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鐵華

上班的時候整天忙忙碌碌,一直停不下腳步,似乎有做不完的事。退休后,覺得一下子放松了——忽然閑下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一段時間內,我不讀書,不上網,不見朋友,整日蝸居家中。這樣不學無術、無所事事地吃飽混天黑,除了落寞,便空空如也了。然而,人生路遙遙,總不能這么沉淪下去。雖然消瘦了心事,但一向不甘寂寞的我,靈魂深處常常會有一種什么事都沒有完成的忐忑……
一個偶然機會,結識了歲月如歌合唱隊的梁雙玲(我稱她梁姐),梁姐介紹我加入了該合唱隊。從此,我的生活狀態也如合唱隊的名字——歲月如歌了!
剛入合唱隊時,試了一次,我便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差距。當時這個合唱隊有近二十人,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50多歲。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各行各業退休的專門搞音樂的人,那百分之十也都是唱歌的好手。他們人人都識歌譜,隨便拿來一首陌生的歌曲,先唱一兩遍曲譜,緊接著就可以齊唱歌詞了。然后就是分聲部、輪唱、表演。他們幾乎個個都會一兩門樂器。美術老師楊培武副教授還是彈鋼琴的高手,手風琴演奏也是一流水平。有人將楊老師伴奏的曲目發到了網上,引起俄羅斯一個手風琴演奏團體的關注,他們主動聯系楊老師,提出希望能與楊老師交流、切磋。用隊長李正清(大家稱之為李導)的話說:“咱們大家搞了一輩子音樂,好多人都有過自己作詞或作曲的經歷,每個人都可以獨唱!”
歲月如歌合唱隊有自己的專業指導老師,有專門的活動場地,有精熟的伴奏老師,有自己的活動宗旨,有具體的活動計劃,有自己的唱本。
指導老師對每一首歌的處理要求都很嚴,大到多個聲部,小到一個符點,絲毫也不馬虎。與這些專業水平高的人在一起,我感到了壓力。我平常只是喜歡唱歌,基本上不怎么懂得歌唱技巧。正在我猶豫是不是堅持下去的時候,李隊長和李瑞芳老師對我這個門外漢表示了他們的友好和熱情。他們鼓勵我說:“你嗓子還行,樂理基礎不夠可以慢慢學。”隨后李老師還贈送了我幾本樂理教程書,并且專門個別指導我,給我講樂理知識,教我如何運氣,如何發聲等等。楊培武老師和李瑞芳老師都對我說:“你想學鋼琴,我可以教你。”李導看我的普通話比較好,就安排我報幕、朗誦。我被這些高素質的大哥哥、姐妹們呵護著;被他們熱愛生活的激情感召著;被他們對音樂至尊至愛的精神感染著,覺得自己的歌唱技巧也在逐漸提高。
歲月如歌合唱隊唱歌不僅僅是自娛自樂,還適當應邀參加區里和社區安排的演出。李導說:“社區為我們安排了這么舒適的活動場所,我們也應該回饋社區民眾。”合唱隊每星期排練三次,每年都到景色秀麗的萬柳公園錄像一次。201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區里給社區派下演出任務,社區領導與李導商量,希望能出演一臺節目。于是合唱隊排練了一臺節目,部分節目還參加了“彩色周末”演出,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好評。今年五月,合唱隊還組織隊員們到北京玉淵潭“新北京藝術團”進行了聯誼活動,還參觀了中國航空博物館。
有人說“最美的是堅守”,歲月如歌合唱隊的成員們不論年齡、不論境況,他們一直在堅守著那份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他們雖多數年逾花甲,但他們有顆不服老的心。他們自編自導的每一首歌都唱得別有風味。
年輕作家阿娜爾古麗說得對:“生理年齡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它的運程,可是心理年齡永遠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心里。” 我們要用點滴的溫馨,收獲暮年的幸福。現在歲月如歌合唱隊又有了一些慕名而來的新成員,他們正在快樂地、豪邁地歌唱著,歌唱著如歌的歲月,歌唱著他們心中那份燦爛輝煌!
我感謝歲月如歌合唱隊的大哥哥和姐妹們!感謝你們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你們那種優雅、淡泊、安詳、莊重而深沉的美深深地感動著我,讓我覺得自己又充滿了活力,讓我更加期待那絢麗的明天!
愿歲月如歌合唱隊的兄弟姐妹們永遠熱情奔放,敢與時代競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