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娜
摘 要:閱讀教學既要重視語言運用的訓練,也不能忽視人文價值對學生精神成長的熏陶。教學中,要充分挖掘人文內(nèi)涵,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語言意味,實現(xiàn)學生精神的發(fā)育和成長。
關(guān)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價值觀;人文內(nèi)涵;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G621;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6-0018-01
語文課程承擔著傳承文化,凈化思想,讓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任。因此,德育應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結(jié)合語文教學實踐,對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價值觀的引領(lǐng)進行探討。
一、挖掘人文內(nèi)涵,樹立人生方向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編者精心挑選的,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精神的發(fā)育和成長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滋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精神底蘊不斷地厚重起來,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zhì)逐漸養(yǎng)成。例如,學習《蒲公英》一文,要通過對幾顆種子不同選擇、不同結(jié)局的比較閱讀,讓學生領(lǐng)悟怎樣的人生選擇才是正確的。教學中,在立足課文的基礎(chǔ)上,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深入的對話。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現(xiàn)實社會中,像那兩顆種子的人簡直太多了,你認為他們的想法對嗎?把課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的引領(lǐng)才更有意義。學習《掌聲》一文,學生通過小英前后變化的對比,明白了掌聲對一個人是何等的重要,從而懂得怎樣幫助別人,給予別人,珍惜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樣的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影響和熏陶,啟迪學生如何生活和做人。
還有些課文站在一定的高度,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領(lǐng),比如《詹天佑》《徐悲鴻勵志學畫》《錢學森》等,學生在閱讀這樣的文章時,會被主人公愛國精神所感染,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方向。
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人生價值
課文的人文價值,是附著在具體的人物、事件之上的,引導學生經(jīng)歷課文中所發(fā)生的事件,感受人物的形象,就是接受課文的價值觀引領(lǐng)、人文熏陶。語文教材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或正或惡,對學生辨別美丑、區(qū)分善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比較中獲得啟迪。比較是獲得認識的最好方式,通過對課文中不同人物的比較,有利于學生對人物的精神和品質(zhì)進行鑒別,從而獲得啟迪。可以對同一篇課文中的不同人物進行比較。例如,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師可讓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思考:面對敵人,王二小是怎么做的?敵人是怎樣對待他的?畫出描寫他們具體表現(xiàn)的詞句。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描寫中,對王二小的勇敢、機智有了認識,對敵人的兇殘也有了深刻的體會。敬佩、憎恨的情感在比較中得到了激發(fā)。也可以對不同課文中的不同人物進行比較。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別寫了海倫·凱勒、阿炳、司馬遷等名人,他們身上有相同的地方,正是這些共同的特質(zhì),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教育意義。在學完這幾篇課文后,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本單元刻畫的幾個人物形象,他們身上都有共同的特點,你能找出來嗎?再橫向比較文中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們的表現(xiàn),使其在學生的心中活現(xiàn)出來,學生會從他們身上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
(2)感受正面人物的真善美。正面人物是教材中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作者會用大量的筆墨對正面人物進行描寫,教學中,應該以此為重點,挖掘他們身上閃光的地方,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比如《哪吒鬧海》中的“哪吒”,是正義的化身,他身上所具有的正能量正是當下社會所提倡的,要學習他為正義敢于挺身而出的精神。教學中可以從題目入手:哪吒為什么鬧海?他是怎樣鬧海的?結(jié)果如何?重點扣住“鬧”字,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會哪吒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品質(zhì)。
(3)認識反面人物的假丑惡。用反面人物的丑惡嘴臉,激發(fā)學生的厭惡之情,也是進行價值觀引領(lǐng)的一種手段。學生在深入的剖析中,會聯(lián)系自己和社會生活,反思自己,達到自我修煉的目的。比如,對《九色鹿》中調(diào)達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對《嫦娥奔月》中逄蒙的認識;對《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洪教頭的品悟。都讓學生在思想意識中,自然地和他們劃分界限,從而剔除人性中的假丑惡,這些都較好地促進了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
三、感受語言意味,實現(xiàn)精神成長
感受課文中蘊含的價值觀,不能脫離語言文字進行。因為課文中的人文性的內(nèi)容是通過語言文字來體現(xiàn)的。因此,人文教學必須融入語言訓練之中。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那些充滿情意的語言,通過層層剖析,剝開語言的外衣,汲取人文的瓊漿。教學中可以抓住重點詞句,感受語言中蘊含的豐富人文內(nèi)蘊,也可以抓住課文的留白之處,通過想象、補充,豐盈情感體驗。比如,教學《艾滋病小斗士》一文,課文在敘述恩科西和病魔做斗爭的過程中,語言一直都是很概括的,留下了很多的空白。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抓住課文的留白,進行補充。例如,恩科西是怎樣挺到上學年齡的?恩科西是怎樣才得以背上書包上學的?他是怎樣與病魔做斗爭的?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體會恩科西面對不幸,是如何去做的。學生在補充中就會提高自己的認識,對人物形象的感受也會更深刻。
四、結(jié)束語
總之,閱讀教學在重視語用能力訓練的同時,不能忽視人文價值的挖掘。要讓課文充分發(fā)揮育人的功能,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于樂.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閱讀教學[J].教育,2014(18).
[2]柯雪君.從小學語文低段閱讀教學談起[J].教育,2014(24).