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政府網站的外宣重要性日漸彰顯,如何提高政府網站英文版的文本質量成為一個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本文以生態翻譯學為理論基礎,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角度來分析湖南省政府網站英文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實現湖南省政府網站英文版的生態重構。
關鍵詞:三維原則 生態翻譯學 湖南省政府網站英文版
一、引言
湖南省政府網站英文版是全球信息化、國際化背景下的時代產物,是展示湖南形象的重要窗口。作為對外交流的平臺和載體,湖南省政府網站英文版需要發揮門戶網站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海內外華人和有意在湖南投資興業的外國人士提供一條認識、了解湖南的渠道。明確英文網站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提升語言質量和各項服務功能,順應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態勢,推進政府網站的國際化發展,成為湖南省政府外宣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在外宣過程中,英文文本必須考慮到多維生態語境,協調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從語言、文化、交際的維度,動態性地做出最佳適應與選擇,從而使外宣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翻譯生態學的“三維”視角
生態翻譯學以生態整體主義為視角,以華夏生態智慧為依歸,以“自然選擇”原理為基石,是一項探討生態翻譯、文本生態和“翻譯群落”生態及其相互作用、相互關系的跨學科研究。生態翻譯學的基礎理論將翻譯方法簡括為“三維”轉換,即在“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原則之下,相對地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翻譯從本質上來說是語言的轉換,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是人類活動乃至整個自然界的重要內容,所以整個翻譯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翻譯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在許多方面具有類似性和同構性。譯者通過“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使譯文不僅保持文本的生態屬性,還在語言、文化、交際生態中進行“選擇性適應”,獲取最佳整合度,在譯入語的生態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三、“三維”視角下湖南省政府網站英文版的構建
(一)語言維
語言維適應性選擇轉換,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政府英文網站在進行對外信息輸出時,應在最大程度上使譯文的語言形式、語法結構、文本修辭、思維邏輯、敘述風格等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由此來促進外宣英譯文本的規范化進程。同時,英文文本要適應翻譯生態環境,使源語和譯語達到語言層面的語用等效,讓外籍人士準確地理解所傳遞的信息,達到對外宣傳、服務的目的。總體上來看,湖南省政府網站的英文版語言較為規范。但是仍有少量細節值得商榷。
1.存在語法錯誤。
(1)With time passing by,the temple has gradually becomes a place for selling snacks。
(2)It occupied an area of 408 square meters. It was made with brick and wood structure and faces the north.The memorial hall consists of three wood-brick bungalow.
(3)Mao Zedong loved it and insisted his Hunanese chefs cooked it for him in Beijing.
例(1)中現在完成時態使用錯誤,應修改成“has…become”。例(2)中時態不一致,應該都用現在時。例(3)中“insist”使用錯誤,應改成“insist that…”。
2.同一個概念的表達方式不統一。在翻譯“生活”時,首頁上方“service”一欄用的是“live”,首頁下方用的則是“living”。“Pozi Street is renowned as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street in Changsha. In the center of Pozi Jie…”中有關地點“坡子街”的表達分別使用了“Pozi Street”和“Pozi Jie”,這會給外國讀者帶來困惑。
3.句法結構不夠嚴謹規范。例如:“It is a combination of religious culture, folk culture, food culture.”英語中出現并列的名詞時應使用“A,B and C”結構,所以此句應該改成“It is a combination of religious culture,folk culture and food culture.”
4.過多主觀溢美之詞。英文讀者注重客觀事實,表達過于主觀,可能引起讀者的反感。如“Famous Restaurants-Changsha”“Delicious Foreign Food in the Heart of Hunan”等。
5.中式英語。
(4)Yuelu Academy Hosts 2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eremony for Global Chinese.
(5)Who will bring their advanced resources and techniques to cooperate with Chinas enterprises and realize win-win results.
