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霞,胡 艷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風險資本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
——基于首批?家上市公司數據
楊書霞,胡艷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武漢430070)
為研究風險資本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選取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標,對28家首批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實證分析,利用收集到的2010年至2015年的數據,取2013年數據橫截面作因子分析,得出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綜合得分排名。研究結果表明,含有風險資本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的綜合排名均靠前,由此推斷,風險資本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風險資本;創業板;盈利能力;因子分析
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為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使得創業板的發展如火如荼,截止到2016年1月8日,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達492家,各種市場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為創業板打造了很好的平臺,在這種背景下,風險資本作為國內當下發展良好且呈現增長態勢的一種新興融資渠道,也積極投入到創業板市場大軍的建設中。風險資本具有高風險、高投資回報的特征,通常投資于未上市的新興中小型企業。風險資本的來源較廣泛,一般有機構投資者、政府、商業銀行、富有的個人以及大公司投資者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下,風險資本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盡管風險資本的發展具有能促進經濟增長、扶持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有力地促進證券市場的成長等重要作用,然而風險資本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投入是否能夠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還是一個未知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對創業板市場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進行分析,來確定風險資本的投入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有影響。
Fabio Bertoni,Annalisa Croce,Massimiliano Guerini[1]通過使用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探討了創業風險投資如何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能夠緩解資產組合公司的財務約束。capitalMassimo G.Colomboa,Diego D’Addab,Lorenzo H. Pirelli[2]研究對比了有創投支持的公司是否比沒有創投的同行更傾向于進入研發合作伙伴關系。朱元甲、李陽[3]研究結果表明在有風險投資的背景下,創業企業的風險資本對抑價水平的影響不顯著。楊寶、袁天榮[4]基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的研究表明,風險資本的介入并未顯著提高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投資強度。李建軍、劉鳳元[5]以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析了風險資本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研發產出的影響。鄧堯剛[6]研究結果顯示風險投資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劉彩華、韓樹超、劉佳[7]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特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作了實證分析。黎精明、范沁茹[8]以鋼鐵企業為例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結果表明盈利能力與投資回報率和現金盈利能力息息相關。張紅、林蔭、劉平[9]為分析和預測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狀況,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構造體現盈利能力的綜合計量指標。宮鍵、高萬東[10]主要利用財務指標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了分析。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能較好地以行業為特征,探究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盈利的情況,并且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達到了研究效果,但是在風險資本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影響方面的研究寥寥無幾,因此本文將針對這一方面作深入研究。
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標選取盈利能力是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即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增值的能力。深交所規定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標準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凈利潤不少于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可見,財務數據是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直接衡量,其中凈利潤指標尤為重要。為了遵循指標選取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原則,本文研究利用了國泰安數據庫,從盈利能力分析中選取了以下五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見表1),用于評價本文研究的首次創業板上市的28家公司盈利能力。

表1 盈利能力指標名稱及解釋
2、樣本選取
本文以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為使研究對象的樣本選擇具有代表性,特選取2009年在深圳創業板首次上市的28家公司作為實證分析的樣本,基于2010—2015年的財務數據,取2013年數據橫截面,運用SPSS20. 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前十大股東是否包含風險投資公司為依據,將IPO公司分為風險資本支持公司和非風險資本支持公司兩大類,其中非風險資本支持公司有10家,分別是神州泰岳、立思辰、華測檢測、中元華電、硅寶科技、大禹節水、寶德股份、華星創業、紅日藥業、華誼兄弟。風險資本支持公司有18家,它們的名稱及對應的風投機構如表2所示。

表2 含風險投資的公司及其風投機構
3、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和百度,選取數據的基點以每年年末為準。
1、研究設計
