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馬霞


【摘要】本研究以60名3~6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采用自行設計的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實驗組幼兒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干預研究,以探討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實驗組幼兒和控制組幼兒在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實驗組幼兒在金錢概念的后測與延時后測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與延時后測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研究表明,錢幣主題游戲活動能顯著提高幼兒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對提高幼兒金錢使用能力的作用比對提高幼兒金錢概念的作用更為明顯。研究者據此提出了在幼兒園開展金錢教育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錢幣主題游戲;金錢概念;金錢使用能力;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5-0022-05
幼兒的金錢概念是指幼兒對錢幣的辨認(指認錢幣、說出錢幣面值)和對錢幣面值的比較(對錢幣面值大小進行兩兩比較、對錢幣進行排序)。幼兒的金錢使用能力是指幼兒在買賣活動或角色游戲過程中能正確使用金錢的行為。〔1〕國外有研究表明,兒童已有學習經濟概念的能力;早期家庭缺乏的金錢教育,可通過學校教育加以一定的補償;學校的金錢教育有利于兒童良好金錢使用習慣的形成,使其受益終身。〔2〕Brenner認為應在幼兒時期就教兒童認識錢幣及錢幣面值,為后續的理財教育作準備。〔3〕幼兒園的理財教育可以滲透到游戲和活動中去,通過游戲將理財教育融入其中,達到寓教于樂。〔4〕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幼兒的金錢教育在我國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有關幼兒金錢概念和金錢使用能力的研究亦十分缺乏。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實驗組幼兒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干預研究,以探討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發展的影響,并為幼兒園開展金錢教育提供相關建議。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湖南省邵陽市某普通幼兒園的小、中、大班每個年級各隨機選取50名幼兒,共計150名,男女各半,進行前測。對前測中幼兒金錢概念和金錢使用能力的得分按年級進行排名,篩選出各年級排名最后的10名男孩和10名女孩為被試,共計60名。將各年級被試按其得分和性別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人。一組為實驗組,接受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干預;另一組為控制組,不進行任何干預。
(二)研究工具
1.實驗材料
(1)游戲活動材料
5角和1元真硬幣若干;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紙幣代幣若干;幼兒繪畫作品、廢舊銀行卡、餐具及食品模型等。代幣由正反兩面組成,一面為人民幣圖片,另一面為研究者設計的代幣圖片。代幣圖片突出阿拉伯數字面額,以有助于幼兒的識別。
(2)測查材料
1角、5角、1元真硬幣若干,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紙幣代幣若干;糖果、玩具、水彩筆、幼兒繪本及ipad等商品若干。每件商品都貼有價格標簽,如棒棒糖5角、玩具5元、水彩筆10元、繪本20元、ipad500元等。
2.測查工具
采用臺灣鐘志從等編制的《幼兒金錢概念量表》和《幼兒金錢使用能力量表》對幼兒金錢概念和金錢使用能力進行測查,〔5〕問卷測試項目中所涉及的錢幣數額均改為大陸目前通用的錢幣數額。《幼兒金錢概念量表》包括“錢幣辨認”和“錢幣面值比較”兩部分。其中,錢幣辨認測試包含硬幣辨認與紙幣辨認,測試的題目分為兩部分:指認錢幣和說出錢幣面值,各11個題目。錢幣面值比較測試使用到11種錢幣,包括錢幣面值大小兩兩比較的18個題目和對11種錢幣按照面值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的1個題目。《幼兒金錢使用能力量表》的測試在買賣物品的角色游戲情境中進行,其中,買物品的情境共5個題目,賣物品的情境共10個題目。研制者報告,《幼兒金錢概念量表》和《幼兒金錢使用能力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91和0.89,評分者信度系數分別為0.93和1.00,表明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程序
1.前測和篩選被試
如上所述,使用《幼兒金錢概念量表》及《幼兒金錢使用能力量表》對150名幼兒進行前測。根據前測中的得分排名,篩選被試,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
2.開展錢幣主題游戲活動
對實驗組開展的錢幣主題游戲活動主要分為“我認識壓歲錢”“我的小小拍賣會”“我是小小理財家”和“我是聰明的消費者”四個主題(見表1)。將實驗組被試分為6組,每組5人。每組被試每個主題活動均參與3次,共計12次,每次30分鐘。每組被試每周開展2次活動,12次游戲活動持續2個月完成。
3.后測和延時后測
在所有被試完成12次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后,及時進行后測。2個月后,對被試進行延時后測。后測和延時后測的施測方式同前測。
(四)計分方法
1.幼兒金錢概念計分
參照毛妮娜的幼兒錢幣認知計分方法,〔6〕對被試的測試回答進行計分。在錢幣辨認測試中,被試每正確指認出一種錢幣計1分,指認錯誤或未指認計0分;每正確說出一種錢幣面值計1分,說錯或不說計0分。在錢幣面值比較測試中,每正確比較出兩種錢幣面值大小計1分,比較錯誤或不比較計0分;正確排序計1分,排錯或不排計0分。
2.幼兒金錢使用能力計分
參照鐘志從等修訂的《幼兒金錢使用能力量表》及毛妮娜編制的《3~6歲兒童錢幣應用能力研究記錄表》的計分方法,〔7,8〕對被試的測試行為和回答進行計分。在購買物品情境測試中,購買物品時知道該付錢計1分,未支付計0分;能正確支付計1分,錯誤支付計0分;簡單支付計1分,5元以內轉換支付計2分,10元以內轉換支付計3分,5元以內差價支付計4分,10元以內差價支付計5分,錯誤支付計0分;購買物品知道需找零計1分,不知道計0分;能正確計算找零計1分,計算錯誤計0分。各項得分相加總和為購買物品情境測試總分。在售賣物品情境測試中,知道售賣物品時該收錢計1分,未收錢計0分;能正確認識一定數量 范圍內的價格標簽計1分,不認識計0分;能正確賣出iPad計1分,不能計0分;售賣物品時知道需找零計1分,不知道計0分;能正確計算找零計1分,計算錯誤計0分。各項得分相加總和為售賣物品情境測試總分。
二、研究結果
(一)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描述性統計