例(4)中的“Global Chinese”為“全球華人”的字面翻譯,Global與Chinese搭配不當。例(5)中的“advanced resources”是“先進資源”的字面翻譯,在英語表達中屬于贅述,應該去掉修飾詞“advanced”。關于“雙贏”的表達,英文中的常用搭配是“win-win situation”。
另外,網站目錄中“兩型社會”的英文表達“two-oriented society”不符合英語語言規范,會讓讀者感到困惑。翻譯時應該把兩型的所指具體化,而不是用數字代替。“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here is advanced.”應改成“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標題和內容不相吻合。網站目錄中的“Catering&tea; culture”一欄鏈接的主題內容是湖南特色飲食,而“catering”的準確含義是“the activity of providing and serving food and drinks at parties and drinks at a party.”另外,內容中并沒有提到茶文化,所以目錄和內容不相吻合,建議把目錄改成“Hunan cuisine”。
(二)文化維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在進行源語語言轉換時,關注、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5]。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英兩種語言的組織表達涉及到思維模式及文化背景方面的差異。文化的進步離不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必須在異質文化相互接觸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政府網站英文版的任務不僅是向外籍人士傳遞信息,還要實現文化外宣。文化具有民族地域和時代的特性,外宣文本必須用外國人的語言、思維和方式來表達,結合文化背景,搞“中餐西吃”,以求“說明中國”。
湖南飲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悠久的歷史文化,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使湘菜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完整的體系。湖南飲食種類繁多,特色鮮明,政府網站中文版上介紹了近90種,包含了各種特色小吃。中西飲食文化差別很大,如果全盤復制到英文版會給外國讀者帶來信息的負重感。因此,政府網站英文版中只選取了11種最具代表性的湖南特色小吃,并重點介紹了其中3種——湖南臘肉(Cured meat(La Rou)in Hunan)、柳德芳湯圓(Liu Defang Tangyuan Dumpling in Soup)、毛氏紅燒肉(Chairman Mao's Red-Braised Pork),內容包括食物的色香味、地域特色文化和歷史信息,讓國外讀者在感受味蕾刺激的同時,接受文化的熏陶。但是,英文版中有一些和地名相關的食物的文化內涵沒有展示出來,如:長沙老字號之德園包子(Deyuan Steamed Bun)、東安子雞(Dong'an Spring Chicken)。
湖南的旅游文化也是湖南的名片之一。具有代表性的瀟湘八景,相傳為瀟湘一帶的湘江流域八處佳勝,為宋朝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所收錄。湖南政府網站英文版向外國讀者介紹了新瀟湘八景,包括地理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休閑三部分。為了更好地幫助外國讀者了解湖湘文化,每部分都配有生動的圖片和詳盡的文字解釋。如:主題為“Hengshan Mountain”的概述里分別從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的角度詳細介紹了“Hengyang Nanyue Great Temple(Nanyue Damiao)”“Lingxin Gate”“Marquis Cai Memorial”“FuShou Culture”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使外國讀者在接收文本所含的旅游信息的同時,還了解到了與景點相關的旅游文化。
湖南的地理位置獨特。在對湖南省地理位置的介紹中,英文版文本分為三個部分:“Geographic location”“Geology”與“Climate”,并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和地圖、矩狀圖。
(6)Hunan Province lies in south-central China between 24°38'-30°08'N and 108°47'-114°15'E. Hunan is named after its location at the south of Dongting Lake(Hu means lake and Nan means south literally).It covers an area of 211,800 square kilometers(81,776 square miles),2.2% of the total of the whole country.
例(6)對“湖”和“南”單獨做了解釋,有利于外國讀者對湖南省名稱里所蘊涵的中國文化有更直接的了解。文本也充分考慮到讀者的接受習慣,將中國人常用的量度單位“千米”換算成了外國人常用的“英里”。同時,在介紹地理位置、氣候、降水、方言方面,除了文字還配有柱型圖和線形圖,使信息更加一目了然,從而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
(三)交際維
根據生態翻譯學,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指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傳遞之外,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黃友義(2004)曾提出外宣翻譯三貼近原則: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湖南政府網站英文版屬于外宣實用文本,以傳遞信息為主要目的,重點關注文本的交際意圖能否實現。因此,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顯得尤為重要。
信息型文本的內容要求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以陳述客觀事實為主。信息過于拖沓、冗余,會降低譯文的可讀性,削減讀者的閱讀興趣。有些信息對于讀者沒有實用價值,在目的語交流語境下沒有交際價值,會降低外國讀者的接受度。
(7)Secretary of the CP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Directo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Congress Xu Shousheng conducted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Chenzhous Suxian District,Zixing City,Yongxing County,and Chenzhou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from May 11 to 12,2016.
(8)Li Weiwei,chairwoman of the CPPC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CP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secretary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islative Affairs Committee of the CP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He Pijie,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CPPCC Central Committee and deputy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Dai Daojin, vice governor of Hunan Province,and Lai Mingyong, deputy chairman of CPPC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accompanied the inspection tour.
(9)Famous scholars Du Weiming,Liu Mengxi, and Chenlai,Secretary of the CPC Hunan University Committee Jiang Changzhong,Dean of Yuelu Academy Xiao Yongming,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of Phoenix New Media Li Ya and Zou Ming,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eight supporting cultural societies announced the opening of the event.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與政治因素緊密聯系在一起,例句中關于政治身份的表達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已成為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詞匯。但是將它們“完整”“忠實”地移入英文文本中卻不會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例(7)、例(8)均為簡單句,但是句子冗長,分別有47個英文單詞、81個英文單詞,修飾主語的是富有中國政治特色的職位頭銜: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政協主席、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例(9)中有49個英文單詞,羅列了諸多著名人士的身份背景。這樣的稱謂背景介紹放在有限的新聞文本空間內,過于強調參與人的身份,模糊了新聞的焦點,對于并不了解中國政治特點的外國讀者而言,可能會產生抵觸心理,有損文本的交際功能。
四、結語
在外宣過程中,政府網站英語版要特別關注原語文本和譯語文本在內容、理解、讀者接受度上的差異性,注重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關注適應英語所屬的生態文化系統,了解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真正達到文本傳遞信息的目的。國內外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導致很多外國讀者無法充分理解湖湘文化,因此英文文本需要充分考慮到讀者的認知能力、文化背景,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根據特定的生態環境做出最佳的適應性選擇,把政府門戶網站英文版建設成為國內外了解湖南的重要窗口,充分發揮窗口作用。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適者生存——外宣翻譯生態過程研究”[項目編號:14C0319]的部分成果。)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2):8-10.
[2]胡庚申.翻譯生態VS自然生態:關聯性、類似性、同構性[J].上海翻譯,2010,(4):1-5.
[3]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11-15.
[4]張振華.對外宣傳——用什么說話[J].電視研究,2005,(2):5-7.
[5]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重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6):27-28.
(張睿思 湖南衡陽 湖南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4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