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梅
[摘 要]通過對合唱與獨唱發聲、發聲訓練的研究,了解合唱與獨唱的本質和聲音規律,從而可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訓練。
[關鍵詞]合唱 獨唱 呼吸 共鳴 音色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7-056
合唱是指集體演唱,多聲部高度協調統一的藝術門類,不僅音色豐富,音響層疊,而且表現力強。獨唱則是由一個人單獨演唱,各種風格的獨唱音域不同,音色有別,表現力各具特色。只有正確區分合唱和獨唱,才能在日常練習中對聲音訓練做到有的放矢。
一、發聲技術的區別
1.呼吸的區別
在合唱團的演唱中,指揮可以根據作品的需要,通過改變團員的氣息變換出各種各樣的音響效果。例如,讓合唱團成員各個聲部輪流呼吸,這樣容易給人一種連綿不斷的感覺,可以更好的演繹抒情歌曲。獨唱時,歌唱者吸氣要得當,吸的過深就會造成人為的壓力,使聲音僵硬;過淺就會憋在胸部,造成聲音單薄、發虛,還會引起喉頭和肌肉的緊張。在換氣時,通常是唱完一句換一次,所以獨唱對于氣息的要求要比合唱更加嚴格。
2.發聲的區別
獨唱演員不僅要有自己的特色,還要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和情感表達方式,而合唱的聲音訓練偏重于合唱隊員發聲狀態的統一、音色音高的一致、音樂表現的和諧。因此,好的合唱主要看是否能與群體聲音有效融合。獨唱表演時,不同風格曲目的發聲狀態也有所區別。如演唱歌劇,演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音色和音高進行個性化處理,從而達到強烈的喜劇效果,體現宏大、飽滿和宣泄等情緒;演唱藝術歌曲時,演唱者必須深入理解歌曲的內涵和作曲家的風格,不能由演唱者即興發揮,更多的是嚴謹、理智和修養。
二、演唱技巧的差別
1.共鳴的差別
合唱的演唱就如同是許多單薄的基音在共振腔體里共振。因為合唱是多聲部的演唱,音域相對比較寬,甚至可以達到三個八度以上,而且音量的強弱反差也較大,在強音時可以具有排山倒海之勢,弱音時可以做到綿綿細雨之聲。由于每個人的共鳴腔體各具特點,產生的共鳴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時對共鳴的理解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合唱必須強調共鳴狀態的統一。獨唱的共鳴只是獨唱演員自身機體產生的共振,歌唱時只要調整好引起共鳴的各腔體,然后保持各腔體之間的貫通,發揮共鳴腔體的整體綜合功能,就可以得到歌曲所需要的共鳴了。
2.語言的差別
要準確地演繹作品,前提是要有正確的發音和清晰的吐字。如果離開語言去訓練共鳴,即使聲音再優美動聽,聽眾也無法深入理解歌曲豐富的內涵。合唱的語音基礎一般以普通話語音為標準,但是在演唱一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歌曲時,個別關鍵字音可以參照地方語音的特點。例如,合唱《三十里鋪》這首西北民歌風格歌曲時,“我”字按當地方音改成“e”的發音,聽眾就會生動地感受到濃厚的地方特色,其他部分可以照常按普通話的標準語音演唱。與合唱不同的是,當獨唱演員在演唱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歌曲時,必須要唱出當地的民族特色。例如,演唱《太湖美》這首江蘇民歌,一定要用蘇南的地方方言演唱,才能讓聽眾切身感受到其中的韻味,體會到美麗的太湖景色。
三、音樂審美的差異
1.音色的差異
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取決于發聲體結構、材料的不同,因此人們常常通過音色分辨發聲體。合唱強調聲音的共性,因而要求將個人的嗓音特點和歌唱習慣加以掩飾,使其符合合唱的音色規范。而獨唱演員則注重個性化的聲音表達,有最適合自己獨特的音色,在演唱時往往可以根據自己獨特的音色,選擇最適宜自己表現的歌曲。人的音色可以通過歌唱技法進行一定的改變,歌唱者可以根據作品內容和演唱需要,輕松自如地駕馭自己的音色。但合唱卻不同,合唱團中個人聲音位置很好,但他的聲音與合唱團整體的聲音是難以融合的,這時可以請他擔任合唱團的獨唱和某些作品的領唱,以保持合唱團整體聲音的干凈、統一。
2.音準的差異
合唱與獨唱有不同的音準意識。在合唱訓練中,除各自聲部的演唱個體應建立音準意識外,還要建立和聲音程的縱向意識。各個聲部要以一定的和弦構成或和聲走向達到縱向的結合,每位合唱個體要在音程、調式等方面都要感受其規范要求。而獨唱不需要和別人進行合作,不需要聲音的融合,所以音準常常表現在橫向的旋律音程上,由一個音進行到另一音相互的先后關系形成了各異的旋律音程。獨唱只要演員有一定的視唱練耳訓練和扎實的聲樂基礎,唱好一首歌曲就相對容易很多。
通過對合唱與獨唱發聲訓練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合唱與獨唱的本質,認識它們各自的聲音規律,從而可以對學生進行更科學、更有效的訓練。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