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崔艮中變賣所有資產從國外的舒適區轉戰到國內清苦的創業,如今他已經帶領團隊把公司做到上市。這些年崔艮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克服誘惑,他告訴記者回國創業對自己而言是深刻的,并指著額頭上的皺紋自黑道:“你看這不都深刻了嗎?深刻就是刻在了這個地方。”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思是說,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當記者踏進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捷四方”)的創始人崔艮中董事長的辦公室里,就被掛在墻上的牌匾上四個大字——“上善若水”所吸引。在與崔艮中交流的過程中,他展示了其至高的精神追求。
家國情懷激發的創業動力
每一個創業者背后都有一個創業故事,對于中捷四方公司的掌門人崔艮中,也不例外。
2003年前,當時在捷克做國際貿易的崔艮中,偶然的機會得知國外的朋友在做昆蟲信息素產品,受朋友邀請幫忙,因此與昆蟲信息素結緣。后來經過綜合分析市場行情決定進入中國市場。回國后,那位朋友在中國做了大概4個月就撤資離開了,走時還撂下狠話:你們中國人活該,生產并使用這么多農藥,你們就自己吃吧。朋友的話像一記耳光,“打醒了”崔艮中,他也由此開啟了創業之路。他自己總結道,這叫家國情懷,否則早就半路“折戟沉沙”了。
“2008—2009年是中捷四方的艱難期也是快速升級期。一方面是處于市場化階段,主要是做市場教育和示范;另一方面是農業部開始對昆蟲信息素做宣傳和推廣,使得公司能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2009年以后,隨著國內食品安全問題迅速增多并受到高度關注,這個行業才真正看到點曙光。”崔艮中回憶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終見美好。2015年6月,這對崔艮中及團隊來說是值得歡呼雀躍的日子,因為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了,證券簡稱“中捷四方”。
回顧創業初期,崔艮中感慨頗多。他向記者介紹:公司前10年的發展主要依托最開始在河北建立的生產基地,隨著公司多年的發展和規劃,目前已在陜西省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成了國內首家昆蟲信息素專業化合成、生產車間,在新疆巴州建立了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基地……
除了團隊的壯大,技術的成熟,生產基地的增多,最主要的是這個行業為國民所能帶來的幫助,未來前途無限。崔艮中向記者坦誠道:“兩年前,我和我的團隊算過一筆賬,如果我們掙1萬塊錢,國民就可以減少一噸農藥的使用量,所以我們多掙點錢,大家都少吃點農藥,利國利民,這對我們來說還是蠻自豪的。”
行業幾度歡喜幾度愁
何為昆蟲信息素,百度百科的解釋為:昆蟲信息素(pheromone)又稱昆蟲外激素,昆蟲自身產生釋放出的作為種內或種間個體傳遞信息的微量行為調控物質。
打開中捷四方官網的技術專欄昆蟲信息素小知識視頻,其以動漫形式為公眾做了生動的科普展示:“多年以來,人類與害蟲上演了無數次沒有硝煙的戰爭。20世紀,人類發明了化學農藥,這種強大的武器,一度將害蟲打得節節潰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害蟲產生了抗藥性,人類只能增加化學農藥使用量,但是過度使用化學農藥破壞了生態平衡、污染了自然環境、嚴重影響了人類的正常生活。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人類迫切需要新式武器對抗害蟲。科學家把害蟲之間或害蟲與天敵和植物之間交流信息的氣味提取出來并做成了仿生信息武器,包括有引誘劑產品、迷向產品、趨避劑、產卵劑等。引誘劑產品可以快速檢測到害蟲的發生,大量誘捕成蟲,并指導用農藥及時防治幼蟲;迷向產品可以干擾雄蛾,使其無法找到雌蛾,不能繁殖后代,減少害蟲數量;趨避劑可以驅散害蟲,使害蟲遠離作物;產卵劑可以吸引害蟲來產卵,使幼蟲無法孵化危害作物。戰爭仍在繼續,更多的生物信息武器也在研制中,昆蟲信息素產品是新技術、新革命,與害蟲的戰爭,我們必勝。”
人類與害蟲的這場爭霸賽最終將是一場持久賽。10幾年前,當中捷四方開始做昆蟲信息素時,大部分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然后根據國情進行國產化。國產化一方面是進行產品配方改進;另一方面是需要對產品有效性、操作便捷性、經濟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崔艮中帶著技術團隊在這些方面下足了功夫,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信息素后端的研發上。目前,該公司擁有昆蟲信息素產品147種,還有很多技術儲備。據崔艮中介紹:至今國內昆蟲信息素的發展還要比國外落后10年,因此,中國在這個行業還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對我們而言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