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前測、后測及延時后測結果見表2。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前測比較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幼兒在前測中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得分所進行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被試在金錢概念(t=0.46,p>0.05)與金錢使用能力(t=-0.67,p>0.05)上差異不顯著。這表明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基礎水平相當。
(三)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比較
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后測中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得分所進行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被試在金錢概念(t=7.36,p<0.001,d=1.38)與金錢使用能力(t=12.52,p<0.001,d=1.70)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這表明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促進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發展有顯著效果。
(四)實驗組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和延時后測比較
為了考察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影響效果的穩定性,對實驗組幼兒在后測2個月之后再進行延時后測,并對后測和延時后測的結果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實驗組幼兒金錢概念的后測和延時后測之間差異顯著(t=2.07,p<0.05,d=0.09),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和延時后測之間差異不顯著(t=1.27,p>0.05)。這表明,2個月后,實驗組幼兒的金錢概念成績降低了并與后測差異顯著,而金錢使用能力保持穩定。為了進一步考察實驗組幼兒在金錢概念延時后測中的得分變化情況,對實驗組各年級幼兒在后測和延時后測中的金錢概念得分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相較于后測,在延時后測中,小班幼兒的金錢概念水平略有降低(M后測=31.90,M延時=31.30),中班幼兒的金錢概念水平略有降低(M后測=37.00,M延時=36.70),大班幼兒金錢概念水平基本保持不變(M后測=37.50,M延時=37.60)。
(五)控制組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前測和后測比較
對控制組幼兒在前測和后測中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得分所進行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控制組幼兒后測中的金錢概念(t=1.98,p>0.05)與金錢使用能力(t=1.80,p>0.05)得分均高于前測,但差異不顯著。這表明控制組幼兒的金錢概念水平與金錢使用能力在2個月的時間內略有提高。
三、討論
(一)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和控制組幼兒在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成績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這說明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對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提高達到了預期效果。Borden等人的研究表明,學校精心策劃的金錢教育活動有利于幫助幼兒打下良好的金融知識基礎、形成良好的金錢使用技能。〔9〕幼兒接觸錢幣的機會越多,對錢幣的了解就越多。〔10〕本研究使用逼真的人民幣圖片為游戲代幣,比雪花片等象征性代幣更具直觀性和真實性。游戲中,幼兒不僅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錢幣,也積累了一定的金錢使用經驗。幼兒金錢使用經驗的增加,促進了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提升。〔11〕
維果茨基和皮亞杰都認為,游戲為兒童提供了有價值的學習成人行為的機會,對兒童認知發展有積極作用。〔12〕Birbili和Kontopoulou指出,在對幼兒開展金錢教育時,成人必須適應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設計盡可能真實且需幼兒親身經歷的活動。〔13〕本研究設計的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均與幼兒的先前經驗有關,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在具體的游戲情境中對錢幣的使用產生了真實的體驗。
(二)實驗組幼兒在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上的后測和延時后測情況分析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幼兒在金錢概念的后測與延時后測上存在顯著差異,即幼兒金錢概念水平的延時后測較后測略有降低;而幼兒在金錢使用能力的后測與延時后測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即幼兒的金錢使用能力保持穩定。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小班、中班幼兒在金錢概念上的延時后測成績較后測略有降低,大班幼兒保持穩定;在金錢使用能力上,各年級幼兒均保持穩定。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可能是:(1)遺忘是不可避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某一知識后,遺忘就開始發生。(2)大班幼兒的金錢概念能保持穩定,一方面可能與年齡大的幼兒比年齡小的幼兒記憶容量更大,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強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大班幼兒比小中班幼兒有更多的購物經驗有關,因為購物經驗有利于幼兒金錢概念的發展。〔14-16〕(3)技能的保持比知識的保持更牢固、持久,且越復雜的技能,通過練習掌握后,越不容易遺忘。所以,相對于金錢概念來說,各年級幼兒的金錢使用能力能保持穩定,不產生顯著差異。
(三)控制組幼兒在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上的前測和后測情況分析
