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瀾
【摘 要】分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針對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從更新辦學理念、加大宣傳力度、完善高職院校軟硬件條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職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78-02
“訂單式”培養是企業和高職院校有機聯合,人才需求與人才供應相互連通,從而實現人才對應培養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實現人才培養的有效性,解決社會當前的人才供求矛盾。然而,目前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諸多問題,表現為辦學理念過于傳統、校企聯合程度不夠、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缺乏等,本文嘗試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并從多個方面提出對策,旨在能為高職人才的培養提供理論依據。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所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指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根據當前企業對于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并提前簽訂用人合同,從師資、技術、辦學等多方面加強投資,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等系列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起源于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學習與工作結合,該種模式的特性恰好與高職教育的職業定向的本質相似,故而被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引進,并運用于實踐之中。該種模式可以將企業和學校有機聯合,使其形成一個整體,有效地開展人才培養活動,避免社會資源浪費。該種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人才培養與就業矛盾等問題,實現人才最優化,因而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能夠為我國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二、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訂單式”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但是,由于各個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教育體制等各個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這就使得高職院校要從傳統的人才培育模式走向該種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難。
(一)辦學理念過于守舊
隨著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提高,許多高職院校都在擴大招生規模。但擴大招生的后果卻是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專業與技能嚴重缺失,無法滿足崗位需求,進而使得一大批高職學生面臨就業困難。產生這種現象,辦學理念過于守舊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守舊的辦學理念使得該學校的教學制度難以跟上社會的腳步,自然其培養的人才相對來說缺乏實踐能力,只是具有一定的文憑和理論知識。而且,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許多人認為高等職業學院辦學的最終目的或者是優質辦學的表現,應該是實現“專升本”。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國成為一個學歷社會,評判一個人的能力,多是由其學歷層次和各種證書來加以證明,然而這樣的人往往實踐能力都相對缺乏。在素質教育開展的今天,對于人才的定義已經突破了學歷的局限,更多的是看重其對于某個崗位的實踐能力以及其對于社會帶來的效益。然而,在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其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故而使得其學校的發展難以與社會進度一致。
(二)校企聯合程度不夠
企業與學校雖然是兩個不同的社會系統,在社會職責、目標定位、利益追求以及其運行方式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但是,人才就是其具備的基本聯系。無論在教學過程中,高校采取何種教學方式,制定何種教學目標,其最后都是需要將人才輸送到社會之中,使其成為社會的一部分,創造一定的效益。而企業,作為社會創造中的一部分,大多數人才都是需要進入其中。從這點看來,兩者具備的基本聯系就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契機。然而,也正是因為兩者的差距,使得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分歧,使得該模式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許多企業并不會將地區的一所高校作為其日后用人需求的主要選擇地,而是會以多種招聘形式面向更多的人,使其獲得優秀人才的幾率提高。因此,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在聯合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存在一些私心,使得該種模式的發展存在極大的難度。而且,由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對其認識都不夠全面,這也導致兩者在人才培養上會以自身的利益作為中心,難以達成發展意見的一致。
(三)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缺乏
高校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需要一定的條件作為支撐,要求具有辦學特色,擁有完備的實踐教學地、一定的專業優勢等。但是就當前的高職院校來說,很多學校的創建都是因為社會的需求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看到了短期的利益才會創建。從這點來說,其基本資源相對一般,沒有可以吸引社會目光的特色,自然也就難以得到企業的關注,無法找到雙方辦學的契合點來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模式。在一所學校屬于新教學資源的情況下,企業無法確定學校的發展前景,自然也就無法百分之百地信任該學校,除此之外,該學校的發展時間較短,缺少可以令人信服的人才培養能力,企業自然不愿下大力度支持。故而該模式的發展會存在較大的困難。
三、對策分析
(一)更新辦學理念
要想實現一種模式的創新,就必然需要先進的理念作為指導。由于歷史條件以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使得“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遭遇困難。因此,要想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對傳統的辦學理念加以創新。傳統教學中,以知識作為基礎教學目標,然而人才市場的需求,多是以實踐為主,即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與較強的動手能力相互結合;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于崗位的需求,與企業所需要達到的目標;認清高職院校學生當前的社會角色,以及其日后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社會目標。所謂就業,是一個雙方選擇的過程,因此,在辦學中需要正確認識到學生以后在社會中的所面臨的挑戰。學校要對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改革和整體優化,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知識結構,根據專業要求合理配置教學內容,根據人才規格靈活構建課程體系,根據培養需改進教學管理方式。
(二)加大宣傳力度
由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起步較晚,所以社會對其認知相對來說不夠全面。因此,在實施中,社會對其還是存在一定的偏見。要想實現該種模式的長期發展與教學應用,就必須讓社會對其產生全面認知。故而,需要加大學校的宣傳力度。在做好宣傳的基礎上,企業才會對其產生正確的認識,進而提高其聯合教育的積極性,為訂單模式的推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契機。
(三)完善高職院校軟硬件條件
人才需求的擴大化,使得快餐式教育不斷出現。然而該種教育模式卻無法達到應有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而使得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基本條件認識相對缺乏,企業也無法完全信任高職院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聯合教學。因此,高職院校要想實現“訂單式”教學模式,就必須具備先進配套的硬件教學設備,同時加強軟件師資力量的建設,培養一支高標準、有影響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教師專業的業務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軟一硬的基本條件既是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學校吸引企業、吸引生源從而提高社會地位的重要基礎。
(四)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
高職院校要搞好專業設置,確立科學的專業發展定位,滿足企業崗位就業的需要,培養受企業和社會歡迎的對口人才。建立實用性強的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實習、觀摩合作,開發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訂單”專業。高職院校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軟硬件優勢,為企業提供科研、實驗的基地和設備,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升級改造,幫助企業謀劃和制定人才需求規劃,保持長期、穩定、深度、多層次的合作,從而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機制。
總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在就業難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種以社會需求作為基礎進行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問題,因此,應針對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對策研究,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唐曉鳴,陳松洲. 高職教育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論壇,2007(12)
[2]張永良,張學琴.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機制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7(6)
[3]羅宏.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貢獻、局限與完善[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