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媚 翟妍 李鑫楠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護理措施對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接受治療的100例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VS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中醫護理措施,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實際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采取干預措施后各種情況的失眠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及護理后PSQI總分明顯低于干預前,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后,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76.0%和48.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中醫護理措施對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顯著,失眠發生率顯著降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失眠;2型糖尿病;中醫護理;抑郁;焦慮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5-132-04
近年來,2型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上升,患者在病情進展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及失眠。失眠是指患者感覺睡眠不足的一種常見睡眠障礙,病癥的主要特征為睡眠時間、深度或恢復體力不足。失眠在中醫中被歸為“不寐”的范疇,失眠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健忘、體力不支等癥狀,嚴重失眠對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同時可增加并發癥的風險。現代醫學主要使用安眠藥對失眠進行治療,患者長期服用安眠藥易產生藥物依賴性和耐受性,不利于后續治療。同時,安眠藥的副作用較多,常見不良反應有口干、頭暈、嗜睡及乏力等,過量食用則可導致嚴重并發癥。本研究探討中醫護理措施對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護理效果,我院對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給予分組護理,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診斷標準和《中國成人失眠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版)》關于失眠診斷標準。排除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心腦血管疾病、及無法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分布為53~84歲,平均為(65.8±3.5)歲;空腹血糖平均為(10.4±0.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平均為(13.6±0.7)mmol/L。觀察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分布為51~85歲,平均為(65.4±3.8)歲;空腹血糖平均為(10.2±0.9)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平均為(13.4±0.6)mmol/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1)將病室溫度維持在22℃左右,濕度在65%左右,噪聲不得超過40dB。(2)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低血糖。(3)根據患者病情給予生活方式及運動指導,囑患者餐后進行適量的運動。(4)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對患者每天攝食總量進行控制,攝取的全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重約為60%左右。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1)情志護理:對于由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引起的失眠,要從根源上解決,即有效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幫助患者保持心情舒暢,以利于血糖控制。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增加護患之間的感情交流。耐心為患者講解糖尿病的治療原理,告知患者只要遵照醫囑來積極配合治療,控制血糖不是不可實現的,讓其安心接受治療。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與支持。患者的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得以緩解,其睡眠質量也會有明顯的改善。在此期間為患者講解失眠的原因,以及自我調節,告訴患者不要總擔心夜晚失眠,加強自我情緒調節,可以對改善失眠起到相應的輔助作用。(2)改善睡眠環境:患者在入院初期,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盡快熟悉臨床病友以及適應病室環境。在患者臨睡前適度做一些保健運動,使身體稍感困乏為宜,這樣有助于患者入睡。幫助患者養成每日睡前用溫水泡腳的良好習慣,并進行腳底按摩,以保持輕松的精神狀態助于入眠。在患者枕邊可置放有助于睡眠的桑葉或者中藥等。給予耳穴壓豆的護理,采用王不留行籽進行按壓,穴位為皮質下、腦點、交感、心、腎等,每日按壓2~3次,每次2分鐘左右。對于打鼾的患者要為其設置單人病房,以防止其影響他人睡眠。給予足底按壓的護理,每天睡前用溫水泡腳,時間為10min左右,水溫為40℃左右,泡完按壓涌泉穴3~5min。(3)飲食調節:患者在控制血糖過程中,在飲食上要注意調節,不易讓患者感到過于饑餓與口渴,這樣會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將每日正餐主食留出少許,在夜晚臨睡前進食,再配合白菜、黃瓜等蔬菜,防止患者夜間饑餓。如有夜間嚴重饑餓者可在睡前為患者準備蓮子粥或者酸棗仁粥等,患者可以在夜間餓醒時進食,既可以充饑,又助于睡眠,同時也不會引起血糖升高。患者要避免飲酒、飲用咖啡等刺激性酒水或飲料,這會使患者機體更加興奮,不易于睡眠。患者在入睡前將尿液全部排出,以防止夜間排尿次數過多而中斷睡眠。兩組患者均堅持護理2個月。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各種情況下的失眠發生情況,如難以入睡、易醒、醒后難入睡、多夢、醒后疲憊感等,同時采用PSQI量表進行睡眠質量評價:該表由睡眠效率、入睡時間、睡眠質量、催眠藥物、日間精神狀態和睡眠障礙等7個條目,按0~3計分,總分范圍0~12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4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臨床藥理學》中失眠分級標準,根據患者健忘、乏力、失眠等級將患者護理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治愈:夜間睡眠時間超過6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但總時間仍不足6h,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有所減輕,睡眠時間有所增加,但增加不超過3h。無效:失眠情況無好轉,甚至加重。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8.0對本研究全部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x2進行組間比較的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失眠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采取干預措施后各種情況的失眠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PSQI總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及護理前PSQI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及護理后PSQI總分明顯低于干預前,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后,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76.0%和48.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情況見表3。
3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這類情緒可加重患者代謝紊亂程度,引起病情進展,且可引起失眠。糖尿病患者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在于:(1)心理原因。糖尿病是需終身治療的疾病,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多認為患上了無法治愈的疾病,心理壓力極大。另外,經過長時間治療,加上身體情況較差,可在極大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引起失眠。(2)病理原因。糖尿病可誘發各種并發癥,如夜間不安綜合征,部分患者需進行飲食控制,易使得患者出現腹部不適感,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睡眠質量產生影響。(3)藥物原因。部分糖尿病患者因失眠、焦躁等可能服用安眠、鎮靜藥物。臨床治療失眠的藥物多為苯二氮卓類,這些藥物可縮短患者的入睡時間,改善其睡眠質量,但是長期服用,易出現耐藥性,使得患者出現反跳性失眠。另外,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均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并發癥,治療該類并發癥的藥物對患者的睡眠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2型糖尿病可引起失眠,失眠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機體處于惡性循環中。目前,西醫尚無治療失眠的特異性方式,采用中醫護理可在極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
人的正常睡眠,是由心神所主,清《靜香樓醫案·內傷雜病》云“陰不足,陽必上亢而內燔,欲陽之靜,必滋其陰”失眠可以是個單獨的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并發病。失眠的原因錯綜復雜,單純的西醫治失眠,療效較差。中醫治失眠以調整臟腑氣血,陰陽平衡為基礎,遵循“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的原則,辯證施護,注重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從而使氣血通暢,陰平陽秘,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根據中醫理論體系,辨渺辨病施護在臨床上往往取得較佳的療效,主要體現在改善患者情緒,從而提供睡眠質量,延緩疾病的發展,在臨床上的應用在不斷更新發展,其形式的多樣化,均顯示了其良好的前景及臨床意義。按壓足底涌泉穴可促使足底血管擴張,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陽氣,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狀況。耳穴可對機體的生理及病理變化進行反映,同時可通過刺激,將信息傳人機體,起到調節臟腑功能、疏通經絡、安神助眠的作用。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睡眠情況得到有效改善,失眠治療總有效率為76.0%,顯著高于對照組常規護理。耳穴壓豆通過刺激穴位,將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從而對人體內的環境進行全面調節。從生物全息論來看,足底穴位與耳穴均為人體經絡、體表及組織器官等溝通的部位,兩者雖然位置一上一下,但是穴位表皮受到刺激后,可起到調節臟腑功能、疏通經絡的作用,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質量,兩者合用的效果顯著優于單一使用。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采取干預措施后各種情況的失眠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及驚恐等方面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醫護理措施對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