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都是把養老服務當作一種公益事業來發展的。在這些國家,老年人不止坐公交車、逛公園是免費的,也能享受基本的免費疾病醫護。因此,我國的養老服務行業必須要“公益事業”和“盈利產業”雙軌并行。
當前,我國各地的養老產業正在逐步蓬勃發展,但同時有的地方也產生了養老服務產業沖擊養老服務事業的現象。以前,養老服務被視為是天經地義的公益事業,但是自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來,許多投資者看準了中國社會老齡化的趨勢,認為養老服務業是一個市場空間廣闊并有利可圖的產業,便把養老院、老人陪護中心等設置為自己的投資發展方向。應該說,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養老服務業,對于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業的蓬勃發展、激勵養老服務行業開展更為優質的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也要警惕,如果整個社會都把人到晚年,希望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弱勢無力的老年人看作可以榨取錢財的“搖錢樹”,針對老年人的服務也變成了“唯利是圖”,那將對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繁榮造成極壞的影響和沖擊,同時也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造成精英人才及其財富向國外的流失。
首先,國家目前實行的由各地民政部門設置和管理并投資的公益性養老院應該繼續保留。這些養老院可以繼續享受國家撥款的事業單位待遇,而登記入住這些養老院的老人們,尤其是孤寡老人們也可以享受國家撥款、個人免費的衣食住行和醫護待遇;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從事養老服務業,允許企業經營盈利性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提供比政府設立的養老院服務更加周到、舒適和高端的服務來贏取利潤??梢晕嘣耐顿Y經營渠道和競爭機制進入我國的養老服務業市場,讓那些手有余錢,而子女沒有時間照管,或者個人愿意進入養老機構尋找朋友和伙伴的老人有多種選擇的機會。這種盈利性的養老機構能夠成立并且正常營業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它們必須有比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更加完善的管理和服務,有更加齊全和精密科學的醫療設備,有更加舒適整潔豪華的居住條件。這就需要建立與此配套的監管制度。建議成立由各級政府民政部、廳、局主管的養老服務機構監管組織或機構(其主要形態為養老助老行業協會),以形成對于民政部門下屬的養老院和民間資本經營的盈利性養老服務企業的統籌監管和執法。
簡而言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要做好“事業”和“產業”兩種性質的經營方式的區分,二者不可偏廢。特別是要注意不可因為發展產業型養老服務機構就把事業型的養老服務機構廢置不用,甚至簡單地把養老服務業看作是一種盈利性產業,忽視或者漠視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孝”文化,如果真的形成了這種局面,使得我國國民“老無所養”,那真是我們民族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