崔艮中以自己逛超市看到許多昂貴的有機食品的經歷為例,提出了自己對昆蟲信息素發展前景的看好。他說:“這些有機食品解決不了中國的根本問題,能消費得起如此昂貴的有機食品的國人僅占3%,歐美發達國家也才達到這個比例。大多數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有機而是源頭安全問題,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應該是普通老百姓對農產品安全的需求。中國農藥的快速發展在破壞生態平衡的同時還造成了國民對農藥的依賴,導致了如果離開農藥,蔬菜、瓜果等會很快被蟲子吃光的惡性循環問題。如何擺脫?從保護生態環境角度出發,昆蟲信息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不僅能提高農藥藥效、減少農藥使用,在有些作物上甚至還可以替代農藥。如果此技術應用效果好,這對農藥雙檢和減少農藥使用一定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正如崔艮中所言,雖然這個行業如今在國內前景是廣闊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首先,昆蟲信息素的使用特點決定了它必須連片并長期使用才能有效果。其次,這個產品要發展就一定得與農藥行業抗爭,形式可能是與農藥結合或取代它,當然這會牽動利益鏈條。因而,我們的產品僅在夾縫里剛剛看到一些希望。再次,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程度將更多取決于國家政策、社會發展及老百姓對食品安全重視度。”
“令人欣慰的是,至少目前國家已經認識到昆蟲信息素是一個好的生物防護產品。這個產品現在主要靠政府推廣,由政府買單發給農民使用。那接下來如何打開市場就是時間的問題了。現在也有人自己花錢購買,我覺得這是一個轉折點,可能3~5年后,昆蟲信息素像農藥一樣普及,農民自愿去買和用的時候,它就能真正走向市場。”崔艮中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做品牌就是解決用戶的痛點和癢點
“目前我們有兩個品牌:中捷四方和誘爾,中捷四方在圈子里還算小有名氣,現在應該說是真正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因為前10年基本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做品牌,我們有一個戰略規劃就是做3E產品,即Effect(高效)、Easy(簡便)、Ecomomy(經濟)。只有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好品牌,所以創建品牌就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昆蟲信息素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就在于,它屬于體驗性產品,因此保證產品質量、效果、價格和服務至關重要,最為重要的是幫用戶真正解決痛點和癢點。為此,公司不僅提供免費培訓、組織省級及全國性培訓會,而且還參加各種專業會議,如兩年召開一次的化學生態會……”崔艮中談到自己對品牌規劃時說道。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打好品牌戰的同時,中捷四方如何贏得技術上的持久戰?
對于這點,崔艮中透露其秘訣:技術戰略+人才優勢+借力項目。
技術戰略,簡單講,第一是做好比較有市場前景的產品,第二是開始關注研發未來有市場的產品。隨著技術發展,將來昆蟲信息素產品發展潛力可能會非常巨大。我們稱這個行業為IIT(Ins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從人類社會信息傳遞的發展史推斷,未來昆蟲信息的傳遞也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人才優勢表現為整合院士專家、科研院所及國外團隊等頂尖技術人才。2014年7月,中捷四方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受邀成為進站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陸宴會等10余位專家成為進站專家。此外,公司還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等科研單位,與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與捷克、美國、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外科研機構專家團隊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多年來,公司承擔并參與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在借力這些項目的同時,公司及崔艮中本人也是收獲頗豐。據統計,公司獲得了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22項,還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2013—2014年度北京市“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創新團隊”、“2014年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崔艮中也獲得2015年通州區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