導入方式分為三種:直接進入式、交代任務式和經驗引入式。直接進入式多為自由游戲,教師只要將游戲材料交給幼兒,或組織幼兒到戶外場地活動即可。交代任務式多為有一定結構的游戲,教師主要進行游戲任務分配、介紹新材料等指導。經驗引入式多為結構性較高、情境性較強的規則游戲。從視頻資料分析看,經驗引入式3次,直接進入式和交代任務式均為5次。
對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指導行為頻次、頻率的統計發現,教師平均一分鐘要進行2.08次顯性指導。
引發指導行為的主體主要是教師,占83.1%。在由幼兒引發的指導行為中,中、大班幼兒主動引發教師指導的次數比小班多,主要表現為幼兒主動邀請教師參與自己的游戲、欣賞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等。
研究者將教師的指導意圖分為阻止、示范、幫助、指示、了解五種。阻止是指制止幼兒游離于游戲之外的行為,占2.9%。示范是指教師通過樹立榜樣行為方式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占12.6%。幫助是指教師以各種身份協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游戲,占16%。指示是指教師直接指導幼兒的游戲,占31.8%。了解是指教師在不清楚幼兒游戲狀態的情況下,以詢問的方式了解幼兒的想法和幼兒游戲的現狀,以期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占36.7%。可見,在幾類教師指導意圖中,阻止占比最小,了解占比最大。
研究者將教師的指導方式劃分為語言、行為、語言+行為三種。統計發現,教師的指導方式以語言為主(占58.3%),其次是語言+行為(占35.6%),最少的是單純的行為指導(占6.1%)。
研究者又將指導效果分為積極、消極、無影響三種。積極效果指能夠促使幼兒在游戲中的語言、行為等諸多方面朝好的方向發展。消極效果指對幼兒的發展造成了干擾或限制。無影響指幼兒在教師指導前后的行為表現沒有什么差異。統計發現,積極指導效果占77%,無影響占21.8%,消極指導效果占1.2%。
游戲后教師的總結一般涉及總結游戲經驗、總結幼兒表現、點評游戲材料、提醒幼兒整理等方面。統計發現,總結游戲經驗占比最大(占36.3%),其次為總結幼兒表現(占27.3%),而點評游戲材料和提醒幼兒整理均占18.2%。
三、討論與分析
本研究表明,H市9所省一級幼兒園的游戲活動總體質量處于中等偏良好水平。其中,材料與空間維度得分最高,游戲設計與指導次之,機會與時間得分最低。這說明H市9所省一級幼兒園游戲的“軟件”水平低于“硬件”水平。在九類游戲活動中,美術游戲活動質量最高,音樂/律動游戲活動質量最低。這可能與音樂/律動游戲中供幼兒自主操作的游戲材料偏少、教師給予的機會與時間也偏少有關。此外,對三個年齡段幼兒游戲質量的分析發現,游戲質量總體呈隨年齡增長遞增趨勢,小班幼兒游戲質量最低,大班幼兒游戲質量最高。基于以上研究結論,研究者認為,可以從提高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和可操作性、增強游戲時間分配的均衡性、提高游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有效性等方面著力,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
1.提高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表明,樣本幼兒園雖然在材料與空間維度得分最高,但九類游戲活動的材料投入不夠均衡。在材料與空間維度,美術游戲活動的得分為6.59分,接近優秀水平,而音樂/律動游戲活動得分僅為3.15分,勉強達到最低要求。游戲材料不夠均衡主要表現在數量上,美術材料數量充足,基本上是人手一套,而音樂/律動游戲材料數量很少,有的全班僅有1套器具。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樣本幼兒園的游戲材料可操作性較弱。一些園所在硬件上投入很大,添置了許多“看起來很美麗”的高結構化材料。這些游戲材料雖有很強的裝飾性、觀賞性,能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可操作性并不強,幼兒簡單擺弄后,往往會因發現無法與材料進行更多的互動而很快失去興趣。
為此,建議教師提高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和可操作性。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需求,調整各類游戲活動材料的投放比例,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豐富游戲材料的層次。例如,小班幼兒選擇游戲材料時往往目的性并不強,會“見什么選什么”,所以投放的游戲材料數量宜充足,且要有利于引發幼兒的生活經驗,〔1〕“可主要投放與他們生活聯系密切、與家庭生活有關的材料,要有一定的逼真度”。〔2〕中班幼兒的好奇心較強,對游戲材料的種類和性能等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可努力豐富游戲材料的數量及種類。〔3〕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日益豐富,對玩具的細節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增加投放“有細節特征的游戲材料,如豐富多彩的半成品,也可增加投放廢舊物品,以利于促進大班幼兒創造性及合作意識的發展”。〔4〕
2.增強游戲時間分配的均衡性
教學和游戲兩者之間不是“平行分離”,而是“相互融合”的,不是“單向流動”,而是“雙向互通”的,是在更高層次上的有效統一。〔5〕游戲活動“不是集體活動的鋪墊、延伸或補充”。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應增強不同游戲活動在時間分配上的均衡性。例如,音樂/律動游戲活動質量偏低的一個原因是材料配備不足,另一個原因是時間和機會少。沙/水游戲時間和機會也偏少。在9所樣本幼兒園中,活動室里基本沒有創設音樂/律動區角,也很少投放樂器、歌譜等材料。沙池面積也很有限,只能保證每個班級一周輪到使用一次。因此,可以考慮通過多種途徑為幼兒增加開展音樂/律動游戲和沙/水游戲的機會與時間。
3.提高游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有效性
本研究發現,教師對游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總體處于中等偏良好水平。教師對游戲活動的指導大多基于對游戲中幼兒的觀察和了解。維果茨基指出,觀察能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導幼兒游戲。〔6〕研究發現,樣本幼兒園的教師對游戲活動的指導行為頻率較高(1分鐘2.08次),說明教師在幼兒游戲活動過程中還沒有做到“充分放手”。有研究者發現,在日本,教師一般不插手幼兒的游戲,幼兒碰到了問題也等待他們自己解決,“我們之所以能等待,是因為我們選擇信任”。〔7〕相比之下,我們的教師要進一步放手,進一步增強對幼兒的信任感。
參考文獻:
〔1〕LIU YAN,PAN YUE JUAN,SONG HONG FEI.Comparative research on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lay:An approach to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refo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2005,(13):101-112.
〔2〕〔3〕〔4〕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31,231,522.
〔5〕胡靜.對幼兒園游戲與教學關系的再思考〔J〕.早期教育,2012,(6):10-12.
〔6〕邱學青.幼兒園游戲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幼兒教育,2003,255.
〔7〕約瑟夫·托賓,薛燁,唐澤真弓.重訪三種文化中的幼兒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