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2016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
一是將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100個擴大到200個;二是在全國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開展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主治以上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試點;三是健全補償機制,新增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嚴控不合理檢查檢驗費用;四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推行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使中間環節加價透明化;五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六是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
醫療健康行業前景廣闊
今年醫改政策力度空前,此次會議的六大舉措意味著國家通過強有力的醫改方案解決醫療困境的決心日益堅決,未來政策深度和廣度將遠超以往。新的醫改政策的強力推行與落地將加速重構醫療健康行業產業鏈,藥品器械、醫藥流通、醫療服務及零售終端的行業地位及相互關系也將會有顯著的變化。
整體來看,醫改的推進,必然會使得醫療產業鏈上,具備資源整合能力和更好的醫療資源使用能力的企業脫穎而出,使得具備更高性價比、更高技術壁壘、更好療效的產品脫穎而出,而那些以往依賴灰色產業鏈條而獲取高額收益的高價藥、輔助藥等所謂“明星用藥”,將會走下神壇。
在醫改的大趨勢下,公立醫院改制、民營醫院、獨立實驗室等醫療服務機構,具有渠道優勢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以及具有產品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的藥品,如定價能力強的創新藥、高壁壘的仿制藥以及生物藥品種被長期看好。
同時在國內當前社會結構下,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和需求的細分市場,如婦科、兒科、老年病、醫療美容等細分行業也被機構強烈看好。
對比主板,
新三板醫療健康板塊優勢凸顯
首先,新三板醫藥企業成長性好。中泰證券新三板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4月9日,新三板醫藥行業共有掛牌公司401家,已披露年報的有182家,118家企業實現了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上升,其中增幅超過100%的有56家,整體成長性表現較好。披露年報的醫藥生物公司整體營收同比上年增長15.5%,凈利潤同比增23.6%。其中,老來壽扣非后凈利潤增長600%。
其次,新三板醫藥集聚大量行業先進力量。新三板掛牌的醫藥行業中,醫療器械企業最多,代表行業新技術、新產業方向的生物制品企業超過20%,而在A股,則以傳統的中藥、化學制劑企業為主。從產業結構上講,新三板企業的技術壁壘明顯高于A股。
再者,新三板醫藥企業整體規模偏小,但盈利能力明顯強于A股。三板板塊營收均值超過1個億,凈利率11%;主板板塊營收均值4個億,凈利率8%;其中生物制藥、醫療器械表現最佳。
新三板公募基金首只主題類基金成立
4月18日,新三板市場內首只由公募基金推出的主題類基金正式成立。這只基金由九泰基金推出,標志著其新三板投資與研究正式跨入2.0時代。據記者了解,該基金專注投資穩健增長的新三板醫療健康相關新興產業,在深入分析市場后,該公司新三板產品布局由原先的交叉行業整體布局向著細分領域專業投資進軍。
據記者了解,九泰基金自成立之初便布局新三板,在新三板市場經歷2015年的瘋狂與冷靜后,約半數新三板資管產品處于虧損狀態的情況下,其新三板產品整體處于盈利狀態。目前,九泰新三板投資團隊近50位團隊成員,分布在TMT、生物醫藥、消費、新能源與環保、高端制造五大行業,在研究同時發掘并購、定增對象,投資同時促使公司財務優化與轉板工作,全力打造“募、投、管、退”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投資鏈條。
他們密切跟蹤一二級市場五六百家醫療健康企業,深度調研一百家以上企業,如作為國家認定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的春盛中藥,致力于蛋白類生物制品研究的企業康復得,國內領先的醫藥CMO企業合全藥業,目前國內分子診斷試劑生產的龍頭企業之江生物,布局常用病用藥領域、商業模式成熟的金鴻藥業等等。根據已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九泰所投醫藥企業絕大部分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其中春盛中藥、康復得凈利潤增幅高達168.87%和158.82%。
據介紹,首只新三板主題類基金圓滿完成募集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九泰基金將推出更加精細和豐富的新三板產品,以更加成熟且堅定的姿態幫助所投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幫助他們實現產業、技術和資本的融合,幫助投資人分享行業變革和企業成長中帶來的豐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