研究發現,控制組幼兒在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上的后測結果略高于前測,但差異不顯著。這說明控制組幼兒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雖有所發展,但仍顯著低于實驗組的水平。這可能是由于:(1)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影響。幼兒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與幼兒的數學認知發展密切相關。〔17〕在實驗開展的2個月中,控制組幼兒受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影響,數學認知能力有所提高,所以也促使其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有所發展。(2)家庭教育的影響。控制組有幼兒在前測之后,出于好奇向父母詢問了有關錢幣的問題。有父母對幼兒進行了直接教導或為幼兒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機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發展。也有幼兒通過觀察父母購物獲得一定的錢幣概念意識,并模仿父母的購物行為,掌握了一定的金錢使用行為。〔18-20〕(3)同伴的影響。幼兒的金錢概念會受同伴交流的影響。〔21〕有實驗組幼兒在參與了錢幣主題游戲活動之后,有意無意地與一些控制組幼兒進行了交流,并嘗試重做錢幣主題游戲活動。因此,同伴的交流與互動也有利于提高控制組幼兒金錢概念水平與金錢使用能力。
四、建議
(一)開展有關金錢教育的主題活動
本研究證明,有關金錢教育的主題活動可有效提高幼兒的金錢概念水平和金錢使用能力,因此,幼兒園應開展有關金錢教育的主題活動。教師可圍繞金錢教育的主題,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和方法,幫助幼兒較全面地認識錢幣,如,了解錢幣的面值和用途等知識,為幼兒今后樹立科學的消費觀打下基礎。
(二)開展有關金錢教育的實踐活動
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需要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獲得關于金錢使用的體驗。因此,教師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把初步獲得的金錢概念運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例如,教師可帶幼兒去超市購物,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購物并付款;通過小商店、小銀行等區角,利用更直觀真實的代幣,讓幼兒學習金錢概念及金錢使用方法。
(三)適時引導幼兒
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幼兒對金錢概念的理解是循序漸進的,有時他們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中細加觀察,通過與幼兒對話的方式,及時給予指引,以促進其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OTTO A. Sav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Insights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3,33(1):8-18.
〔2〕KOURILSKY M. The kinder-economy:A case study of kindergarten pupils acquisition of economic concepts〔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7,77(3):182-191.
〔3〕BRENNER M E.Meaning and money〔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1998,36(2):123-155.
〔4〕丁芳,馬霞.幼兒的零用錢與理財教育〔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2(1):100-104.
〔5〕〔7〕鐘志從,洪淑蘭,趙威.幼兒的金錢概念、金錢使用能力及其父母金錢教養之影響〔J〕.家政教育學報, 1999,(2):90-110.
〔6〕〔8〕毛妮娜.3~6歲兒童對經濟學知識理解的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9〕BORDEN L M, ARIAS W J, et al. Financial readiness for youth: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R〕.Tucson,AZ:The Arizon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Outreach,2013.
〔10〕〔19〕CUNA. Financial literacy programs targeted on pre-school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EB/OL〕.〔2016-01-05〕.http://cunapfi.org.
〔11〕WEBLEY P.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M〕//BARRETT M, BUCHANANB E.(ed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5:43-65 .
〔12〕特里薩·M·麥克德維特,珍妮·埃利斯·奧姆羅德.兒童發展與教育〔M〕.李琪,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02.
〔13〕BIRBILI M, KONTOPOULOU M. Financial education for preschoolers:Preparing young children for the 21st century〔J〕.Childhood Education,2015,91(1):46-53.
〔14〕ROOS V,CHIRORO P,et al.Money adventures: Introducing economic concepts to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5,26(2):243-254.
〔15〕KAIL R V, CAVANAUGH J C. Human development:A lifespan view〔M〕.Belmont,CA:Wadsworth,2000.
〔16〕HATANO G,TAKAHASHI K.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al cognition:A commentary〔M〕//BARRETT M, BUCHANANB E.(ed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5:287-303.
〔17〕BEVERLY S G, BURKHALTER E K.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practices of youths〔J〕.Children and Schools,2005,27(2):121-124.
〔18〕〔21〕DAHARI Z B, KHURSHID A. Money awareness among Malay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2013,6(4):227-236.
〔20〕OTTO A.The economic psychology of adolescent saving〔D〕.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