由于所選取的樣本是同一時期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因此樣本間具有相關性和可比性。考察創業板上市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包含:總資產凈利潤率為X1、凈資產收益率為X2、凈利潤與利潤總額比為X3、營業利潤率為X4、營業凈利率X5,分別對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2013年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在進行因子分析前先對五個指標作相關性分析,判斷標準是KMO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614>0.6,P值(Sig)為0≤0.05,表明原指標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適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對指標作因子分析得到表3。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表4 成份系數矩陣
2、研究結果分析
(1)計算方差貢獻率。從表3可以得出,第一個因子的特征值為3.048,解釋原有變量的60.953%,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0.953%,第二個因子特征值為1.024,解釋原有變量的20.485%,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1.438%,從總體上來看,原有變量丟失的信息較少,因子分析較為理想。
(2)計算荷載矩陣。對因子進行旋轉,由于旋轉后的因子并沒有改變累計貢獻率,只是重新分配了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因此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釋。先計算出初始荷載矩陣,然后進行因子旋轉,得出旋轉后的因子荷載矩陣。我們得出,在第一個因子f1中,營業利潤率X4、營業凈利率X5這兩個變量的荷載系數比較大,說明第一個因子主要解釋了這兩個變量;在第二個因子f2中,凈利潤與利潤總額比X3、凈資產收益率X2和總資產凈利潤率X1這三個變量的荷載系數比較大,說明第二個因子主要解釋了這三個變量。結果可以直接表述原始變量與兩個因子的關系:
X1=0.586f1+0.707f2;X2=0.572f1+0.710f2;X3=-0.121f1+0.731f2;X4=0.960f1+0.104f2;X5=0.955f1+0.059f2
(3)計算因子得分。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計算因子得分,如表4所示。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的得分系數,根據表4中的數值可將公因子表示為各變量的線性組合,得到因子的得分系數為:
F1=0.090X1+0.082X2-0.268X3+0.448X4+0.458X5F2=0.404X1+0.410X2+0.624X3-0.189X4-0.224X5
將這兩個因子得分按各自的方差貢獻率做權數,計算出每個公司的總因子得分,總因子得分F=[3.048/(3.048+ 1.024)]F1+[1.024/(3.048+1.024)]F2;即F=0.743F1+0.257F2,計算綜合得分及排名情況,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綜合得分及排名
其中黑底白色字體部分為含有風險資本的公司,白底黑色字體部分為不含有風險資本的公司。數據結果表明:含有風險資本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的綜合排名均靠前,得分情況普遍高于不含有風險資本的公司。由此我們推斷,含有風險資本的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后比不含有風險資本的公司具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即風險資本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研究結論
通過對含有風險資本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發現,風險資本的投入確實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含有風險資本投入的上市公司綜合得分和排名大部分處于前幾位,不含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綜合得分和排名均靠后。另外,在這28家公司中,有特銳德等9家公司屬于機械、設備、儀表行業,萊美藥業等4家屬于醫藥、生物制品行業,網宿科技等6家屬于電子科技類行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公司屬于高技術產業,風險資本更傾向于投入到高新技術領域,且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2、建議
(1)完善風險投資相關法律法規。盡管目前國內風險投資活動較為活躍,且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均含有風險資本的投入,這對于證券市場來說確實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然而由于風險資本投資的分散性和退出的隨意性,國內風險投資行業仍然很不成熟,建議國家出臺風險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和完善。
(2)出臺風險投資參股的標準。對風險投資企業的界定,本文是以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前十大股東是否包含風險投資公司為依據,但是這不是對公司股東的風險投資的“實質性判斷”,建議公司在上市申報材料中對投資業務作出介紹,并由證監會來判定是否為風險投資,然后在網站等信息平臺進行公布。
(3)進一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家公司,雖然在行業的分布上有一半以上屬于高技術產業,但是總體的行業分布并無規律性,因此建議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可以以行業為特征分類來探討風險資本對某一特定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
[1]Fabio Bertoni:Annalisa Croce,Massimiliano Guerini.Venture capital and the investment curve of young high-tech compani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5(35).
[2]capitalMassimo G.Colomboa,Diego D’Addab,Lorenzo H. Pirelli[J].Research Policy,2016(45).
[3]朱元甲、李陽:風險投資對創業板市場IPO抑價的影響[J].商業研究,2012(3).
[4]楊寶、袁天榮:風險資本介入、研發投資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基于創業板的經驗數據[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3).
[5]李建軍、劉鳳元:風險資本、技術創新與公司業績關系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6).
[6]鄧堯剛:風險投資對于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0(9).
[7]劉彩華、韓樹超、劉佳:創業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實證分析[J].商業會計,2012(5).
[8]黎精明、范沁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鋼鐵企業為例[J].財會通訊,2015(23).
[9]張紅、林蔭、劉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與預測[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
[10]宮鍵、高萬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20).
(責任編輯:劉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